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粵教版小學科學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1.23W

一般情況下,說課是對老師進行說課的,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粵教版小學科學說課稿,供大家閱讀參考。

粵教版小學科學說課稿

粵教版小學科學說課稿1

●說教材

熱脹冷縮是指物質遇熱膨脹和遇冷收縮的性質。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比如有些水泥路在冬天的時候會裂開;茶壺裏滿壺的水在燒開時會有水溢出來等等。熱脹冷縮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比如乒乓球踩癟了,可以浸在開水裏燙一下,球內的空氣受熱膨脹,壓力變大就會重新鼓起來;果醬瓶的鐵蓋子擰不開,我們只要把瓶子倒過來放在熱水裏浸泡一會,玻璃瓶和鐵蓋子放在熱水裏都會膨脹,但是玻璃膨脹小,鐵蓋子膨脹大,瓶口和鐵蓋子之間的縫隙就會變大,瓶口就容易擰開了。一般物體都會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只是有些物體不是變化比較小,我們很難看出來;有些物體變化比較大,可以用肉眼就能看出來。

中班的孩子對周圍世界的敏感性不斷增強,他們會很驚喜地發現這個世界很神奇:爲什麼袋鼠爸爸會生孩子,我們的爸爸不會?爲什麼太陽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外星球有沒有和我們一樣的小朋友?等等。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提出的問題也都是以“爲什麼”爲主,他們關注現象,更關注現象後面的科學道理。他們懷着強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動機去探究周圍的世界,他們是勇於實踐的探索者,會積極主動地探究和認識周圍世界。中班孩子對熱脹冷縮的現象在生活中有遇到過,但是對於爲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的經驗還不是很系統,很科學,因此在中班開展“熱脹冷縮”的科學探索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整合、梳理、提升這方面的知識經驗,還可以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觀察,讓幼兒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這也是我們所提倡的“幼兒園科學教育是一種啓蒙教育”理念。

●說目標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和教學活動內容,我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透過操作,發現熱脹冷縮的現象,積累熱脹冷縮的經驗。

2.知道熱脹冷縮與生活的關係,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其中“發現熱脹冷縮的現象,積累熱脹冷縮的經驗”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我將提提供各種操作材料,在活動中透過幼兒猜測、操作、記錄和交流來解決重難點。

● 說準備

根據活動的目標,我提供人手一份的癟乒乓球三個、杯子三個、記錄紙一張,每人兩個笑臉貼紙,大記錄紙一張,ppt

1.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癟乒乓球、杯子,是爲了讓幼兒進行實驗,感知熱了能使物體膨脹的現象,這份材料很好地體現了《綱要》所提倡的“利用身邊的事物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讓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記錄紙的設計很簡單,但是它的提供不僅可以幫助幼兒記憶實驗的結果,讓孩子有據可證,更讓幼兒學會尊重科學的實踐和真理。

2.笑臉貼紙是讓幼兒將自己的猜測或是實驗結果展現在大記錄紙上,便於教師和同伴的統計。大記錄紙可以將幼兒的猜測和操作結果進行彙總,便於幼兒直觀地瞭解同伴的想法和實驗結果,並便於更好地進行相互交流。

3.Ppt的內容是由一個生活錄像短片“怎麼辦”和“熱脹冷縮在生活中應用”圖片組成的。錄像短片是爲了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圖片是爲了幫助幼兒擴散思維,瞭解熱脹冷縮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說過程

第一個環節:引出課題

採用看錄像短片的形式,將生活中現實的場景展現在幼兒面前。透過一個小朋友的困難,激發幼兒幫助他的願望,繼而激發幼兒想出各種辦法使乒乓球變圓。透過這一個環節幼兒的交流,教師能較好地瞭解幼兒積累的生活經驗。

第二個環節:猜測實驗

透過幼兒的猜測,讓幼兒各抒己見,把自己的想法呈現在同伴和教師面前,允許孩子出錯。

接下來透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想法,讓幼兒崇尚科學,形成讓事實來說話的觀念。當然,實驗的過程是一個發現變化的過程,需要孩子仔細觀察,從而發現“熱脹”的現象。

透過記錄實驗結果,讓幼兒嘗試簡單的記錄方法,學會看簡單的記錄表。

在交流中,讓幼兒瞭解同伴的想法和經驗,促進幼兒間的交流。

教師的小結是對生活現象的科學提煉,讓幼兒初步感受科學的嚴謹性,瞭解物質的這種現象是“熱脹冷縮”的性質。

第三個環節:討論交流

透過同伴間的交流,讓幼兒對自己觀察到的生活進行表達,教師能從中瞭解幼兒積累的生活經驗,也能引發幼兒對生活更積極地觀察和探究。

透過ppt的展示,圖片的直觀性更能讓幼兒瞭解“熱脹冷縮”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這麼廣泛,科學無處不在。

粵教版小學科學說課稿2

說教材:

《珍貴的淡水》是粵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自然資源》的第一課。本課主要透過對日常的生活現象進行觀察和思考,使學生知道自然界水資源的分佈情況;透過對資料數據的對比和分析,使學生了解地球可利用的淡水資源的匱乏,從而樹立保護水資源、保護自然資源的責任心。在本課中,教材安排了3個活動,分2課時完成。活動1“積少成多”,讓學生透過測量滴水情況,調查生活中水資源浪費的現象;活動2“淡水資源知多少”,是透過對資料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瞭解地球的水資源分佈情況;活動3“我該怎樣用水”,則在之前學習的基礎上,學會制定用水計劃,鼓勵學生科學用水,瞭解節約用水的意義,培養其節水意識。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心理認知的規律,我擬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自然界水資源的分佈;

(2)知道地球上淡水資源非常匱乏。

2、能力培養目標:能利用簡單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有關資料,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數據,對現象作合理的解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護水資源,保護自然資源,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把指導學生認識到保護淡水資源的重要性作爲教學重點,把透過觀察、比較、分析等方法,知道自然界水資源的分佈情況,以及地球上淡水資源的匱乏情況作爲教學難點。

說學情:

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在三年級的時候,學生也透過《走進水世界》這一單元的學習,知道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水球”。從地球儀或世界地圖上也可以看到,海洋麪積佔地球總面積的70%以上,地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水域,因此學生會有水資源多得很的錯誤認識。加上小學生的節水意識本來就很模糊。針對這種現狀,就需要學生課前圍繞本課主題進行大量的資料蒐集,關注身邊的用水情況,瞭解地球上淡水資源的真實情況,瞭解節約用水的意義,培養其節水意識。

說教法學法:

教法: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知識的慾望;

2、以學生爲主體,教師跟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適時指導,引導他們透過自主探究認識科學現象。

3、針對農村孩子,多鼓勵、多引導,規範學生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把話說完整的.能力、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學法:閱讀自學、小組合作探究、小組交流討論和集體交流討論、動手操作、記錄和分析數據。

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地球儀、燒杯、量筒。

 說教學流程:

提出問題——蒐集數據——資料分析——討論歸納

一、情景匯入:

媒體:出示課本圖。

情景:在學校食堂的洗手池旁,由於波波洗完餐具後,沒有把水龍頭關好,自來水在不斷地滴流。妍妍趕緊把水龍頭關掉。波 波卻覺得水多的是,浪費幾滴水不要緊。

討論:水真的很多嗎?真的不怕浪費嗎?

思考:在生活中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樣做?

二、活動一:積少成多

媒體:出示課本圖。

問題:如果水龍頭沒關緊,不斷地滴水,一天到底會浪費多少自來水?

任務:測量一個水龍頭滴水一天浪費的水量。

活動:將水龍頭調整到滴水狀態,放一個燒杯在下面接水。10分鐘後,用量筒測量燒杯裏接到的自來水水量。

目的:透過學生實驗,親身感受水龍頭在滴水狀態下水的流失情況。

調查:調查生活中其他浪費用水的現象。

三、活動二:淡水資源知多少?

媒體:出示課本圖或地球儀。

問題:觀察地球儀,看看地球的水在哪裏?

活動:觀察地球儀尋找地球的水資源,並將發現記錄在課本的表格中。

交流:請各小組介紹自己的發現,瞭解海洋麪積佔地球總面積的70%以上。

問題:既然水在地球上的分佈十分廣泛,海洋麪積佔地球總面積的70%以上,是否說明地球上的水資源十分豐富?

引導:地球上的水體雖然很多,但可被人類利用的卻不多。

活動:閱讀課文的資料文字,根據數據,填畫模擬水資源分佈比例表。

討論:各小組根據模擬的水資源分佈比例表,討論爲什麼海洋麪積佔地球總面積的70%以上,但人類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卻十分貧乏。

媒體:播放“珍貴的淡水資源” 視頻。

小結:透過閱讀資料和分析數據,認識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十分貧乏,只佔水資源的2.5%,而可以被人類利用的僅佔淡水資源的0.3%。

四、活動三:我該怎樣用水?

問題:地球水資源中,可被人類利用的淡水不到總量的萬分之一,對此你有什麼感想? 交流:與同學交流各自的想法。引導學生認識水資源的珍貴。

討論:說說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水資源的現象?

活動:小組活動。根據大家瞭解到的情況,針對浪費水的現象寫一份倡議書,號召大家一起珍惜和愛護水資源。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讓學生分組討論總結,然後我再進行補充,總結性複述,最終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轉化爲學生頭腦中的知識。

總之,教學過程一直貫穿面向全體學生的思想,以探究活動爲科學學習的核心,培養尊重事實和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發展創新思維。

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我力求做到結構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