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發展服務業應把握好兩個優勢-傳統服務業比較優勢和現代服務業

學問君 人氣:9.21K
發展服務業應把握好兩個優勢-傳統服務業比較優勢和現代服務業
從勞動密集到資源和資本密集、再到技術和知識密集是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我國由於生產力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的發展既具有工業化過程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性,又具有二元經濟結構的特殊性,表現在服務業上,即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傳統服務業的比較優勢仍要繼續保持,同時又要發揮後發優勢,不失時機地推進產業升級,大力發展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現代服務業。也就是說,既要加快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現代服務業,又要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傳統服務業,並優化和提升傳統服務業素質,改善服務業結構,提高服務業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  傳統服務業應立足於比較優勢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目前世界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已達67%,發達國家超過80%。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是服務業比重超過70%,服務業就業比例達到70%~80%。美國82%的就業人員從事服務業,預計到2010年美國經濟構成中只有10%是製造業,其餘全部是服務業。[1]服務業既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帶來了GDP的穩健增長。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海外直接投資總額的一半以上流向了服務業,爲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我國服務業的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水平都不高,服務業產值僅佔GDP的41%,不僅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而且也低於世界中低收入國家43%的平均水平。我國商品流通、餐飲、修理、零售行業、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佔整個服務業的40%左右。傳統服務業以生活性消費服務爲主,是直接性的、針對人的、面對面的消費服務。傳統服務業具有高需求彈性、低自然資源依賴,服務的生產與消費具有二者同時進行、難以物化儲存而必須由服務人員直接提供、以及就業容量大等特點。作爲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我國有13億多人口,且處於收入快速增長階段,對生活性服務業的需求越來越大,擁有巨大的潛在服務市場。按照“十一五”規劃的`目標,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和就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員比重要將分別提高3個和4個百分點。這有利於經濟社會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按照比較優勢原則,各國在參與國際分工的時候,要優先考慮本國的優勢產業和優勢項目,以揚長補短,優勢互補。從資源稟賦看,我國的優勢在於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傳統服務業經過多年發展,建立了服務網絡,對服務對象和服務市場比較熟悉,縮小了與國際水平的差距。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包括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在內的勞動力成本低,這些年工資雖然有較大的增長,但仍然只相當歐美國家同等職位的1/10到1/7。由於勞動力便宜並具有一定的素質,專業人員比率雖低但總數並不少,所以我國在勞務輸出、建築工程承包、旅遊等傳統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中保持一定優勢。當前傳統服務業在我國服務業中仍佔很大比重,是服務貿易收入的主要來源,具有比較優勢。  勞動密集型傳統服務業應依託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立足於比較優勢形成競爭優勢。根據服務產業部門在經營規模、市場份額、增長速度和比較優勢等方面的排序,確定發展服務貿易的戰略重點,優先發展旅遊服務、工程承包、勞務輸出等具有傳統競爭優勢的行業,並提高這些行業的知識含量和技術含量,增加貿易的附加值。適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大力發展面向消費者的服務業,擴大短缺服務產品供給,滿足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充分發揮人力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繼續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業,圍繞便民服務,重點發展社區衛生、家政服務、社區保安、養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務和廢舊物品回收等。同時,要積極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服務技術改造傳統服務業,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重視發展勞動密集型傳統服務業是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只有着眼全球資源和全球市場去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實現資源跨國配置,才能真正克服稟賦缺陷、資本缺口、技術(知識)缺口以及內需不振等矛盾,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發展服務業除了要靠政策體制環境、人力資源、資金、技術外,最有效的辦法是市場開放。要不失時機地運用好發達國家透過經濟全球化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把發達國家技術先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尤其是服務業轉移過來,充分發揮我國人口多、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形成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的競爭優勢。比較優勢既體現在國際貿易上,也體現在國內區域互補上。現在一些沿海發達地區的許多貿易公司把貿易資訊、品牌、金融、產品研發等業務留在本城市,而將生產、工藝、包裝、保管、運輸等勞動密集型環節向內地轉移,就是爲了發揮各區域間的優勢。這有利於區位優勢互補,既發揮了沿海地區的競爭優勢,也發揮了內地的比較優勢,從而提升整個服務業競爭力。  現代服務業應利用好後發優勢  隨着以資訊技術爲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蓬勃興起,服務業內部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以生產性服務業和專業性服務業爲主的新興服務業大量涌現並迅速發展。現代服務業主要是指那些依託電子資訊等高新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發展起來的,主要爲生產者提供服務的行業。現代服務業是以生產性服務業爲主要表徵的,在產前、產中和產後環節爲生產服務,如產品的研究和開發、產品的設計、生產的資訊化服務、金融和保險、產品的物流、產品的營銷與售後服務、企業的管理和法律諮詢、企業帳戶的會計和審計、產品的廣告與推廣、產品的國際貿易等等。生產性服務業正日益成爲經濟增長必要的中間投入,投入的數量、質量和方式,越來越代表着經濟的現代化程度。除了生產性服務業在現代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之外,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務業中爲滿足個人提高生活質量和拓展能力需要的部分,如教育服務產品、現代媒體產品、文化藝術產品、旅遊產品和公共服務產品的生產和需求也在不斷地發展,由於它們的生產和供給都藉助於現代資訊技術和現代管理模式,服務的技術手段日新月異,並較多地採用專業化、社會化的分工和合作,因此也將它們歸爲現代服務業。現代服務業囊括了商業、通訊、運輸、教育、環保、金融、保險、證券、資訊、法律、會計、健康、保健、旅遊、文化娛樂及體育活動等。近年來隨着資訊產業和電子商務的發展,遠程教育、網上銀行、網上商場等新型服務不斷涌現。服務業中勞動密集、知識密集、技術密集型行業並存,現代服務業具有高人力資本含量、高度專業性、高附加值等明顯特徵。現代服務業日益成爲智力密集型部門,處在價值鏈的高端,其輻射能量強。服務業的興旺發達是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結果,隨着科技的不斷創新,服務業從傳統的以勞動密集型爲主轉向以資本密集型爲主,並進一步向技術、知識密集型爲主轉變。  現代服務業的興起是產業結構高度化及經濟服務化的結果,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服務業就越發達。現代服務業代表未來服務業的發展方向,其比重大小決定了服務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服務業的水平。由於資訊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服務的固有屬性,如面對面服務、個別性服務、即時性服務等,使數字化的服務產品也可存儲、可遠距離傳送,從而具有可交易性。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現代服務業起步晚,相對落後。尤其在現代物流、金融、保險、計算機數據服務等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方面勢單力薄。由於現代服務業不發達,我國的交易成本比國外高10%~20%。在國際貿易中,我國是服務貿易逆差國。與此相反,發達國家則長期保持着服務貿易順差。當然,這也正是我國現代服務業發揮後發優勢的操作空間。我國現代服務業市場容量大,發展潛力可觀,具有明顯的後發優勢。應充分利用這些優勢,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實現服務業的突破性發展。  我國服務業總體上供給不足,生產性服務尤其偏低,僅佔28%左右[2],而主要工業國達50%以上。而且我國服務質量和效益不高、科技含量不高、競爭力水平低等。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之路,必然會促進產業分工的深化和協作的發展,產生對資訊、物流、技術、金融等服務的巨大需求,爲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空間。經濟全球化和資訊化爲我國發揮後發優勢創造了條件,勞動力資源豐富和市場巨大是我國的重要比較優勢,在此基礎上,可以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後發優勢,縮短或跨越某些技術發展階段,透過引進現代技術和資金,高起點地發展現代服務業,並優化傳統服務業的素質。要用高新技術裝備服務業,提高其科技含量。巨大的市場潛力,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基礎,“以市場換技術”、“以市場換資金”是發揮後發優勢有效途徑。發揮後發優勢的關鍵是,打破體制慣性和思維定勢,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將自主創新與借鑑國外先進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性地直接利用高新科技成果來發展自己 ,利用速度效應、結構效應、開放效應和制度效應,尤其是作爲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大國效應”,以實現跨躍式發展。共2頁: 1 [2] 下一頁 論文出處(作者):
中小企業的聲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