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小學說課稿七篇

學問君 人氣:1.7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說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說課稿七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學會讚美》,將從主題選定、活動目標、方案設計和活動過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主題選定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希望得到尊重和讚美,是人們內心深處最大的願望。小學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自我意識,十分關心同學對自己的評價,更希望得到同學的讚賞。依據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我確定設計了《學會讚美》一課。

二、活動目標

基於該階段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和本節課的內容,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爲以下三點:

1、使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評價別人。

2、學會恰當地讚美他人,真誠地讚美他人。

3、體會到讚美他人與被人讚美都是幸福、快樂的 。

三、方案設計

在教學中,我根據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課標的要求以及本節課的具體特點,注重營造平等、民主、寬鬆、和諧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和情感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四、活動過程:

小學中年級心理健康活動形式對於活動的參與性、情感性的要求更高。在設計活動時,我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激發興趣,感受讚美

2、小品引路,學會讚美

3、參與體驗,分享讚美

4、總結延伸,昇華讚美

下面,我具體說說是怎樣準備這一課的。

首先是課前活動

上課前,爲了給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氛圍,我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讚美,例如:“孩子們真精神!”“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你的聲音真好聽!”??提高學生的課堂情緒,自然的引出“學會讚美”這一話題。

一、激發興趣,感受讚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第一個教學環節是激發興趣,感受讚美。我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看動畫,聽《稱讚》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小獾有點泄氣的時候,小刺蝟稱讚了他,使他有了自信;而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蘋果香極了,使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的疲勞。聽完故事後請孩子們說說:“你喜歡這兩個小動物嗎?爲什麼?”孩子們觸景生情,暢所欲言。

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初步感受到讚美不僅能給人帶來快樂,而且也能使交往的雙方彼此喜歡。

二、小品引路,學會讚美

讚美是一門學問,也有一定的技巧。那麼如何去讚美別人呢?第二個環節小品引路,學會讚美我是這樣設計的:播放錄像短片《誰最會誇》,看後讓孩子討論交流:你認爲誰最會誇?爲什麼?以小品爲載體,讓學生認識到讚美別人最重要的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讚美。接下來播放兩個生活情景,引導孩子發現其中人物的閃光點進行讚美,讓孩子在“潤物細無聲”之中學會了讚美。

三、參與體驗,分享讚美

有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過:“讚美是兒童精神世界地陽光!”。所以我設計地第三個環節是參與體驗,分享讚美。透過一個活動“我來點亮那顆星”來調動孩子地積極性,儘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體會到讚美他人與被人讚美地幸福和快樂 。活動是這樣地:在一個盒子裏放着一些紙條,每張紙條上寫着一位同學地名字,我先從中抽出一張紙條,然後請全班同學幫忙找一找被抽到同學地優點,(此時引導學生多角度地發現別人地優點,不光學習,還有勞動、紀律、衛生、文明禮貌等),最後請被讚美地同學談談受到讚美後地心理感受。此時,老師點亮一顆星。接下來請一個孩子抽出一張紙條,大家一起來找找被抽到同學地優點,點亮第二顆星。最後是小組間同學互相讚美。教師相機點亮所有星星。

這樣,參與地人員由點到面,發揮了學生地主體作用,使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讚美地愉悅,清醒地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地閃光點,從而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別人。

四、總結延伸,昇華讚美

爲了讓學生的心靈再次受到強烈的震撼,充分感受讚美的魅力。在本節課最後一個環節總結延伸,昇華讚美中,我配樂朗誦《讚美》:同學們,請不要吝惜你的讚美,因爲讚美是春風,它能使人溫馨和快樂,

請不要小看讚美,因爲讚美是力量,它可以激發自信和希望。讚美也是心靈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便不能生長。願讚美的力量激勵每個人進步,願讚美的陽光普照在每個人的身上。

最後總結延伸: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值得我們去讚美,(相機出示圖片):辛勤的園丁、勤勞清潔工、盡職的警察、還有保家衛國的解放軍??慷慨地送出我們的讚美吧,這樣我們的生活將充滿和煦的陽光,我們的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透過準備這節課使我深深的感受到讚美的巨大力量。做爲一名老師,我們更應該持之以恆的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讚美我們的學生。一句真誠的話語,一個甜蜜的微笑,一道讚許的目光,一個豎起的大拇指??都可以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想和反思,可能會有一些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小學說課稿 篇2

教學目的:

1、掌握大、小、偏斜三種字形的寫字規律,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2、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品質,規範書寫的習慣。

3、繼續練習名人名言的書寫行款。

教學準備:寫有字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出示字例,匯入新課。

1、出示小黑板:天口

2、齊讀。想:這兩個字有什麼特點?

3、仔細觀察,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所佔比例的大小有何區別?

4、指名說,老師板書:字形較大字形較小

二、指導書寫。

1、較大字形:

〈1〉要點:撇、捺或長橫、長豎要舒展。

〈2〉老師寫:發

〈3〉生試寫:天年

2、較小字形:

〈1〉要點:要寫在格的中心位置,字中的筆畫較短。

〈2〉師邊將邊示範:白

〈3〉學生試寫:口日

3、偏斜字形:

〈1〉左斜字主筆不可過於左斜。

〈2〉範寫:夕勿

〈3〉學生試寫。

〈4〉右斜字主筆不可過於右斜。

〈5〉範寫:戈飛

〈6〉生試寫。

三、名人名言行款練習。

1、生讀名人名言。

2、討論:寫這一段話應該注意什麼?

3、小結:格式、字:

4、學生邊聽音樂邊寫名人名言。

四、老師針對在巡視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糾正。

生繼續練習。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說課內容

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認識方向”。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有兩段:第一段,教學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以及用已經掌握的八個方位詞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係;第二段,教學用已經掌握的方位詞描述簡單的行走路線。本節課我所選的是第一段,及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和用八個方位詞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係。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並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來辨認其餘七個方向。學會辨認方向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數學課程標準》加強的內容之一,充分體現了數學教學的價值。透過本課的教學,將促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生活的空間,豐富對現實空間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爲後面認識路線圖和測定方向的學習打下基礎。

教材先是利用一幅學生熟悉的示意圖,讓學生說一說“學校的東、南、西、北面各是什麼地方”,然後分兩個層次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第一層次:教材直接指出“超市在學校的東北面,公園在學校的西南面”,讓學生認識東北和西南;第二層次:透過提問“你知道體育場和人民橋各在學校的哪一面嗎”,引導學生自己推斷出東南和西北,並加以認識。例題的最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學生透過選用不同的參照物,進一步認識方位。在“試一試”中,則要求學生根據指南針上給出的“北”的方向,填出其餘的七個方向。

在“想想做做”中,教材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結合解決問題來幫助學生深化對方位的認識。其中第3題是指導學生自制一個方向板,並聯系實際學會利用方向板辨別方向。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 (東、南、西或北)來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讓學生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運用生活經驗進行思考的意識。

3、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是能用方位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說教學程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每個學生準備正方形白紙一張。

把學生分成九個小組,座位排列如下圖所示。

講臺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第六組

第七組 第八組 第九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透過對“四面八方”這個成語中“四面”的理解,讓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接着在故事情境中將學校、汽車站、電影院、火車站與少年宮的圖片,發到相應的小組中。

設計這樣匯入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關於方向的知識,爲學習新的知識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場景圖中已經遊覽了5個地點,還剩4個地方就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即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主要分爲兩步來進行:第一步,直接告訴學生超市和公園的位置,讓學生直觀地認識東北和西南的含義,並初步感知方向的命名方法;第二步,放手讓學生根據前一步獲得的學習經驗,說說體育場、人民橋位於學校的哪一面,從而認識東南和西北。

這部分的教學有三個注意點,第一,要注意到新方向的辨認和命名都是在已經認識的東、南、西、北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要關注學生是否正確掌握了這些方向的互相關係和排列順序。第二,在引導學生認識“超市在學校的東北面,公園在學校的西南面”時,要讓學生理解東北、西南的命名方法,即介於東面和北面之間爲東北,介於西面和南面之間爲西南。由此再讓學生將此命名方法自主應用到認識東南和西北中。第三點,讓學生回答“體育場和人民橋各在學校的哪一面”時,要注意及時糾正一些不正確的說法,如有學生可能會說成:體育場在學校的西南面,那就是方位還沒弄清楚,或者說成:學校在人民橋的西北面,這就是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弄倒了。

這一部分的教學,我主要採用了“聯繫生活,直觀教學”的方法。因爲“認識方向”是《數學課程標準》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加強內容之一。學生的空間觀念來自豐富的現實原型,與現實生活關係非常緊密,這是學生理解和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培養學生空間觀念要將視野拓展到生活空間,要重視現實世界中有關空間的問題。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四個方向。同時緊密結合教室內學習小組間的位置關係,以及學生間的位置關係等,讓學生置身於直觀而又現實的情境之中,透過學生互述自己所處的位置,來進一步理解這四個方向,加深對新知的認識,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試一試”讓學生在已經標註了“北”的指南針周圍把其他七個方向填寫完整,從而引導學生整理已經認識的八個方向,並在填寫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這些方向之間的位置關係和排列順序。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先找出圖中已經標出的“北”,思考要確定其他七個方向,可以先確定其中的哪幾個方向,再確定哪幾個方向,讓學生認識到先確定好東、南、西、北後,再確定另外四個方向就容易了。這一環節中,我準備組織學生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展現自我,表露思想,並且能分享他人的獨特想法。學生在感受思維的多樣化的同時,也感受到集體智慧的力量,發揚團隊精神,增強合作意識,發展合作能力。

三、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對於“想想做做”的題目,值得注意的是第2題後面的一個問題: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在()的()面”和“()的()面是()”這樣的句式對圖中的相關場所關係展開描述,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第3題引導學生製作方向板時,既要指導學生按照題目中的順序完成摺紙和填寫方向等操作,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學會使用方向板。利用方向板確定方向的基本方法是:先確定一個方向,把方向板上相應的方向與之相對,並把方向板放平;再利用方向板上所作的標記確定其餘的方向。可以先嚐試在班上確定教室裏的八個方向,再讓學生走出教室,選定校園裏的某個地點繼續嘗試運用方向板確定方向。這樣的安排有利於學生將知識轉化爲生活技能,感受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

以上就是我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對本節課的說課,如有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小學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湖心亭看雪》,下面我就來說說我對這堂課的設計思路。

一、本課對主題的體現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人張岱的經典小品文,鑑於本校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較弱,以往在教授本課時主要就是以讀書通文意爲主,之後再簡單瞭解下文中張岱的“癡”即可。此次,爲了貫徹落實《北京市中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改進意見》,我再次認真研讀了檔案,並注意到了其中的幾條精神:《改進意見》中要求語文教學“傳承經典,把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作爲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素材”,以及“引導學生提升閱讀品位,增加文化積澱,豐富精神世界”,基於對此的理解,我將本課的總體目標定爲:透過張岱的作品理解其中所蘊含的中國古代傳統文人的內心追求。但這個目標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確實有些深,我又注意到了《改進意見》中的第五條:初中教學要“透過與課內古詩文相關聯的作家、作品,增加學生國學經典的閱讀數量”,以及第十一條“初中擴大學生閱讀視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倡整體閱讀、主題閱讀、比較閱讀”這兩條建議,決定選擇張岱另一代表作《西湖七月半》來幫助學生理解,並根據內容及學生情況對文段進行了剪裁,降低了閱讀難度。

爲此,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1.體會文中張岱的“癡”行。2.體會張岱所癡之景。3.品讀《西湖七月半》片段,進一步理解張岱的“癡”。4.總結作品中所蘊含的古代文人的內心追求。

我上交的教學片斷是第3、4環節,我認爲這兩個環節相對最能體現此次的主題。但其實1、2環節在本課中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湖心亭看雪》中張岱的癡,纔能有效地進行後面的環節。接下來我就主要說一下前兩個環節的設計。

體會文中張岱的“癡”行對於學生來說比較容易,引導學生找到關鍵詞“俱絕”、“更定”、“獨”,並讓學生說明理由。

這一環節主要是要讓學生體會張岱賞雪的獨特及思考爲何會有這些獨特的行爲。

接下來是體會張岱所癡之景。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張岱所癡之景所帶來的感覺。相比前一環節要難一些。

針對此點,我先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關鍵詞從顏色、數量及性狀來賞析雪景的特點,爲學生體會雪景的感覺做一個鋪墊。再引導學生將此景想象成水墨畫,學生即可感受出寧靜與素雅等。

體會雪景的感覺是後面總結文人內心追求的關鍵之處,所以此處一定要將學生的感受引導到位。

在學生已經理解了本文中張岱的“癡”的基礎上,再進行課外文段的品讀。這一環節主要是換個場景引導學生再次理解張岱的“癡”,同時還設計了學生自行想象的環節,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及主動意識。但考慮到我們學生的程度較低,讓其當堂寫作較困難,所以就設計爲讓學生互相討論交流,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最後一個環節就是總結古代文人的內心追求。讓學生關注雪景及月景的共同點,以及張岱獨特的欣賞方式,學生可以得出張岱是在追求一種自然、自由、寧靜、脫俗的生活。

最後小結:古代有很多像張岱一樣的癡人,雖然表現的形式不同,但其內心都是在追求這種自然寧靜、超凡脫俗的人生狀態。

最後我來說一下這堂課的教學反思。

在上課前我比較擔心對於我們學校的學生來說,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會不會有難度,但從上課時學生的整體反應來看,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能夠理解張岱的那種自然寧靜的內心追求,完成了教學目標。經過此次嘗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我發現對於普通校中程度不高的學生來說,文言文教學時不必只是以教授文言字句的知識爲主,我們也可以試着讓學生去體會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的精髓,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也許他們的體會不會太多也並不深刻,但我們也要想盡辦法儘可能的讓我們的學生去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在精神,試着增加他們的文化積澱。以上就是我對這堂課的設計與思考,謝謝!

小學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和掌握漢字的結構特點。

2。透過練習,把不同結構的字搭配得當,書寫正確、端正、勻稱。

3。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培養學生的寫字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正確的寫字姿勢

1。同學們,誰能說說正確的寫字姿勢是什麼樣的?

(身體坐正,腳平放,注意做到“三個一”:手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桌面一尺,胸離桌邊一拳。)

隨學生的回答,出示學生正確書寫姿勢的畫面。

2。一起做一做。

二、匯入新課

本學期我們的寫字課和上學期一樣,間週上鋼筆字課和毛筆字課。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上鋼筆字課。

三、學習新課

1、開啟書第1頁,指名讀字。

2(出示課件“確”“悟”)

(1)請學生注意觀察這個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說。

(2)教師相機介紹:“確”“悟”爲左右結構的字,左邊寫得窄一些,右邊較舒展。“石”字在字的左邊做字的部件時,下面的口橫折及下面短橫都要向右上斜一點。豎心旁的左右點不同:左爲“左點”,下部稍向左斜;右爲側點。左點略低,右點略高。

(3)各學習小組討論其餘的字。

四、學生練習

1、學生描描、臨寫。

2、請學生上黑板寫。

五、根據學生練習情況總結

我們在書寫左中右結構的字時,不僅要注意左中右和上中下的寬窄,而且要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將筆畫搭配得當,書寫正確、端正、勻稱。

小學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果實的形成》這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自然》第十冊的第十三課。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書的重點之一。它以中、低年級學過的有關植物學的知識爲基礎,透過以桃花爲例,使學生全面認識花的內部構造以及果實形成的過程,爲後面學習植物繁殖的知識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的及重、難點分析

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花的內部構造。

2、認識果實是怎樣形成的。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根據已有的材料和資訊進行自學、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2、使學生體會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這幾個教育教學目標,即體現了老大綱對知識的要求,又能體現新的課程標準對情感、態度、價值觀、方法、能力等要求。

其中,“認識花的內部構造、認識果實是怎樣形成的、培養學生自學、探究的能力”是教學重點,因爲新的課程標準淡化了對知識目標的過分要求,提倡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學會探究的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認識果實是怎樣形成的?”是難點,這是由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特徵、認識水平決定的。

三、課前準備

1、Authorware5製作的課件《果實的形成》

2、電腦多媒體網絡教室

四、課時安排

根據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多媒體課件傳遞資訊量大的特點,本課我安排一課時完成。

五、教法學法

教法:現代教學手段中的電腦多媒體爲自然課的觀察、實驗、演示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本課教學中,作爲一所城市學校讓學生人手一朵桃花進行解剖,觀察很不現實。因此,本課主要採用CAI教學,充分利用我校電腦多媒體網絡教室的先進設備和自制多媒體課件的交互功能,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結合談話法、觀察法激發他們主動求知的慾望,努力培養他們的自學探究能力。

學法:在電腦多媒體網絡教室中,讓每個學生透過執行電腦CAI程序親自參與到學習當中,結合討論法、人機對話等方式,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在寬鬆愉快的環境中完成與教師、同學、電腦之間的資訊交流,真正實現在快快樂樂中學習和探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濃烈的色彩可以極大地刺激人的神經,引起人的注意。所以一開始,我就用多媒體課件切入課題:用課件展示出一幅色彩濃烈各種果實的圖片,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思考問題:圖上都有些什麼果實呢?

爲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我緊接着問:“你能說一說想了解有關果實的哪些知識嗎?”讓學生提出想探究的問題,使學習的氣氛頓時濃厚起來。

最後,用一句:“今天,我們就以桃爲例來研究一下果實是怎樣形成的,好不好?”指出本節課的探究主題。(教師把課題寫在黑板上)

(二)學習、探究

1、大膽猜想,提出假設。探究的第一步驟是提出假設,爲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我用提問:“你覺得,果實的形成與植物身體上的哪個部分有關?爲什麼?”學生討論後,教師並不立即進行對錯的評價,而是提出:“哪一個同學的說法更準確一些呢?請大家執行電腦程序尋找答案。”從而引導學生進入CAI課件中,開始自學探究。

2、自主探究,交互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執行程序自行探究,教師則巡視指導。學生利用課件的`交互功能,先作出自己的判斷,透過人機對話斷修正自己的觀點,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果實的形成與花有密切的聯繫。”

接下來探究花的構造,這是本課的重點,是認識果實形成的基礎。在這個主要的教學過程中,最大的特點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利用課件的交互功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而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可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作出相應的解答和幫助,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練習是加深理解所學知識的手段,也是學生了解自己學習效果,教師瞭解學生情況,及時調控教學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初步探究完成後,我提出“花的構造,你們記住了嗎?”引導學生進入“計算機測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利用課件中的“交互功能”主動控制是否進入本階段的測查:若準備好了,就選擇進入測查;若還需複習,就選擇回到“認識識花的構造”,使課堂呈現出一種良好的自主環境,

測查完成後,計算機給出正確的答案,進行訂正和評價。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表揚學習效果好的學生,鼓勵有困難的學生。讓學生充分享受自主探究活動帶來的成功感受,獲得情感上的滿足。

3、仿真模擬,突破難點。多媒體電腦具有仿真模擬功能,利用編程特性,能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規律,透過動畫或VCD影片,顯示在屏幕上,展示物體內部結構、事物演變過程等,變不可見爲可見,爲學生探索知識、解決問題創設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在本課中,果實形成是一個長達幾個月的時間過程,在果實內部發生着平時我們無法看見的變化學習。“認識果實的形成過程”就可以充分發揮CAI的以上優勢,在課堂上能用有限的時間展示自然界中的這一複雜的變化過程,從而有效突破了難點,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經過電腦的仿真模擬,學生果實的形成過程就會有形象的感知,在教師的引導和同學的討論中,大家形成最終的結論:果實的形成過程是由“傳粉 → 受精 → 結果”三大步驟組成。(同時形成板書)

(三)瀏覽資源庫,拓展視野

最後,將與本課有關的資源庫名稱或地址出示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深入瞭解的內容。從而昇華和拓展了本課的內容,讓學生在意猶未盡中結束學習活動,體現了教學的開放性。

小結:縱觀本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透過將人性化的課件與多媒體網絡的豐富資料充分融合,讓學生自主地學習,體現了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理念,在創造性地教方面作了些探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說課稿 篇7

小學音樂課評課稿 現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是一個很複雜的時間段,新的教學方法還剛剛起步,老的教學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如何上好一堂讓學生喜歡的音樂課,尤其是對工作不久的音樂教師來說 ,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今天魏娜老師上的課是二年級的一節音樂課——第9課《美麗的動物——1、大鹿》。這節課一開始,林老師採用情景教學的方法,以帶學生去做“森林之旅”的音樂活動形式貫穿整堂課。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在輕鬆的音樂活動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課的學習。學生學得較輕鬆,學得愉快。今天的教學效果是不錯的。

一、老師在熟悉音樂教材中,創造性地編排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注重音樂與自然,音樂與人文的結合,爲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打下了基礎。

二、教學中,老師把握住每一個教學環節,注意挖掘教材的旋律美、節奏美。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中,透過聽《龜兔賽跑》片段,在分別讀一讀和拍一拍龜、兔的節奏活動中,充分地感受了歌曲旋律美;唱《大鹿》,引導學生從音樂旋律中充分感受歌曲所描繪的勇敢的動物形象——大鹿,懂得團結友愛、助人爲樂的道理。學生初步唱出了歌曲中第一部分要唱得短促、跳躍,力度適當控制;第二部分力度稍強,情緒飽滿,表現出團結起來力量大的精神面貌。老師啓發學生加入動作表演,使學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增強對歌曲的理解與表現,學生聽着歌曲的錄音,設計小兔、大鹿、獵人的動作和表情,分角色進行了表演,較積極地表現出歌曲的內容及自己的想像。

三、教師動情的演唱,生動、有趣的講解,豐富多采的資料圖片,爲啓發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以達到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趣味,積極進行審美體驗,提高學生音樂鑑賞力發揮了主導作用。

四、“態度決定成敗,細節鑄就成功,創新意味輝煌。”這三句話,是我們教育者應該牢記的。對新工作不久的音樂教師來說 ,朱老師這節課能取得了教好的教學效果,已體現出朱老師的不懈努力和優良的音樂基本功。相信她今後會更出色。

另外,教學中還應注意幾點:

1、歌曲大歌片應抄大一點。2、在教學中,應注意音樂性。如:教學歌曲的唱法還可以再形式多樣些,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3、教唱歌曲難點——後十六分音符時注意,老師要引導學生劃拍讀準歌詞節奏,尤其是:“兔兒兔兒快進來,咱們手把手挽牢—”要讀得清晰、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