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業務融合

學問君 人氣:8.59K

【摘要】本文以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業務融合爲論題,主要探討了新媒體的快速崛起以及新媒體在資訊傳播過程中的優缺點,明確了新媒體在資訊傳遞過程中交互性強、發佈渠道多樣等優勢;同時闡釋了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的衝擊下遇到的生存困境;最後論述了媒介融合的策略,闡明瞭媒介融合是新聞傳播事業不斷持續繁榮的必由之路。

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業務融合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媒體;衝擊與挑戰;媒介融合

快速崛起的新媒體

近年來,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爲無論是業界還是普通大衆的熱門話題,比如手機電視、微博、數字電影等等。因此業界關於新媒體的理論研究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研究新媒體,首先應該對新媒體這個概念有一個最基本的認識。但是關於新媒體的界定,業界可謂衆說紛紜,目前還沒有定論,各種出版物對新媒體的研究對象也不盡相同。

比如上海戲劇學院新媒體領域陳永東副教授認爲,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媒體及各種應用形式,目前主要有互聯網媒體、掌上媒體、數字互動媒體、車載移動媒體、戶外媒體及新媒體藝術等。陽光文化集團首席執行官吳徵認爲:“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羣之間、產業之間的邊界,消解資訊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1]

本文則採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熊澄宇教授的觀點,他認爲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絡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些都可以說是新媒體。

總而言之,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是在新技術的支撐下衍生的媒介形態,因此數字電視、數字雜誌、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都可以稱爲新媒體。

從熊澄宇教授的觀點來看,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它的快速崛起大大改變了以往的傳播模式,擁有巨大的資訊傳播能力。如若從傳播學的角度來分析,即人人可以從事大衆傳播,受衆主動傳播資訊的願望大大增強,雙向傳播、小衆傳播的特徵越來越明顯。基於新媒體傳播的這些特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理解新媒體在資訊傳播中的優缺點:

新媒體覆蓋範圍廣,受衆廣泛,同一資訊可以在幾秒鐘之內傳遍祖國大江南北,到達每一個接觸新媒體的受衆;新媒體的開放性使得受衆在整個資訊傳播過程中不再居於被動地位,只要他們動動手指,也可以以傳播者的面目出現,將新聞資訊傳遞給他人;新媒體發佈資訊的時效性、快捷性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一條簡短的微博就可以把幾秒鐘之前發生的新聞透過手機或網絡傳遞給受衆;新媒體傳遞新聞資訊的海量性,傳統媒體也無法企及,傳統媒體一般會受到篇幅、版面、時間等的限制,傳遞的新聞資訊相對有限,新媒體則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傳播最新的資訊。

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新媒體的優點同樣也可能成爲它不可避免的缺點,新媒體的開放性使得新聞把關人的作用逐漸弱化,任何人都可以傳遞資訊,任何人都可以暢所欲言,這就導致虛假新聞、色情資訊、暴力資訊氾濫,受衆的價值取向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在網絡媒體中,這種現象更加嚴重,手機媒體中則是運營商泄露顧客手機號碼,導致垃圾廣告增多。新媒體傳遞資訊的`海量性也直接導致垃圾資訊的增多,檢索不易,面對龐大蕪雜的資訊,受衆往往會迷失在資訊的海洋中。美國傳播學家拉扎斯菲爾德認爲,任何傳播媒介都有一定的麻痹作用,而新媒體更甚,它使越來越多的人沉迷於媒介接觸而不能自拔,缺乏應有的社會溝通和交流。

傳統媒體面臨新媒體的挑戰

傳統媒體即我們平常所說的報刊、廣播、電視,它們是以傳統的大衆傳播方式,以社會上一般大衆爲對象而進行的大規模的資訊生產和傳播的媒介組織。

在傳統的媒介形態下,報刊、廣播、電視牢牢佔據着壟斷地位,掌握着話語權,控制着新聞資訊的選擇加工和製作,它們在資訊傳遞的過程中有着自身不同於新媒體的諸多特點。

報刊屬於紙質媒體,易於儲存,並且攜帶方便,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閱讀。報紙的出版週期短,因此報紙所能承載的資訊總量也很可觀。期刊不同,出版週期稍長,有周刊、旬刊、季刊、年刊等,但是期刊的內容新穎,資訊量大,能夠反映國內外學術界的最新動向和研究成果。不過報刊的互動性較差,基本上屬於單向傳遞,此外,報刊主要以文字爲其特定的傳播符號,需要受衆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且傳遞資訊的形式較單一,不能很好地引起受衆的愉悅感。

廣播和電視的出現則打破了報刊形式單一的缺陷,它們屬於流媒體,運用電子技術傳送聲音和圖像,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廣播傳遞的是音頻符號,提供聽覺形象,感染力強,常使受衆有身臨其境之感;電視更是傳統媒體中的佼佼者,不僅傳遞音頻符號,還傳遞視頻符號,視聽兼備、聲情並茂,使受衆在觀看電視節目的同時愉悅了身心、放鬆了心情。然而,廣播和電視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如節目按時播出,轉瞬即逝,選擇性和保留性較差。正因爲如此,新媒體的備受青睞便不足爲奇了。

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問世並且迅速崛起,傳統媒體面臨着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

首先是報刊。它們的讀者慢慢變少,發行量也日漸萎縮,隨之而來的就是廣告收益的大幅度下滑,而報刊最大的經濟收益就是廣告,因此有些報刊爲了獲得更高的發行量吸引更多的廣告客戶,對報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增加版面,儘可能多地傳遞新聞資訊,甚至不惜免費發放報紙。可即便是這樣,報刊的運營也遭遇了困境,面臨着生存的危機。

其次是廣播。20世紀80年代末期,我國廣播廣告營業額連續保持較高幅度的增長,甚至出現了20%以上的年增長率,增幅位居四大傳統媒體之首。[2]但是隨着新媒體的出現,傳統的廣播已逐漸地消失在大衆的視野。目前廣播發展最好的當數交通廣播,除此之外,已經很少有聽衆願意爲了一個新聞資訊而守在廣播面前,再加上廣播中的虛假廣告比較氾濫,嚴重影響了廣播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最終造成了受衆自覺遠離廣播的後果。

最後是電視。相對於報紙雜誌,電視的效益要好很多,至少目前電視媒體是一種普及率最高的傳播媒介,人們也樂於在休閒時間看電視以放鬆心情。但隨着新媒體的出現,尤其是網絡媒體和手機電視的出現,很多受衆已經不願意守在電視機旁等着收看自己心儀的電視節目,他們更願意去網絡上尋找資源。因爲電視節目有時間的限制,還有輪番的廣告侵佔你的視聽,而這些廣告的可信度又普遍讓人懷疑,網絡媒體則沒有這些缺點,你隨時隨地都可以找到自己想看的電視節目。因此網民規模的急劇上升,使得電視觀衆的數量也隨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