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制度>

面向21世紀中國統計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標模式

學問君 人氣:1.29W

一、關於“單軌制”

面向21世紀中國統計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標模式

即建立在街鄉基礎上的政府統計部門終極在地統計。當今發達國家的統計管理體制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由政府統計部門負責如人口、資源等一些基本國情的統計,而經濟發展情況特別是一些行業經營狀況的統計往往由業務主管部門負責,如美國、日本等;二是主要國情國力、經濟及社會發展情況的統計均由政府統計部門負責,其機構健全人員充足,其他部門基本不搞統計,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等。我國目前的狀況是介於二者之間,但有些政府統計部門在做的事情,業務主管部門也在做。數據既不完整又交叉重複,基層負擔沉重。

我們應該選擇哪一種模式呢?我認爲無疑應選擇後者。因爲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需要對經濟及社會發展進行宏觀調控,需要沒有部門利益的統計部門提供客觀、公正、全面的統計資訊。否則,統計數據有可能成爲某些部門反映政績的工具,統計的整體功能難以發揮,數據質量也會受到影響。實際上,隨着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一些業務主管部門的職能正在弱化,很多下屬企業劃歸在地管理,也難以再行使統計職能。

實行終極在地統計,要解決三個問題。首先,明確極少數業務上垂直領導、財務上統一覈算且經營範圍相對單一獨立、專業性較強的部門,可實行部門統計,全國及地區性數字以部門統計爲準;其次,對絕大多數反映社會經濟發展基本情況、滿足領導和各界需要的統計工作,要逐步從雙軌制向單軌制過渡,主要依靠政府統計部門採集、加工、整理、提供發佈統計資料,部門統計以滿足自身管理需要爲目的,且範圍僅限於本系統內;第三,在政府統計系統,將統計對象按基本單位概念分解到街鄉,由基層統計部門按地域進行統計,逐級上報,既避免重和漏,又能完整反映地域經濟總況。那麼,街鄉統計機構能否承受最基礎的工作任務呢?我以爲有兩個前提:一是堅持一套表的唯一性;二是按企業規模區別對待。這將在下面加以論述。

二、關於“一套表”

即反映各行業特點和宏觀微觀兩個層次管理需要的基本單位一套表制度。目前的基層單位一套表僅限於政府綜合統計部門執行,且還有部分對企業的調查如工業品出廠價格、施工價格、景氣調查等沒有納入。因此,完善健全規範一套表,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完善政府統計部門的一套表。首先,要對現行的行業報表制度再進行細分,將服務業統計制度適當分解,並反映新興行業、文化產業、知識經濟的特點;其次,對不同行業的企業按規模區別對待,將一定規模以下企業的表式適當簡化形成簡表,有些行業甚至可設計一張表;第三,減少過時指標,不斷增加反映企業發展變化如重組轉制、多種經營、高新技術程度的指標;第四,將政府統計部門對基本單位進行的其他調查統統納入一套表制度,必要時可增設新的指標羣,限定部分企業填報。

2、本着先易後難的原則,逐步將政府統計制度與部門統計制度合併。

第一步,取消一些業務主管部門跨系統甚至跨行業的行業統計職能,將其統計報表納入國家統計部門的基層表制度,如旅遊、利用外資、城市公用事業等。只要精心設計,其業務管理所需的主要內容完全可在一套表中反映。

第二步,將各業務主管部門系統內的報表與政府統計部門的報表合併成名符其實的一套表。可在滿足政府綜合統計需要的基礎上,在各指標羣間留出一定空間,以滿足部門、企業從自身管理需要增設一些指標。

3、以一套表制度爲基礎,設計制訂不同行業企業的統計臺帳。使其既能與制度表式、指標相銜接,提高數據質量;又能滿足企業自身管理需要,成爲提高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

採取了以上的改革措施,國家統計報表制度基層表可能由“七加一”套變成十幾套甚至更多,報表表式、指標羣及指標也會增加。但對基層單位而言,統計報表將只有一套,且沒有指標間的重複。不同規模企業填報不同部分報表和指標,政府統計部門和業務主管部門各取所需,彙總出各種不同分組的綜合資料。

三、關於“目錄抽樣法”

即建立以週期性普查爲基礎、以目錄抽樣法爲主體的調查方法體系。透過普查,取得全面、詳細的國情國力資料;透過目錄抽樣方法,取得日常的主要的或監控性的統計數據。

首先,要完善健全週期性普查制度。一是要特別突出基本單位普查的地位,使其發揮龍頭作用,且基普已有的內容,其他專業普查應以此爲準或不再調查;二是要完善第三產業普查的內容,既要反映總的規模速度,更要反映結構和不同行業的特點;三是建立建築業普查制度,填補空白,使國家普查制度覆蓋國民經濟各個行業,統計數據能夠配套使用。

其次,要大力推行目錄抽樣方法。一是要確定合理的規模界限,確保規模以上的企業能覆蓋經濟總量的絕大部分,反映經濟發展趨勢;確保規模以下企業佔企業數的多數,減輕企業和基層統計部門負擔。二是對規模以上企業建立超級彙總制度,政府統計部門掌握對主要數據的控制力,並可進行各種加工分析。三是在完善目前的小型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和工業等專業抽樣調查的基礎上,將抽樣範圍逐步向其他領域拓展延伸。此外,要在多種調查方法綜合運用方面力爭有所突破,彌補抽樣調查的不足。

四、關於“計算機網絡化”

即政府統計部門之間實現統計資訊的網上傳輸(包括上報與反饋)。21世紀之初,國家統計資訊工程“九五”規劃將告完成。在此基礎上,要繼續加強統計資訊化建設,努力實現國家、省(市、自治區)、地市、縣四級政府統計機構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有效聯接;建成完整配套的數據庫系統,並使之充分發揮作用。透過系統建設,使各級統計站點不僅能夠根據自身需要對統計資訊進行深度加工處理,還能使資訊沿現代化網絡系統快速傳遞,既可以及時滿足上一級統計部門的工作需要,也可以向下一級統計部門反饋綜合資訊,並可以進行橫向資料交換,還可以在網上發佈公衆需要的統計資訊。要藉助網絡系統強化基本單位名錄庫的更新維護工作,力爭實現即時的更新與維護,使其成爲統一的動態的活庫,能在統計管理和統計服務中充分發揮作用。

五、關於“按工作流程設定的統計機構”

即在政府統計部門內部實現按資訊處理流程設定的工作機構和生產方式。這主要是指縣級及以上統計機構而言。爲發展統計生產力,提高資訊的可利用程度,更好地滿足多方面的需求,必須改革統計機構,使之與制度方法相適應,進而改進統計生產方式。在政府統計部門內部,按制度方法設計、資訊採集處理、資料開發利用、後勤服務保障諸環節設定工作機構,規範工作流程,以實現設計統一配套、採集協調順暢、開發全面系統、保障有力及時。當然,最後一個職能將來有可能以社會化的方式實現。透過以上改革,力爭提高統計資訊生產體系的效率和靈敏度,使其及時對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做出反映,滿足對統計資訊的`多方面、不同層次的需求,使之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如果我們能在下個世紀前10至20年的時間內實現上述目標模式,就能建立基本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統計制度方法體系,並以相對穩定的狀態及時反映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經濟狀況。當然,就當前來看,明確方法制度改革的方向或者說朝着改革的目標模式邁進,尚存在諸多障礙。首先,人們對改革的理解和認識還難以一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統一思想需要一個過程;其次,省及省以下機構改革如果採取“一刀切”的辦法,有可能對統計機構產生較大沖擊,削弱統計隊伍,使其連目前的職能也難以勝任;第三,目前統計機構特點是基層統計機構資訊化程度還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統計工作的效率;第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部分地方政府或政府職能部門的領導依然沿用傳統方法進行管理,這種狀況一時間難以從根本上改變。

儘管存在諸多障礙,但我們應努力克服困難,積極創造條件。首先,應在廣大統計工作者中開展廣泛的討論,認清各種不同模式的利與弊,統一看法,形成共識。其次,應該看到透過機構改革,政府部門職能交叉的現狀會得到相當改觀。統計部門應抓住機遇,盡最大努力鞏固統計隊伍,明確統計工作的地位。再次,在此基礎上,我們應該適時地分階段地推出一些能爲多數人、哪怕是部分人接受的改革措施,使我們的統計方法制度一步步地接近理想的目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