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構建基層央行大會計管理模式探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2.62W

隨着我國經濟金融資訊化的高速發展及商業銀行會計覈算一體化的形成,人民銀行分散的會計覈算體系已經不符合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發展的需要,實現會計覈算數據和會計賬務處理大集中已成爲必然趨勢。本文針對當前會計覈算業務分散帶來的突出問題,針對會計覈算綜合業務系統的現狀,對大會計管理模式進行了探討。

構建基層央行大會計管理模式探析論文

一、會計覈算現狀及存在問題

人民銀行會計覈算呈現業務相互獨立、部門分頭覈算、覈算過程互不交叉的格局。這種會計覈算管理模式雖然不會影響會計覈算結果的準確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各業務部門日常覈算管理需求,發揮各業務部門的專業優勢,但卻破壞了會計覈算的完整性,使人民銀行的會計覈算體系被人爲分割,不能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增加了會計業務操作程序和環節,造成資訊割裂、操作複雜化、整體覈算效率低下,不利於資訊管理、經營決策、服務創新,更不利於全行會計資訊的深層次挖掘。

(一)崗位設定與人員配備矛盾突出

目前執行的幾大會計業務覈算系統均對崗位設定和人員配備做了明確要求,按照會計、國庫、發行業務內控剛性要求和崗位相互制約原則,至少需設定50多個核算崗位,因此會計人員一人多崗、一崗多責等現象屢見不鮮,培訓、輪崗、強制休假等制度也難真正落實。另一方面,隨着大、小額支付系統的相繼上線執行,轄內中小金融機構行內系統的發展和完善,各類覈算業務的上收,基層央行會計覈算任務減輕,衆多人員崗在、人在、卻無事可做,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二)會計覈算數據分散,報表數據易失真

當前多層次、多部門的會計覈算模式下,會計數據分散在各業務部門相互獨立的核算系統中,系統間缺乏數據轉換接口,資源不能共享,難以滿足宏觀調控對會計資訊的需要。一方面,會計資訊及時性差,目前會計報表編制由地市中支會計部門人工彙總營業、國庫等部門數據報省會中支,省會中支彙總全省會計報表數據上報總行進行全國彙總“層層彙總,層層上報”,資訊滯後。另一方面,會計資訊可靠性差,當前分散的會計覈算體系下,賬務需要各個環節的人工或機器處理,增加了內部橫向匯表和核對的工作量,同時也增加了報表的各個環節風險點,會計資訊質量的可靠性也難免受到質疑。

(三)會計管理多頭化,統一監管難度大

會計部門形式上負有全行會計管理的職責,但實際上會計管理一直處於分散、鬆散的狀態。國庫、貨幣金銀等部門的會計業務主要由上級對口部門佈置、指導和管理,會計部門僅僅對營業部進行會計管理和監督,基本不參與國庫、貨幣金銀的會計業務管理過程,僅僅是按季度執行制度檢查印鑑及重要空白憑證等,會計管理和監督流於表面,主要依賴部門內部的自覺性,結果往往是制度執行不嚴,操作不規範,風險漏洞增加。

(四)事後監督分散,風險控制力差

人民銀行各分支行均已成立了事後監督中心,實現了會計覈算監督的集中處理,但這種集中模式實質上仍是一種分散、滯後的監督。監督依據不統一,覈算業務分散於不同部門,執行不同的核算系統,遵循各自的規章制度,導致內部管理存在較大差異,覈算要求不盡統一,使得在具體開展事後監督工作時,覈算差錯認定標準難以統一,監督責任難以落實,管理協調、資訊溝通難度較大,難以真正實現獨立監督和集中監督。

二、構建大會計管理的機理及必要性

(一)充分發揮部門專業優勢,提高整體工作效率

會計覈算新模式下,由業務部門負責業務處理,營業部門完成會計覈算及資金清算,會計部門從營業部門獲得會計資訊支援會計報告。透過分工協作’使各部門的權責更明晰’專攻其業,從而有利於提高會計工作的整體效率。

(二)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緩解結構性短缺矛盾

實行會計業務集中既可以緩解人員供需結構性矛盾,又可以充分發掘人力資源潛力。長期以來,由於覈算崗位設定重複,會計人員配備一直相對不足,結構性矛盾突出,業務部門不同程度存在會計人員串崗、兼崗問題,增加了覈算操作風險,營業部門集中處理會計業務後,部分會計崗位可以合併,至少節約核算人員4至5人,緩解會計人員供需結構性矛盾。

(三)增強會計報表完整性,提高會計報告水平

會計資料在資訊傳遞過程中容易受人爲因素影響,會計結果可能失真,影響會計報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會計覈算集中處理後,從程序上規避資訊不對稱帶來的操作風險,提升會計資訊的集中處理能力,從而可以全面地進行會計分析,提高人民銀行會計報告水平。

(四)形成管理和監督合力,有效防範會計風險

會計電算化和資訊化的發展,在提升人民銀行會計覈算效率和質量的同時,也增加了會計風險控制和管理的難度,會計覈算業務整合後的新體系透過管理職責分工,從制度、過程和風險管理等多方面、多角度實施會計管理和監督。會計部門更注重會計制度的規範和執行,以會計培訓、檢查、輔導等方式提高覈算人員的職業水準,降低道德風險。事後監督部門更突出過程監督和風險管理的內容,注重監督的實質和效率,使風險控制更有效、及時。

三、會計覈算業務綜合系統構想

會計覈算業務綜合系統透過將大小額支付系統、國庫會計數據集中系統、貨幣金銀管理資訊系統等的連接,建立會計覈算業務綜合系統,在該系統下可整合金融機構資金調撥、發行基金出入庫和調運管理、財政收入支出覈算、人民銀行內部財務覈算等模組,完成全行各項會計覈算業務的集中賬務處理和數據存儲,統一會計覈算口徑,突破部門限制,實現“資訊集中化、流程高效化、監督過程化、設定科學化、管理科學化、服務綜合化”,實現基礎數據資源的共享,最終將現行ABS賬改造爲人民銀行會計覈算數據集中系統全國一本賬,實現以下功能:

一是會計報表數據按照“各部門會計財務部門(管理中心)實施會計管理、監督會計資訊?提供服務背業部門(核界中心)進行會計業務的第中核算.並辦理櫃檯業務事後監督部門(監督中心)藥中合規性監推行重點監詧?過程監督和風險.播化離點分析會計業務集中核算”“自上而下”順序產生,實現覈算數據的實時查詢和財務報表的實時生成,從根本上解決總行決策資訊滯後和不完整的問題,滿足經濟金融發展對會計數據集中的需求,也爲深入實施數據挖潛和資訊共享奠定基礎。

二是會計監督和會計覈算有機結合,寓會計監督於業務流程中。要求將所有原始票據資訊及時輸入並透過CIS同時上傳憑證影像資訊,由總行中央處理系統自動覈對錄入數據和影像資訊,保證所有監督同步、實時、高效。

三是充分利用數據資源,實現系統管理科學化。透過查詢業務執行數據和設定計量模型,監控系統執行狀態,統計業務處理差錯,預測業務發展趨勢,全面提高會計覈算質量。

四是提供多元化的資訊服務,滿足商業銀行和相關部門多樣性的需求實現賬務處理的高度統一,提高資金運用效率;2.實現人民銀行和商業銀行全國集中對賬,防範資金風險;.支援多種準備金報表報送方式,方便準備金調整和管理;4.提供多種查詢方式,滿足商業銀行全面流動性查詢要求。

四、圍繞綜合業務系統,探索大會計管理模式

圍繞會計綜合業務系統,整合現貨幣金銀部門發行基1金出入庫.調運管?理等會計業務國庫s門財政收入.支出覈算.國債計患等會計業務外匯愛《部門外幣會計覈算.外幣_核w.外幣頭寸調抜等會計有會計覈算資源,建立“業務管理各負其責、營業部門集中核算、會計部門統一管理、事後監督部門全面監督”的會計覈算業務新模式(見上頁圖),以準確反映中央銀行會計覈算成果,提高會計報告和會計分析水平,防範會計風險,保障中央銀行資金安全,進一步提高會計工作對中央銀行履職的服務能力。

(一)實施營業部門集中核算

在不改變現行各業務主管部門職責分工的前提下,將會計覈算業務剝離出來,集中到營業部門進行統一處理,實現全行各項會計業務的集中核算,以形成完整的會計報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連續、系統和完整的會計覈算。

1.優化覈算崗位設定,突破會計、國庫、發行等業務的傳統界限,根據人員情況、風險水平及業務量,在符合不相容職責相分離等基本內控準則的基礎上實現兼崗,由同一會計人員來操作會計、國庫、發行等不同類型的會計業務。具體來說,將營業部網點櫃的錄入、複覈與國庫明細記賬、複覈崗合併,聯行櫃的錄入、複覈與國庫的資金記賬、複覈崗合併,綜合櫃與國庫綜合覈算崗合併,實現會計覈算崗位的優化配置。

2.合理配備覈算人員,在各分支行分別設定1名綜合業務主管、2至3名二級業務主管及若干名櫃員,管理本行全部覈算業務,具體組織會計覈算,其中綜合業務主管總體負責覈算中心的內部管理及各項業務;二級業務主管負責櫃員職責、權限及系統參數的設定;櫃員負責日常覈算業務處理,借鑑商業銀行普遍推行的綜合櫃員制模式,將記賬、複覈崗合二爲一,按“誰辦理,誰負責”的'原則獨立承擔本人所受理業務的記賬、複覈職責。

3.透過分級授權加強風險控制,如對於小額內部轉賬等風險較低的業務可由櫃員一人處理,對於超過一定金額或是特殊類型的業務由相應級別的會計主管審批授權後方可進行賬務處理。同時借鑑商業銀行的做法,設立指紋識別系統,對進入覈算系統終端的操作人員進行個人指紋識別,杜絕相互兼崗或空崗的現象,確保崗位職責有效履行,有效防範系統風險。

(二)完善會計部門統一管理

強化會計部門作爲全行會計工作主管部門的職責,改變當前會計管理分散的狀況,各相關業務部門不再對本系統的會計業務進行管理和監督,會計部門承擔全行會計業務的管理和規範化工作,負責健全會計制度、完善會計監督、加強會計培訓,建立“大會計工作體制”,實現覈算、管理、監督、報告的統一。

1.儘快修訂出臺統一的會計覈算制度,把國庫、發行會計覈算納入大會計制度框架,結合會計集中核算後的新特點、新變化,對新系統實施後的會計工作管理辦法、會計覈算崗位職責及操作規範進行細化,對每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規範作出具體的規定、對每筆業務的處理作出詳細說明,最大限度減少制度執行盲區,避免操作規程不統一產生的分歧,提高會計覈算質量,實現會計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和科學化。

2.理順部門關係,力求步調協調一致。對涉及會計業務的會計、營業部、國庫、貨幣金銀和事後監督中心等部門,儘可能實行統一領導,以加強協調,防止政出多門。同時強化部門間溝通協調,由會計部門牽頭,透過聯席會議等形式組織相關部門定期碰頭,及時交流,通報相關資訊,在制定規章制度時要充分協商一致,兼顧各部門具體情況,確保政令暢通。

3.整合監督部門力量,加強對會計覈算業務的檢查督導。根據會計覈算業務整合後的風險易發環節,以事後監督觸及不到的內容爲重點,加大會計制度執行情況的現場檢查力度,實現會計制度現場監督和會計覈算結果事後監督的有機結合,切實把會計覈算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杜絕會計崗位各類案件的發生。

(三)強化事後監督部門集中監督

加強事後監督部門對全行會計業務和會計覈算的集中監督,改進監督模式,完善監督內容和方式,在以合規性監督爲基礎的前提下,突出重點監督、過程監督、風險監督,構建科學、系統的事後監督模式,充分發揮事後監督在資金風險防控中的作用。

1.在完善內控、規範操作的基礎上,對大額資金匯劃、同城票據交換、利率調整、計息方式轉變、國庫撥款和退庫、國債兌付、發行基金調撥和現金存取、錯賬更正、暫收暫付列賬、重要空白憑證使用、賬務覈對等覈算業務中的各項高風險環節進行重點監督。

2.探索實施監督關口前移’改變現行的事後監督、結果監督方式,更多地實行事前、事中控制,從制度和流程上對被監督部門提供風險提示、預警,做到從業務發生時跟蹤過程,預先堵塞覈算中的管理漏洞,實現“過程監督”和核算零時差,更好地防範風險和錯誤的形成。

3.樹立風險監督意識,從動態、全面的角度出發,重點分析覈算過程、內部控制、資金流動等方面的風險防控重點,對主要風險點進行連續性的跟蹤排查,透過風險的識別、跟蹤、評價、預警和處置,把風險防控做好、做實,促進全行會計覈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4.充分發揮事後監督的資訊資源優勢,強化分析報告,最大限度從操作、制度、內控層面揭示缺陷、評價風險,並將這些風險點作爲事後監督工作的主要內容,實行有計劃、分步驟的前瞻性監督,變被動的事後監督爲主動的事前預警和提示,進一步加強事前、事中的風險防範,將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督有機結合,真正發揮事後監督部門“免疫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