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精篇」

學問君 人氣:8.2K

反思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爲教學服務,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生命生命》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精篇」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一

今年學校圍繞“有效教學”舉行了課堂展示活動,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第19課《生命生命》一課。這篇課文含義非常深刻,短小精悍,從飛蛾求生、瓜苗破土、靜聽心跳三件小事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是什麼?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對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似乎過於深奧。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何讓學生對“生命”有自主地、個性的感悟,是我這節課想要努力實現的目標。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課前先讓學生交流知道的珍惜生命的名言,讓學生對生命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課始,由課題入手,讓學生關注生命,再品讀詞句,感受生命然後透過資料的交流,情感昇華,最後迴歸課題,感悟生命。透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詞析句,讀出自己的感受,引發孩子們對生命的感悟。下面就上課情況談幾點體會。

一、抓住關鍵詞,品讀生命

文章中的三個事例非常清楚,並都採用先敘事後談感受的模式來記敘,於是我就讓學生透過讀,用心去發現、去體會。學習第一個事例時,教師導學這一部分內容,讓學生找出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進行批註,學習這種閱讀方法,再透過找關鍵詞語的方法,抓住“掙扎、極力、鼓動、躍動” 等詞語和三個“!”,一遍遍轉換角色的朗讀來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使學生入情入境,直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體會飛蛾那種強烈的求生慾望。第二個事例,讓學生運用學習第一個事例的閱讀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再在班級裏交流,抓住“衝破、不屈向上、茁壯生長”等詞語,體會瓜苗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而且又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昇華朗讀課題中,切身體會到“生命”這一沉重話題的意義。

二、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感悟生命。

學習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把對生命的感悟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加深學生的生命的理解。在感悟第三個事例時,讓學生切身體驗自己的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用認真、鄭重、自豪地告訴大家“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引出了這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也給了杏林子以啓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並讓學生聯繫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飛蛾是怎樣好好使用生命的?香瓜子又是怎樣好好使用生命的?從對杏林子的介紹中讓學生體會到杏林子是怎樣好好使用生命的。聯繫實際生活舉個例子來說說怎樣做是在白白地糟蹋生命?在對待生命的態度上,杏林子的.決定就是必須對自己——負責。這一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學會聯繫上下文和聯繫生活的閱讀方法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在學習第五自然段的時候,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來感悟“如何讓自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學生列舉了雷鋒、保爾、革命先烈等人物。透過簡單瞭解人物的事蹟,加強情感體驗,從而理解了本課的重點句,突破難點。

這一堂課雖然上的不是很成功,但我覺得自己在很多地方有了進步,也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表現爲:

1.因侷限於備課時的框架,爲了讓某些問題的探討更深入些,在感悟第一個事例中佔用時間比較長,以致課堂密度較大,從而導致後面的內容沒有真正落實到位,對詞句的品讀不夠深入和到位,有點蜻蜓點水的感覺。

2.文中的一個亮點,讓學生書寫生命感言,由於時間的問題,沒有落實在課堂上,沒有達到檢驗學生對生命理解的程度。這是一個最大的遺憾。

3.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簡練,評價還應再多樣些。

4.教師缺少教學經驗,教學機智也不夠豐富。

這節課讓我再次感受到老師的教學設計要學會取捨,不要面面俱到,要真正爲學生的學服務,爲學生的發展服務。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二

如何讓學生從文中普通的事物中感悟生命的含義,體會杏林子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對命運不幸的不屈。如何讓這兩個“生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田,使學生懂得關愛生命、珍惜生命。教學設計時我一方面要注意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體驗,另一方面又注意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合理地組織學生自主地、探究性地學習,在有序的課堂裏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產生自己獨特的體驗,主要體現在:

1、呈現梯度瞭解作者。將作者簡介分成兩個階段出示,第一次在談話匯入課文時引用作者的名言“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着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醜陋的毛蟲,可能蛻變爲一隻五色斑斕的彩蝶。因爲,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蹟。”這是臺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對於生命的感悟。杏林子從小病魔纏身,肉體和精神都受到了極大的折磨,但她沒有因此荒廢甚至放棄生命,反而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後來病情惡化,她忍着極大的痛苦,高聲呼喊着“生命生命”!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杏林子的散文《生命 生命》。讓我們感受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她珍視生命、堅強勇敢的精神,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導語中簡介杏林子,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文章中作者對“生命堅強”的詮釋,再透過杏林子的具體事例來感動學生,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深度上呈現一定的梯度。第二次的作者簡介主要是介紹杏林子在病魔纏身的五十年裏取得的成就,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生命價值”的感悟,使學生受到生命意義的啓迪。

2、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教學不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感悟”。一味的告訴只會扼殺孩子的一切,所以我精心的設計了課堂學習活動並引發了學習活動單,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與提示自己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創新、去盡情地展示自己。課上讓他們先自主學習,讓學生畫出自己認爲寫得精彩、含義深刻、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語句,並寫出自己對這些重點詞句理解的批註,再在小組討論,最後全班交流彙報,共享並體驗閱讀中成功的快樂, 培養了學生說的能力和發散思維,使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文並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3、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反覆品讀重點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閱讀課重在讓學生讀,只有透過不同層次的讀,學生纔會從文字中感受到文章的內涵,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在朗讀指導上,我引導學生用“強調法”,“引讀法”“填補空白點”來表現自己的個性化朗讀,用“想象法”來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力求將有形的朗讀技巧指導滲透到無形的朗讀訓練中,將技巧與文字內容及情感緊密結合,融爲一體,引導學生讀並說出真實的感受,使朗讀達到“言自口出”“情自心達”的效果。這樣透過反覆的品讀,理解作者的感受已經水到渠成了。

4、讀寫結合,拓展提升。在教學之前我就讓學生蒐集名人生命感言及身邊感人故事,並滲透了一些課外閱讀,《峭壁上的樹》、《在黑暗中寫作的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感受這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撓,不向命運低頭的人,雖然生命短暫,生活坎坷,但是卻創造了非凡的價值。還叫學生蒐集背誦了一些關於生命的名言,初步感受生命的意義。使學生從中受到生命意義的啓迪,爲領悟本篇課文的思想內容做好準備。 拓展提升時,在深情的音樂聲中,透過課件展示一個個像杏林子這樣的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的人以及有關生命的名言,讓學生抒發“生命因( )而美麗”的感言。這個說話題目的設定,既是對文字內涵的深情闡發,又是對學生情感基調的激情呼喚,更爲重要的是能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生命的感悟。最後又用冰心關於生命的一段名言,作爲課的結束語,來激勵學生要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教學本課後,我又指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寫出自己對生命、對人生的感悟,做到了讀寫有機結合。

反思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爲教學服務,本着教書育人的宗旨,我會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盡最大能力彌補“教學這一門有遺憾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