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包裝藝術與技術的體現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W

“藝術與技術,新的統一!技術不需要藝術,而藝術卻大大地需要技術……。由於兩者有着本質的不同,因此,不可能將它們囊括在一起。但是,它們共同的創造根據必須由想要樹立新思想的人去探索,去重新辨明”。(引《藝術與技術的統一》格羅皮烏斯)

包裝藝術與技術的體現論文

一、包裝—多學科的綜合體現理性與感性的社會產物

工業革命以來,生產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大規模機械化的生產,促使生產成本明顯降低,消費活動得以活躍,市場經營狀態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產品包裝設計活動做爲一門嶄新的學科,開始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創造符合現代生活環境的產品,滿足人與社會的需求。產品包裝的產生與發展,作爲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必然產物。依據於消費觀念變化後對產品所形成的新認識,使得消費活動開始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變化,從而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繁榮,改變了社會經濟發展進程及人類思維活動的意識形態。諸多因素使得產品包裝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使其涉及到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中衆多的學科領域。如:社會學、市場學、資訊學、價值學、心理學、美學、材料學、物理學、數學等等,形成了社會一環境一市場一產品一人這一龐大的社會網絡。在相互影響互爲制約的條件下,同步於社會現象中的其它學科,爲人類社會的進步產生着作用。

包裝的製作創作過程,是對人類社會活動中觀念的認識與體現,成爲改變社會和自然形態的一種方式,衆多學科中科學技術成果得以綜合運用。產品包裝的設計活動作爲社會工業發展進程中的必然產物,多學科的合理運用才能被社會活動中的積極因素(消費者)所認可。否則,單獨學科的自行運作,只會自行的消亡,也不會成爲社會經濟規律中大規模生產的因素。也不可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更不符合社會平衡和自然規律。這樣一個複雜的發展過程,不可能因一個或多個合理產品包裝來定位完成,而需要無數合理的設計觀念來協調運作發展,包裝的設計與製作活動,才能明確找出在工業設計中的合理位置。

複雜而全面的相互作用才能稱之爲社會,不同個性的客觀實在轉化於社會過程中,必然有矛盾的出現。這並非不合理現象應予以排斥,而是沒有找出合理的共同點。包裝的發展也在不斷尋求共同點,這樣才能使構成社會的人所接受。作爲感性和理性並存的人類,理性與感性是正確辨別社會因素中的共同點和發現自身特有屬性的重要來源。在這樣的思維意識形態指導下,使得市場經濟在不斷的變化,產品的類別、品種不斷調整自身原有的方式。理性活動是人類在客觀與辨證的思維形態下進行的認識過程,這樣條件下所形成的態度,是理智而明確的,是共同點的結集因素。在感性制約的條件下,由於人與人之間存在的社會環境、先天因素、教育信仰等諸多前提因素的不同,使得思維活動呈現出多樣的形態,變化出自身明顯的特性。感性與理性的思維活動,提供了正確和非正確的執行結果,使得人類生存的社會自然形成“曲折前進”的發展軌跡。同樣,做爲社會經濟派生物的產品包裝,在進展過程中呈現出不穩定的本質特有因素。產品包裝作爲綜合學科的全方位體現,理性與感性的表達形態,在具體過程中不能排斥來自各方對其所造成的影響,而是正確的表現其合理的存在形式,運用到產品包裝中,達到產品包裝本質的目的—人的需求。

二、包裝—人與社會的創作過程

“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應由社會來規定,由社會確定我們的課題範圍。……我們要努力對人民生活進行儘可能大的展望,對人民的心願有儘可能深的洞察,儘可能努力得到對民衆團體的廣泛的知識,做爲我們,是這個民衆團體的服務者,我們的工作是爲民衆服務”。(引《包豪斯與社會》漢內斯邁爾)

不論人類在從事任何工作時,其出發點源於某種因素,其根本的過程與結果必定作用或服務於人類。產品包裝也是這樣,人類爲了適應環境或自身的需求,而從事的創造和製作行爲。在當今社會,做爲勞動生產者的人,同時又是消費者。這就使得工業產品開發的過程中,注入了相對永恆的活力,消費的過程不斷的刺激生產,生產者依據市場營銷中的資訊反饋,不斷調整產品的原有的性質,來適應滿足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成爲連續再生產的重要依據。

消費羣體生活環境的變化,就會使得消費需求出現新的導向,從而引發出對新產品的開發。新產品的生產,來自於新的觀念、知識、設備、材料。對其原有的生產模式進行否定,調整位置來適應不斷的變化需求。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形態也進行着自身的新陳代榭。

人類在循環往復的消費過程中,由於人(消費者)在消費觀念上的變化,使工業生產的格局得以調整,社會經濟形態的原有模式發生變化,從而引發自然與社會諸多綜合現象發生新的變化。綜合現象的全面變化,又會對人(消費者)在適應環境和適應自己需求的過程中,對消費內容提出新的要求,社會就是在這樣一個循環演變的過程中發展。

做爲特殊促銷手段的產品包裝,在整個變化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時,自身原有的形式也發生着變化。如:130年前,在西方的商店裏出售的商品,都沒有包裝。工業革命後,商標性的包裝出現,但形式非常簡單。1920年以後,小包裝的產品出現。在表現形式上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消費者可以一目瞭然知道它什麼商品,但當時只是採用石印技術。幾十年以後,超級市場的出現,產品豐富的同時,包裝製作與設計也趨現代化。在這個不斷髮展變化的過程中,包裝製作設計上充分體現了人與社會的創作因素,證明其製作設計過程不是某一人、某一產品來完成的,而是社會經濟形態,人類思維意識的綜合體現。產品包裝的設計者作爲社會形態中的一個基因,或多或少的會體現出大衆與社會的意識形態,可能在表現過程中有自身特性的語言,也要基於社會前題下的個性變化。

產品包裝做爲社會經濟環境中的自然產特,其目的是服務於人類。是運用綜合的科學技術,創造出人們在生活工作當中所需要的客觀實體。使人(消費者)與包裝、包裝與產品、產品與市場、市場與經濟、經濟與社會組成大的社會形態。其設計的目的應是達到它們相互之間的協調,在富有創造性的設計活動中,牽動社會前進的步伐。充分個性化的創作過程,忽略產品的社會屬性,單純的藝術化表現,排斥人與社會的存在因素,其結果同樣不會被受衆所認可。

三、設計不單純爲了藝術,而是爲了創造更多的銷售機會

“包裝從生產商到消費者之間都必須有最佳的視覺傳遞能力,包裝必須能回答所有消費者願意提出的資訊要求和內容。包裝是資訊傳達的工具,用最佳的資訊傳達這種方法會有效的影響包裝的功能。設計不是單純的爲了藝術,而是爲了創造更多的銷售機會”。(引:瑞士包裝、商標設計專家伏爾凱斯來華講學內容)

包裝是在產品的前提延伸出的附加物,產品消失,就不可能有包裝形式的存在。包裝的目的在於生產、營銷、消費等過程中能夠完好的保護其產品,以及方便使用和貯存的需求。隨着產品類別的豐富,消費觀念的更新變化,消費過程中參與者對比值的增多,這樣,包裝纔不斷強調其獨特的視覺傳遞能力。向消費者提供出的特性和消費者所感興趣的視覺內容,從面達到促進銷售的目的。

包裝做爲產品與消費之間的客觀媒體,消費者對符合自己心態的裝演形式產品好感的同時,便會引伸出對產品的信賴。基於這樣一個消費心理的過程,使得包裝的製作設計成爲市場經濟中的主要環節。

消費需求心理中的好感出現,在於包裝上特殊的視覺表現形式,作爲一種藝術表現技法的運用,它的形態符合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但包裝的任何設計活動,做爲社會形態的綜合體現,其創作過程明顯區別於一般的藝術創作過程如:油畫、雕塑、書法等。純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是個性基本能夠充分體現的活動方式,沒有過多的因素制約,可以較全面的體現出作者的心理感受。而包裝設計創造過程中,雖然最終要用藝術化視覺語言進行表達,完成時的結果(藝術視覺語言),還要附合上述的制約。但首先要考慮來自多方面的因素制約如:產品特性、消費觀念、社會效益等等。僅此而言,其創作是一種理性多於感性的思維過程。如若設計過程中排斥制約因素的影響,其結果必定會被淘汰。純藝術化的包裝在不具備產品等制約特性後,不會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欣賞藝術品的環境不應在購物場所,美好的藝術手段只是包裝表現中需要參考的衆多學科中的一個類別。但這種侍殊的類別,需要在它的表現形式上轉化出學科的存在因素。

社會發展要求人們不斷的去認識瞭解接受新的東西。生活環境和觀念上的變化,使人類的視覺、心理和思維上都在不停的運動之中發生演變。同時,對包裝的形式、製作、設計產生影響。就包裝在市場營銷中所具有的特殊視覺語言來說,它不僅同產品、銷售、消費和生產有關,還包含着更多的社會綜合因素。派生於產品的包裝形式,其目的是促進產品的銷售,產品是消費活動的最終目的。使生產者獲得必要的利潤,消費者的購物願望得以實現。背離了產品、市場、消費爲中心的基本前提,產品就難以在市場營銷中立足生存,包裝上合理的藝術視覺語言,傳遞出產品的獨特性,應有的價值,與消費者進行着無聲的心理交流,創造着更多的銷售機會。

四、包裝—技術與藝米的雙重體現

隨着社會形態的變化,科學技術的推陳出新。產品包裝在工業與藝術相結合的發展過程中,日益顯示出不同階段所特有的時代特徵。工業技術生產過程中機械化、電子化、標準化等迅速發展,促進了產品包裝製作設計過程中的規範化、多用途等新型模式。從中不難看出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同年代的科技在產品包裝上所帶有的時代烙印。

產品在適應消費過程中的不斷更新,對包裝製作設計手段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不但要求包裝要具有產品的特有形態和功能屬性,而且要體現出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時代科技功能。就現在包裝的.製作過程中所運用的材料、造型、結構、裝瀟等手段,已明顯的區別於過去的手工業製作過程。

消費活動是包裝設計的直接服務對象,在較大的程度上,消費影響着包裝的設計思維過程,尤其在物質與精神生活的兩個需求方面,使包裝的設計活動具有更爲多樣的特點。僅此而言,消費者的購物活動已不再單純的滿足於實用(物質上的),而從美觀(精神上的)的角度,投入了一定量的心理因素。實用消費逐漸被多元化消費所替代,購物的單純需求已變成多方位的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體現。以往單調的印刻、繪畫等包裝形式的表現手段,隨着時代的進步已被更多的攝影、電繪等手段所充實。從包裝材料上,也在放棄着過去的天然材料,對玻璃、紙、金屬、塑料等人工複合材料的使用,將包裝的體現形式表達的更加充分。

實用科學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普及運用,體現出消費活動中的高檔次,多分類的需求內容,單調的手段不再會適應現實社會的消費需求,新技術、新手段同樣會引起褒貶不一的結果。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思維狀態的頻繁更新,產品包裝的製作設計更要率先一步,這樣才能起到引導消費的目的。

當今,依據現有的科學技術手段所表現出的包裝形式,(如:擠壓式包裝、易開式、緩振式、防腐式等等)已明顯區別於過去的包裝形式。同時,也預示出今天的包裝模式,將被明天的新觀念、新技術所淘汰。這就警示每位包裝活動的從業者,不能靜止的觀看問題,所掌握的觀念與技術,必須在不斷的運動過程中,認識新的意識形態與科學技術。這樣,才能夠滿足社會消費埂斷更新着的需求。

產品包裝做爲社會現象的綜合產物,放棄藝術的特有形式,其結果是難以想象的。

藝術手段是人類意識形態的結果,表現出人類在物質生活中所體現的精神狀態,是用來滿足人(消費者)的高層需求。現實中,產品包裝的創作過程充分體現藝術手段,而忽視產品、市場等社會因素也是原於此因。從中不難看出藝術在現實生活中所處的重要地位,以及對所有人形成的潛在影響。

藝術創作的活動雖然是精神的產物,作爲社會基因的創作者同樣具備社會狀況下形成的思維形態。現實生活環境的狀態變遷,是誘發其創作靈感的源泉。科學技術的發展,是藝術活動的深層拓寬。藝術做爲人類社會的特有產物,包含着較爲全面的社會因素。這樣,就不難尋出將其轉化到產品中的表現形式。任何科學與形式的存在,不能否定社會這一前提因素,相互間的轉化與借鑑是發展自己特性的無限動力。

藝術與技術新的統一。技術(產品特性,特徵需要藝術,而藝術更需要技術。兩者間雖然有着本質的不同。所以,更需要有新思想的人(產品包裝製造設計者)去探索,去重新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