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小學四下科學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2.92W

說課稿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說“怎樣教”,說課稿則重點說清“爲什麼要這樣教”。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了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小學四下科學說課稿

篇1:小學四下科學說課稿

一、 教材簡析:

《分類》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排序與分類》的第二課。本單元屬於小學科學探究中有關專門進行技能訓練的單元,這是因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不只要引領同學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感悟科學的真諦,同時,也必需指導同學掌握最基本的科學探究方法和科學知識。

衆所周知,在人類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中,人們可以透過自身的各種感官或藉助工具、儀器等獲取大量有關事物的資訊,這對人們認識客觀事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基礎,但還缺乏以能迫近客觀事物的實質,還必需透過篩選、提煉等思維加工過程方能形成相關的科學概念或結論——科學知識。前人大量的研究標明,“分類”和“排序”都是人們對收集到的證據(數據、資料)進行初步整理和加工最常用的方法,所以,對同學進行這方面的專門訓練,不論是指導同學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方法,還是協助同學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都顯得尤爲重要。

本冊教材前面的幾個單元已經大量滲透了“排序和分類”的活動,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四年級的同學,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有了初步的“排序和分類”的意識,這爲本單元的教學提供了感性基礎。我們有理由相信透過本單元的學習,同學對“排序和分類”的認識無論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探究的過程技能和方法,還是對“排序和分類”理性考慮肯定會得到質的提升。它不只標誌着同學目前應該達到的認知水平,同時也爲同學的認知走向更高遠、更廣闊水平的發展提供了潛在的可能性。

本課教材的佈置,首先是提供了同學隨家長在商場購物的情景圖片,其目的是喚起同學對生活經驗的回憶,從同學的實際生活入手,激發同學科學探究的興趣;然後,試圖透過同學親自對假設的、富有挑戰性的海洋生物圖片的分類活動,透過師生的有效互動,初步學會分類的方法和技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歸納和籠統出“分類”的基本方法和概念;接着,順理成章地給出了什麼是二分法;最後,教材佈置了對各種各樣的動物進行分類的實踐活動,一方面鞏固“二分法”概念,另一方面,跟進了什麼是“多極二分法”,進而讓同學感悟分類方法的多樣性和其在日常生活、科學研究中的運用,拓展同學的視野,提升科學學習的價值觀。由此可見,教材的佈置是符合課程規範關於貼近同學生活、以科學探究活動爲主、從感性到理性等多項編寫原則的。

綜上所述,我們認爲,分類的實質含意——依照事物的相同和相似特徵進行分類和“二分法”是本課的重點,“多極二分法”和運用“多極二分法”是本課的難點;精心設計有意義的探究活動,讓同學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增強同學的體驗、提升同學的價值觀是本課的關鍵。

二、 說教學目標:

小學科學課的總目標是培養同學的科學素養。科學素養中也包括着在科學探究中,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和概括等整理加工,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種種解釋。根據本課的結構和以上分析,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感悟分類是人們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對獲取的資訊資料進行加工處置、使之形成科學

概念或結論的一種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體驗分類在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的運用和價值。

2、知道分類的基本規範——依照事物的相同和相似的特徵。

3、在學會“二分法”的基礎上,初步學會“多極二分法”以和在日常生活中分類的多種運用方法。

4、在分類活動中培養同學細心觀察、認真考慮、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三、 說教學準備:

1、對教材的處置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對教材作了如下的處置:

(1)儲存教材的核心——教學要求;

(2)設計動物、食物卡片和多媒體課件

(3)考慮到教材中給各種動物運用多極二分法分類與上面我們設計的卡片有雷同之處,爲此,設計了給全班同學分類這一環節;

我們試圖透過對教材進行重組和整合來體現課程規範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和“以兒童立場關照教學”的理念和思想。

2、具體技術處置

(1)製作動物與食物卡片,供同學分組活動使用。選擇素材的原則應該考慮到實際生活中可分方法的多樣性,並能同時滿足三種分法的`前提下考慮具體事物的可能性。如:食物可以依據葷和素、主食和菜餚以和生、熟等情況,我們決定選取麪條、麪包、米飯、青菜、四季豆、豬肉、雞和帶魚這些與同學生活比較貼近的食物做爲素材。動物選取同學比較瞭解的啄木鳥、鷹、貓頭鷹、老虎、兔子、鱷魚、長頸鹿和羊作爲素材。

(2)製作三大課件

①與同學分組活動相匹配的、可以拖動的動物、食物課;

②供全班同學進行二極分類的系統結構圖課件;

③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筒課件;

考慮這些課件的原則應該是便於展示同學的操作活動、增強引領同學開展活動的有效性和減少實物投影和課件之間的切換次數,爲此,我們製作了以上三大課件。

四、 說教學過程:

《科學課程規範》強調: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同學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同學提供充沛的親身經歷的過程。教師是科學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遵循這些理念,我爲本課預設了三個主要教學環節:

1、給卡片分類

分組活動是同學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準備了2組卡片,食物或者動物各八種。之所以選用2種不同類別的圖片,主要是考慮到同學原有學習基礎上對分類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樣可以更加強化同學的思維活動。透過小組交流的形式,讓同學自身來動手分一分,使每個同學的思維都得到了調動,再透過小組代表上臺來交流的形式,又使小組內的活動變成了整個班級的思維碰撞。透過這個活動,同學可以在更高的層面上體會到了什麼是分類。

教師在同學交流互動的同時,概括同學的發言,着重強調同學的分類是依照哪個特徵來分,強化分類概念中所要依據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特徵。在同學對分類概念有了一定理解的同時,和時引導同學總結出二分法的基本概念。

2、給全班同學分類

透過同學暢談生活中二分法的運用,教師帶領同學試着將班級作爲一個整體來進行分類,在將班級分爲男生和女生的基礎上,拋出“能否在分男生女生的基礎上再往下面繼續分”,在同學們一致認可的基礎上,小組首先討論,給同學足夠的思維空間,再整班討論。對於一些相對而言的概念,教師引領同學來更加細化,鼓勵同學尋找一些顯而易見的規範。“在動手之前先動腦”.

在充沛討論的前提下,教師引領同學開展兩個全班性的遊戲,激發了同學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同學學習的積極性。

第一個是列隊遊戲。這個遊戲的目的有二,一是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分類活動中來;二是讓同學親自體驗什麼叫多極二分法。

第二個是尋找同學,體驗分類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隊列站好後,邀請一位同學來協助老師尋找某一類特徵的同學,讓同學們體驗到分類的作用;待同學回到自身座位後,繼續請他來協助老師再次尋找剛纔特徵的同學,從中進一步感受到分類的重要性,就是能夠協助我們更迅速的查找到事物。

3、給自帶垃圾分類

展示學校生活中垃圾箱的照片,請同學來談談感受。透過同學間的交流,認識到我們平時在丟垃圾的時候經常丟錯,需要學會丟垃圾。開展自帶的垃圾是可回收垃圾還是不可回收垃圾的討論,讓同學充沛調動已有經驗來做初步認識和區分。教師對於典型物品的集體討論,讓同學明確了區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規範,從而來重新判斷自身所帶的垃圾屬於哪一類。在課堂上準備垃圾桶、每人來丟一丟,很好的調動了同學學習的熱情,“準確、恬靜、快速”的要求又對同學的活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尋找監督員來監督同學丟垃圾的活動,更好的強化了“準”的指標。

透過對可回收垃圾處置方式的討論,讓同學發現,不同材質的垃圾又要進行不同的處置,結構圖的展示讓同學發現分類的方法不止可以二分,有的時候也可以三分四分或者多分,金屬類垃圾的再處置又要依照金屬的種類再分門別類的處置,從中體會到了分類中還有有別於多極二分法的許多種方法,感悟分類方法的多樣性。

最後對分類在生髮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的討論,對分類的意義和價值起到了一個昇華的作用。

篇2:小學四下科學說課稿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科學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食物》中的第二課《食物中的營養》。

我說課分爲以下六大步驟:

一、教學分析

二、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

四、教學方法

五、教學流程

六、板書設計

一、教學分析:

《食物中的營養》是在前一課調查、統計了一天中吃過的食物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進行探究,是讓學生懂得營養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的基礎。因此,是承上啓下的一課,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課。透過聘請營養師導師培訓營養師這一活動,要讓學生認識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是從食物中得到的,其成分包括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及其作用。完善一天的食物記錄,辨別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屬於“實驗能力”的系列。

這節課分爲四部分教學:1、創設情境,引趣揭題2、初步感知,激發探究3、自主探究,實踐新知 4、綜合反饋,鞏固新知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對上一節課的學習中,對一天的食物已經有了豐富的認識,大多數學生都知道我們是透過食物獲取營養的,這是我們能順利進入並完成本課的知識基礎。

2、四年級的學生透過一年半科學課的學習,已能較爲熟練的運用調查、觀察、實驗、記錄等方法進行科學探究,這是學習本課的能力基礎。

3、在生活中,學生們對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的認識還相當有限,部分學生甚至一無所知,這是學習本課的障礙,同時也說明了學習本課的必要性。

三、教學目標

科學目標:瞭解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及其對人體的重要性,學會用簡單的實驗方法檢驗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能力目標:

1、能夠根據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的不同對一天中的食物進行分類。

2、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初步學會用實驗的方法辨別食物中的脂肪和澱粉。

情感目標:

透過對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的瞭解,讓學生意識到養成不挑食的飲食習慣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建立嚴謹細緻的研究態度,養成樂於傾聽他人的發言,善於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具有愛心,學會幫助別人,樂於幫助人,爲困難的人羣奉獻愛心。

【教學重點】知道食物中含有那些營養成分。

【教學難點】用實驗的方法辨別食物中的脂肪和澱粉。

四、教學方法:

(一)說教法

1、實驗探究法:讓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多層次的進行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往與對話,着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與“交互”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2、開放式教學法:在教學中運用收集資料,創設情境,提供材料等教學手段,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做到主動地、自主地和創造性的學習。

3、多媒體演示法:讓學生獲得豐富的表象,爲學生提供形象思維的材料培養學生實驗能力,以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

(二)說學法:

本節課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及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掌握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合作學習交流探究的方法:本節課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便於發揮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培養學生參與合作的精神。

2、發現法:透過查找資料、分組討論,加深對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處理資訊和分析探究結果的能力。

3、質疑討論法:如食物中含有這麼多的營養,那麼我們沒天只吃一種食物行嗎?讓學生在試驗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進行討論交流,營造平等、和諧、互相組中的氛圍,使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又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趣揭題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恰當的匯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新課教學創設最佳的學習氛圍,開課時我就選擇震懾人心的青海省玉樹縣發生的地震爲起引,帶領一起爲他們祈禱:願逝者平安,祈困者脫險,盼生者堅強。觀看玉樹地震“讓世界充滿愛”視頻,吸引學生的眼球提出那些被困幾天在廢墟中倖存的人們最需要的是什麼?食物。從而揭示課題。

(二)、初步感知,激發探究

1、逛超市 識營養成分(食物含有哪些營養成分 )

結合以人爲本的理念,以紅十字會委派老師充當中國急救營養師導師爲引線,創設培養營養師去災區奉獻愛心活動,使學生身負使命感和責任感。組織學生逛超市選取食物,結合課本中的內容,充分熟悉六大營養成分。並運用多媒體手段完善食物中哪些食物中含有這些營養成分。

2、查資料 解營養作用(食物中營養對身體的作用)

貫穿考覈營養師活動,讓學生自己透過小組合作討論資料、圖書等途徑獲得的資料自主學習,利用演示文稿介紹食物中營養成分的主要作用。直觀、形象地展示人體營養,爲學生的形象思維提供依據,將豐富的食物與豐富的營養之間的關係,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視覺之中。學生對問題的解決很感興趣,成爲更加主動,自主的學習者。

3、填表格,豐一天食譜(在一天的食物中,我們能獲得哪些營養?)

使學生透過對“一天中的食物”的重新分類後發現: 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但沒有一種食物含有所有的營養成分,因此不能只吃一種食物。學生經歷記錄、分析、整理、歸納、總結的過程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力,幫助學生建立嚴謹的科學態度,爲下一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自主探究,實踐新知

做實驗,辨營養成分(辨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1、尋找脂肪 2、尋找澱粉 3、尋找蛋白質

新課程強調從學生興趣,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爲了提高和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因此創設動感探究式教學模式:討論猜想—實驗研究—互動交流—總結歸納四步驟,努力營造一個以學生爲活動的主體,和諧平等互助交流的學習方式,充分感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四)、綜合反饋,鞏固新知

本環節提出做爲營養師應該怎樣給災區人民搭配營養,使他們的身體很快恢復。他們吃食物時應注意什麼?從而明白合理搭配營養,不偏食不挑食的飲食習慣。

學生透過以上學習順利透過營養師的考覈,爲災區人民提出營養飲食注意,併爲他們設計營養食品單,使學生增添榮耀感,增強學生奉獻愛心的情懷,昇華情感目標的同時鞏固並拓展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六、板書設計

食物中的營養

蛋白質 人體的主要成分

脂 肪

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

糖 類

維生素

調節身體機能

礦物質

水 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