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世紀高校培養目標與兩課內容的改革

學問君 人氣:7.69K

新世紀高校培養目標與兩課內容的改革內容提要:本文認爲適應全球化發展趨勢的需要,新世紀中國高校的培養目標應當是世界通用的中國公民,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捷徑是改革"兩課"內容。

新世紀高校培養目標與兩課內容的改革

關 鍵詞:高校 培養目標 "兩課"

關於中國高校的培養目標,黨的三代領導核心都曾有過明確的論述。但是,如何把他們原則性的論述同具體的教育實踐結合起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後,面臨着劇變的國內國際形勢,中國高校的具體培養目標應該是什麼,大家進行了有益的探討。有人認爲應當是創新型人才、有人認爲應當是素質型人才、有人認爲應當是工程師、有人認爲應當是創業者;有人認爲應當是寬基礎、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也有人認爲應當是合格的中國公民;…。上述觀點,從某一個角度來說,不無道理,但是,如果從人作爲社會關係總和的角度來看,又都不無偏頗。筆者認爲,在進入新世紀的今天,中國高校的培養目標應當是世界通用的中國公民,而"兩課"內容的改革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

一、培養世界通用的中國公民是新世紀高校的培養目標

把培養世界通用的中國公民確立爲新世紀高校的培養目標,既是形勢所迫,又是現實要求,也是國外的經驗借鑑,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品格。

1、 培養世界通用的中國公民是經濟球化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

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浪潮洶涌澎湃。隨着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加入WTO以後,中國參與世界經濟的力度和深度正在進一步深化。經濟的全球化,不僅是資本流動的全球化,在知識經濟方興未艾的條件下,也是知識流動的全球化,還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全球化。無論是那種資源的流動,起主導作用的,最具活力的、起載體作用的是人的流動。換句話說,當今世界的全球化,實際上是人才流動的國際化。因此說,世界各國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但是,這裏的人才是有特性的人才,他必須是同時具有世界性、民族性和知識性的人。只有同時具備這三種特性的人才,才能在全球化運動中適應各種不同文化的挑戰和認同,才能在全球文化的交互運動中突顯民族特色,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播,保持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會被堙沒。因此,爲了適應全球化發展的需要,中國高校應當把培養具有世界性、民族性和知識性的合格人才作爲培養目標。

2、培養世界通用的中國公民是我國經濟所有制形式多元化發展的現實需要。

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以公有制經濟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成爲我國經濟的基本形態。三資企業成爲我國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到2001年底,全國已有外商投資企業約16萬餘家,從業人員超過2000萬人,佔全國非農業勞動人口的12%。1996年至2000年,中國國有單位從業人數減少了3142萬人,下降27.9%,城鎮集體單位從業人數減少了1517萬人,下降了50.3%;同期外資企業等經濟單位創造的就業崗位將近400萬,私營企業創造就業崗位648萬,個體經濟創造就業崗位427萬,這些新增崗位大部分爲新生勞動力、大中專畢業生和農民工所填補。廣州市的外資企業共有356家,總人數96044人,外籍人才3800人,僅佔總數的2%,本土人才佔到98%以上,比5年前提高了近8%。目前三資企業仍是畢業生的首選,63.9%的大學生畢業後想進外企。另外,12.10%和7.92%的畢業生選擇留學移民和自立創業。隨着中國加入WTO,外資的進一步涌入,大學畢業生到三資企業就業的人數還會持續升高。這表明三資企業和出國留學已經成爲我國大學畢業生主要的趨向。而絕大多數三資企業具有國際背景,大學畢業生進軍三資企業和出國,實際上是直接參與了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知識全球化的進程。實踐表明,具有世界性眼光、民族文化靈性和科學文化水平的畢業生,最容易適應三資企業的文化生態,並很快成長起來。相反,具有較高的科技知識水平,而缺少世界性眼光和民族文化修養者,很快被淘汰。這說明,培養具有世界眼光和民族文化修養的大學生已經成爲中國高校不可迴避的時代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