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設計與反思

學問君 人氣:7.48K

 一、目標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設計與反思

1、把握“背影”這條線索在文中的作用。

2、品味樸實、純真的語言特點。

3、感受純潔深厚的父子深情。

 二、過程(課前音樂:往事如昔)

1、匯入

《背影》(板書)寫的是父親送兒子上火車、途中給兒子買橘子這樣普通的事情,但文章一發表,就被譽爲現代散文精品。朱自清先生(板書)在寫作時,是什麼感情積蓄在心中?他又是用什麼語言打動了讀者的呢?課件1。

2、檢查預習情況

a、聽課文錄音,完成填空。課件2。

我看見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 到鐵道邊,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 過鐵道,要 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 着上面,兩腳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 下來了。

齊讀。

b、談談自己讀了文章後的感受。課件3。

文章的 ,打動了我,因爲我感受(看到)了 。

3、師:同學們的發言,從多個角度表達了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我們取 同學的理解,一起再來體驗父子深情。

速讀課文,分組議一議兩個問題:課件4

①在這次父子相聚和分離的過程中,年邁的父親爲我做了哪些事?

②面對年邁的父親,我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感情的呢?

4、師生對話,交流上面的問題理解。

①第一個問題:

(1)學生理解。

(2)教師引導:父親的愛子深情。課件5.

②第二個問題:課件6

(1)生答題。

(2)師引導:背影 孝子。課件7

講解中插入課件8:作者介紹,強調“寫實”。

(3)課件9:聽錄音“我北來後……”,體會樸實的語言裏透露出來的父親的情感。

問:你覺得這裏可以讀出幾種意思和感情?

(4)朱自清讀了這封短信後,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感情的?

(5)課件10:小結。

5、人生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我們現在爲人子爲人女,等我們長大後,我們也就成了父母。我們該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留下怎樣的一個背影呢?課件11.

6、作業

品讀句子回答問題。

例:文中父親說的話不多且非常簡潔,但每一句都包含了他對兒子的`拳拳深情,請你任選一句作簡單的分析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一句,分別了,還是放心不下,牽掛路途情況,叮囑兒子來信報平安。

1文中的“我”當年已二十歲了,且“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但父親還是親自送“我”,你對父親的這種行爲是否贊成?爲什麼?

“我”再大也是父親的兒子。文中也寫出了“我”的感情變化,我們可以看出“我”原先是不耐煩,後來感動得流下眼淚。正是這些瑣屑的事,體現了父親的愛子之心。

2“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父親心裏真的輕鬆嗎?

父親覺得盡到了責任,也怕我傷心,做出一副輕鬆的樣子,其實心裏並不輕鬆。

板書設計:

背影

父親 愛 朱自清

深情

教學反思

這節課,課前是播放歌曲,營造一種離別的傷感。然後一問:“是一件什麼事讓他有如此的感受?我們來看朱自清的《背影》。匯入新課。

在初略感知文字的大層次後,直奔第6段,重點品析瞭望父買桔的背影是如何刻畫的,這一環節,特別注重學生的活動。放手讓學生去找描寫背影的句子,品析動詞描寫的妙處。歸納人物特定環境下細節描寫的方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高,紛紛舉手,品詞品句很精彩。師生互動協調。重點突出,分析很到位。

接下來,緊扣兩次流淚,體會父子間深沉真摯的愛是本節課的難點。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學生是很難進入意境的。我引導學生聯繫當時的背景、路上父親爲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所做的幾件事,還有文中父親說的5句話來體會。一層層地導着學生進入意境,體會到作者當時流淚的複雜心情:這是理解的淚、感動的淚、幸福的淚、憐惜的淚、自責的淚、依戀的淚。。。。正當學生感受到這種情懷的時候,用一首劉和剛的歌《父親》,把學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許多同事說:“歌聲很感人,唱出了內心的感受。”真可謂恰到好處。

第三個環節是用心感恩,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主要是針對現實存在的學生對家長的愛認爲是理所當然而進行一種美德教育。先讓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在家裏不孝敬的表現,然後用一段《感人的家長會》錄像去震憾學生的心靈。最後教師語重心長的說:“同學們,去孝敬父母、珍愛親情吧。因爲只有愛父母,纔會愛他人,愛集體,愛祖國,愛我們這個人類社會。”話音剛落,屏幕出示作業: 1、回報愛。回家後爲父母做一件他們需要做的事。

2、描寫愛。回憶父親關愛你的生活片段,學習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細節描寫。這堂課延遲了5分鐘下課。

課後老師們進行了一次評課活動。1、整節課很完整。2、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的發揮。3、刻畫背影一段的品詞品句很到位。4、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學生思想受到了洗禮。5、多媒體運用很恰當,提高了教學質量。6、整節課的容量很大。

另外還有幾點爭議:1、“歌聲可以不要,迴歸語文字色”與“歌聲很動聽,唱出了內心的感受”?

2、“第三環節可以不要,因爲美學教育不是一節課的事。多了它顯得拖堂了。”與“第三環節應該要,課堂結構才完整。素質教育是育人爲本。”

聽着他們的話,我反思自己的課:

1、整堂課我始終注意學生的動態,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是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柺杖、學習過程的組織者、促進者,參與者。這一點我做到了。這要謝謝陳大偉教授給我的片言片語的指點:“注意學生的反應,用學生生成的問題教學。”

2、匯入新課自然,環環相扣,像一條順勢而下的溪流,水到渠成的流到課文的深處,流到課堂的結尾。整節課很完整。

3、至於要不要歌聲,關鍵就是看學生的感受需不需要。學生是學習主體,學生學習需要的一切多媒體都是好樣的。如歌聲促進了學生情感的昇華,有什麼不好?多媒體就是爲學生的學服務的,它與教學內容是有機的組合,而不是各自分離。直觀、提示、促進、昇華。

4、至於美學教育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要不要砍去?我認爲,素質教育以育人爲先,教育工作者先育人,再教書。“德智體美”“德”爲首。一個沒德的人,知識越多越反動。雖然下課了,那我就用下課幾分鐘也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德育教育,又促進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有什麼不可?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滲透到每一節語文課堂中去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度的統一是我每一節語文課都認真對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