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傳統比較優勢的喪失

學問君 人氣:2.57W
傳統比較優勢的喪失
經典的比較優勢理論解釋了19,20世紀產業的地理分佈問題。這一理論認爲,生產的分佈取決於兩個因素:天賦的自然資源與生產要素的佔有率(資本與勞動力的相對富裕程度)。那些土質肥沃、氣候適宜、降水充沛懂得地方發展農業生產;油儲豐富的地區則提供石油。資本富足型國家(勞動力人均佔有資本量多)生產資本密集型產品,而那些勞動力富足型國家(勞動力人均佔有資本量少)則生產勞動力密集型產品。
在19世紀以及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比較優勢理論足以解釋所有需要解釋的問題。美國在南部種植棉花,因爲那裏有適宜的氣候和土壤;在新英格蘭紡織,因爲那裏擁有驅動紡織廠的水力和建造紡織廠的資金;紐約成爲美國最大的城市,因爲那裏擁有東部海岸最大的天然良港,並且具有建造聯繫中西部水運線(伊利運河)的雄厚資本。匹茲堡成爲鋼鐵之都,因爲根據美國的煤炭、鐵礦、河流和湖泊的分佈,在那裏生產鋼鐵成本最低。在鐵路運輸時代,芝加哥註定要成爲美國的交通重鎮和世界肉食品集散中心。德克薩斯是油都,而電力的使用則決定了鋁只能在華盛頓州的哥倫比亞河畔生產。
1900年1月1日,美國12家最大的公司是美國棉油公司、美國鋼鐵、美國煉糖公司、大陸菸草、聯邦鋼鐵、通用電氣、國家鉛業、太平洋郵電、人民煤氣、田納西煤鐵、美國皮革和美國橡膠。212家公司中有10家是自然資源型公司,可見本世紀初的經濟仍然是自然資源經濟。
這份名單讓人感興趣的地方還有,除了通用電氣公司至今仍“健在”之外,,其餘公司都只能殘存於別的公司之中。這11家公司沒有能以獨立的實體進入下個世紀,寓意是顯然的:資本主義是一個創造性的破壞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充滿活力的新興小公司將不斷地取代那些不能適應新形勢的大型老公司。
同樣的情況在美國之外也發生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在英國的煤礦下:辛苦勞作的工人有100多萬,佔勞動力總數的6%。煤炭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使世界運轉的動力。今天,依舊是那些礦井,但只有不到3萬人在那裏工作。
在1917年製造業正處於上升之勢時,按當時資產計算,最大的20家工業企業中有13家依然是以自然資源爲基礎的公司,這20家公司是美國鋼鐵、美孚石油、伯利恆鋼鐵、阿摩公司:斯威福特公司、米德威爾鋼鐵與軍械、國際哈維斯特、杜邦公司、美國橡膠、弗爾普斯道奇、通用電氣、阿納康達銅業、美國冶煉、辛格縫紉機、福特汽車公司、威斯汀豪斯(西屋)、美國菸草、瓊斯勞林鋼鐵、聯合碳化物和韋爾豪澤。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阿根廷和智利等自然資源充足的周家是富國,而像日本之類自然資源匱乏的國家則註定了貧窮的命運。19和20世紀裏的所有富國都是擁有自然資源的國家。
一旦一個國家變成富國,便有保持其富國之勢。收入越高,儲蓄越多;儲蓄越多,投資越大;投資越大,投人生產的工廠和設備越多;投入生產的資本越多,生產力越高;生產力越高,所能付出的工資就越高。對於那些富國而言,存在着一種良性循環,使它們更加富裕。隨着國家的富裕,它們會轉向資本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帶來更高的勞動生產力水平和更高的工資水平。
相比之下,日本通產省1990年預測在20世紀90年代和2l世紀初最具有增長潛力的產業名單是:微電子、生物技術、新材料科學產業、電信、民用航空製造、機械製造與機器人、計
算機(包括硬件和軟件)。這些都屬於人工智能產業,它們可分佈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至於它們到底分佈在哪裏,取決於誰擁有了足以創辦它們的智能。
天賦的自然資源優勢已不再成爲一種競爭要素,因爲現代產品所耗費的自然資源越來越少。橋樑和汽車所需鋼材越來越少,而諸如計算機之類的設備卻基本上不耗費什麼自然資源。現代交通業的發展;已使資源能以較低的成本運送到任何需要它們的地方。日本是最好的例子,它擁有佔世界主導地位的鋼核、工業,自身卻沒有(鍊鋼所必需的)煤炭和鐵、礦;在19世紀乃至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
TAGS: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