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小學美術說課稿錦集七篇

學問君 人氣:2.38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美術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美術說課稿錦集七篇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生活用品的聯想》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小學美術新教材第七冊的第十四課,屬於“造型·表現”的範疇。旨在引導學生對炊具、餐具等各種日常生活用品的外形、功能的觀察和分析,瞭解它們的結構和作用。經過設計表現使它們的形象變得更加可愛和富有趣味性。透過富有人性化的創造設計、大膽地進行造型表現,能充分地反映出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想像力和創造熱情,充分地讓學生體會創造的愉悅。

2編寫意圖。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旨在提高與完美人的素質方面具有的獨特作用。隨着新課程理念的深入人心,許多美術老師的教學觀念已從傳統的教技能技法轉變過來,教學方式也一改以往的老師示範,學生臨摹的單調、乏味,有的創設童話情境,引人入勝;有的採用多煤體輔助,形象、生動;有的將美術與其他課程綜合,使學生觸類旁通;有的設疑激趣,讓學生自主探究……,多種多樣的形式將美術課打扮得分外妖嬈!學生似乎都興趣濃厚,但有些過多的“裝飾”總讓人感覺太過做作與多餘,老師和學生都爲了這些形式而疲於奔命,曾有哲人說過,一切形式皆應以爲內容服務,在日常教學中,本人更推崇簡潔、樸實、富有實效的課堂!

3前後知識的聯繫。美術作爲一種視覺和造型的藝術,形、色、事物最外顯的兩個部分是其基本和重要的因素!美術的課堂教學,應該立足於自身的特點,培養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在這一過程中,再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果偏離了這一軌道,美術課就成了自然科學課,語文課……,所以美術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對於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有着直接的影響!

4教學目標。(1)瞭解生活日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異,感受豐富的聯想和大膽的表現帶給我們的樂趣。(2 能根據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之外形展開想象,並透過造型裝飾使其形象生動有趣。

(3)透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對生活用品的聯想,使學生更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培養學生負於聯想敢於向鄉、樂於探究的精神。

5教學重、難點。透過對生活日用品的聯想,認識到豐富的聯想和大膽地表現能給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是本課的重點;引導學生對生活用品產生聯想是本課的難點。

6課時安排。1課時

說教學策略:

1說學情。《生活用品的聯想》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小學美術新教材第七冊的第十四課,屬於“造型·表現”的範疇。

2說教法。根據以往教學中的經驗,我明白如果單純的讓學生依據事物展開豐富的聯想,學生必定跳不開課本上和老師啓發的幾種聯想思路,很難會有突破性地表現。基於此種考慮,我設計了”從立體形象到平面、從實物到圖形、再從平面發散的實物的教學方案”。首先設計了讓學生欣賞可愛的卡通形象引出課題,直觀、新穎很快地使學生感受到生活日用品與美術創作的趣味聯繫。

3說學法。透過對生活日用品的外形、功能的觀察和分析,瞭解它們的結構和作用,培養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習興趣,激發的想象力和創造熱情,充分的體會創造的愉悅

說教學程序:

《生活日用品的聯想》

一、 遊戲匯入,激發興趣,感受“聯想”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先來玩個特殊的“腦筋急轉彎”遊戲,根據老師展示的形狀,說說你都想到了什麼?比一比,誰想的又多有有趣?

生:(說說自己看到了什麼?)

師:想看他們的廬山真面目嗎?(課件操作)

哦,是生活中的日用品啊!(課題出示:生活日用品)

透過玩這個小遊戲,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和想法?

生:(說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同的事物之間往往存在着相同的地方,由此可以啓發我們的思維從一個事物跳躍到另一個事物,這就是“聯想”(板書)。)

師: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生活日用品的聯想

(解讀:腦筋急轉彎因其不按一般常理進行思維,所以,它很能考驗人的聯想和思維應變能力,是一種深受學生喜歡的遊戲,因此,在課一開始,採用了這一遊戲形式,讓學生看着這些類似剪影的圖形進行聯想,既解除了學生思維上固有的定勢,又增加了趣味,感受到了聯想帶來的奇妙樂趣。)

二、新授 1、瞭解生活日用品

2、出示各種日常生活品圖片的圖片,瞭解聯想的方法

(人們觀察事物首先是落入眼簾的是形與色,所以,我先從造型的基本要素——形狀入手,而對於較難的色彩和功能聯想,我則引導學生先觀察一件,歸納它們之間的相同之處,然後再由點及面進行思維的擴散。)

欣賞更多的日常用品,發現其特殊之處,進行聯想

想像能力對於每一個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來說都十分重要,它能爲藝術創作注入活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欣賞藝術大師們運用想象進行創作的作品,體驗化腐朽爲神奇的魅力,進一步堅定學生藝術創作的決心。)

 三、學生創作在以往的美術活動中,有許多同學認爲繪畫就代表了美術,畫的象就說明藝術本領高超,透過今天的學習,你的想法有了變化了嗎?那麼,請每位同學發揮你的奇思妙想,用你手中的畫筆、彩紙等材料,將生活日用品來個大變樣,來參加“生活用品變、變、變”的競賽遊戲,好嗎?

(解讀:透過這樣的交流,使學生認識到藝術創作的多樣性,解放了學生的手和腦,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

(解讀:在美術教育中,美術創作也需一定的技能來支撐,以往的傳統教育弊端在於死教技能,教死學生。而新課程的理念倡導趣中學,還有許多人認爲聯想就是憑空瞑想,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其實聯想和想像也有一定的依據,並非天馬行空亂想。有的學生之所以想不出,是因爲平時觀察不細緻,腦中素材儲備不夠,因此我讓學生把玩自己帶來的廚房用品(生活日用品中的一種),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它象什麼。並且欣賞了許多更不相同的作品,在其中總結想像的規律,拓展自己的思維。)

四、 展示小結

1、請同學們帶好作品進行簡單講述

2、拓展延伸講述阿基米得的故事,讓學生了解聯想在科學領域的作用!明確想象能力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提示學生可以多多對自己進行這方面的培養。

3板書設計。 生活日用品的聯想

聯想 圖片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中國的印染工藝歷經千年,生生不息,獨樹一幟,鮮明的色澤,簡潔質樸的風格,深受人們的喜愛。本課是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第2課。本課的設計汲取了染纈這一民間藝術的營養,並將其與學生生活相聯繫,巧用身邊易取之材料,仿民間藝術染制一方手帕。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以吸水性較強的紙爲媒材,憑藉摺疊構成的原理,利用紙纖維的吸水性能和滲透作用,從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節奏,又色彩鮮豔,變化生動活潑,呈現四方連續紋樣的一方紙手帕。本課既能提高兒童學習美術的愛好,又能與傳統教育緊密結合,使學生既把自己學到的,頭腦中積累的圖案形成學有所用,同時也讓學生了解有關的美術知識和民間傳統藝術。

2、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提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爲目標。在愉快的美術教學活動中,開發智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根據小學中年級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新課程提出的新理念,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瞭解染纈工藝的特點和歷史,以及圖案的基本知識。

(2)把握染纈的基本方法和要領,在實際操作中感受色彩的變化與韻味。

(3)培養學生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和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

3、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確立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是:

重點:啓發多種摺疊方法,染製出色彩鮮明,圖案漂亮的手帕。

難點:折法多樣,色彩搭配合理。

4、說教具學具預備

根基教學內容的需要,本課需預備以下教具學具:

教具預備:花手帕實物、花手帕範作、教學錄像等。

學具預備:紙、麻布、絲綢、包裝布、顏料等。

二、說教法和學法

1、學法分析

教學本課我堅持以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練習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啓發學生回憶並交流自己所把握的一些基本摺紙方法,和對色彩的搭配的熟悉,爲本課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學本課我主要採用了“探究法”、“討論法”、“參觀法”、“評價介紹法”等教學方法。採用“探究法”、“討論法”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教師發下的範作進行探究、討論,互相啓發以獲取製作方法。爲了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更客觀、更全面的進行自我評價,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快樂,我採用了“參觀法”和“評價介紹法”。

2、學法分析

在學法上我採用“憶一憶”、“看一看”、“想一想”、“染一染”、“擺一擺”、“自主探究”、“論一論”、“制一制”、“評一評”的方法完成本課。首先,讓學生回憶所熟悉的花手帕錄像,讓學生欣賞,並思考這些花手帕有什麼異同之處,使學生對不同款式的花手帕有個初步的瞭解後,再啓發學生想一想如何製作款式多樣的花手帕,並讓學生自己動手染一染,擺出來展示展示,接着發下範本讓學生自主探究其製作方法,組員互相討論,透過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創作能力,然後動手製一制,培養實際操作能力,最後評一評,提高審美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分爲6個環節:引題激趣——發現方法——嘗試表現——創作表現——評價交流——拓展小結。具體如下:

1、引題激趣

課一開始,我現場迅速的表演了一個浸染紙巾的遊戲,佈滿誘惑的語言和生動的表演,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我想:一堂成功的美術課,首要的一點應該是使孩子們對所學的新知識具有濃厚的愛好,極大的熱情和好奇。只有學生有了學習愛好才能積極參與。

2、發現方法

緊接着,我問:“老師是怎樣製作這塊花手帕的?”透過小魔術,學生便能很快得出結論:摺紙——染紙——開啟。進一步質疑:“在染的時候,我是怎樣做的?”順勢小結浸染這一基本方法,讓複雜的教學過程變得簡單、直觀。

3、嘗試表現

(1)、染法

首先,我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出示一張實物花手帕,再一次把問題拋給了學生,讓學生猜一猜,議論,透過欣賞浸染、點染相結合的作品,開闊學生在很輕鬆的氛圍中把握知識。學生透過嘗試,感受了不同方式的染法產生的豐富的色彩及圖案的變化與韻味。

(2)、折法

我先出示幾種基本折法的圖案,讓學生先分小組嘗試模擬,然後討論摺疊的染制的方法。變學生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4、創作表現

在經歷了多個環節對染紙藝術的瞭解後,學生已經急不可耐了。他們愉快地開始了,臉上都樂開了花。我也成了“客人”。學生把握了學習方法,就如同鳥兒學會翱翔,遨遊天空,自己嫺熟地進行創作設計。

5、評價交流

我主要採用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

(1)、自評。讓學生髮現自己作品的閃光點。

(2)、互評。讓學生們在共同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師評。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有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

6、小結延伸

(1)、延伸:“課將盡,但趣無窮”,展示不同的材料(出示實物:皺紋紙、麻布、包裝布等。)以及染紙在生活中的運用,在新的美術課程標準下,不單只是學習,把握技能,還要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繫,學有所用。

(2)、總結。將染制的書籤作爲小禮物獎給優勝組。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美術課本第三冊《撕紙拼貼》。這一課是在學習了樹葉拼貼及刨花拼貼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對拼貼已經有了比較深的認識。從原來簡單的“拼”到“貼”,到本節課的“撕”、“拼”、“貼”,是對原有已學知識的深化,加深了製作的難度。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認識水平以及我對本節課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能巧用紙的花紋和顏色,撕拼出一幅美麗的畫。

2、 從撕、拼貼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審美能力。

3、 養成認真作業、細心工作的作風。

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創造能力。

難點:使每個學生動腦筋、想辦法,巧用紙的顏色和花紋、撕、拼貼出造型生動、富有情趣的撕紙拼貼作品。

課前準備:蒐集各種顏色廢掛曆、廢報紙等,膠水、鉛筆,電腦課件一個。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根據小學生年齡小、意志薄弱、上課好動等特點,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發現教學法、演示練習法等。

1、 情境教學法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教學上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創設與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學生彷彿置身其間,如臨其境、觸景生情,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因此在《撕紙拼貼》教學中,我用《狐狸與烏鴉》的故事作爲引子,把學生帶如一個情境中,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慾。

2、 發現教學法

發現教學法對於學生來說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它突出了學生的主導地位,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內部聯繫,從中形成自己的概念,、在本課中,我設計“看一看”、“說一說”,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撕紙拼貼的製作步驟及方法。

3、 演示練習法

在美術教學中演示法用得比較多,在《撕紙拼貼》教學中,我把《狐狸與烏鴉》中的狐狸作爲演示的對象,分析製作方法及步驟,給學生直觀的形象,讓學生更好得掌握製作方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知識用於實際,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在《撕紙拼貼》教學中,讓學生自由選擇內容、大膽地去探索、設計圖案,給他們充分的創作空間。

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只要能夠達到目的,完成教學任務,並無一定之規,根據教和學的需要,在《撕紙拼貼》教學過程中,處了以上四種教學方法外,我還交替綜合使用了範例教學法、講授法、談話法、觀賞法等常用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分四部分來完成的。

一、課題引入

我以講《狐狸與烏鴉》故事引入課題,利用電腦課件的動畫效果,邊演示邊講述《狐狸與烏鴉》的故事。其中整個動畫畫面都是由撕紙拼貼而成的。低年級的學生一般都愛聽故事,看動畫片,這樣思想很容易被集中到故事中來。接着向學生提問:“今天我們看的動畫片與我們以前看的有什麼不一樣?”乘機引導學生觀察動畫中的狐狸與烏鴉,以及大樹、草地,並提問它們是畫的嗎?它們都是用什麼做的?形式會很驚奇地發現這些全都是用廢紙撕、拼貼而成的。老師接着說:“原來這些沒有用了的廢品也可以做出這麼美麗、可愛的圖片,你們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自己的撕紙拼圖呢?”這樣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自然地進入了課題。

二、新授

在這一節課中,當學生進入了美術意境後,我恰當把握時機,用電腦出示故事中出現的動物以及場景,讓學生觀察,這些動物及場景是怎樣撕拼出來的?

教師乘機說明在製作撕紙拼圖是要巧用紙的花紋和顏色,找與動物或人物顏色相近的紙撕貼。接着以製作狐狸爲例子,歸納撕貼方法及步驟,同時用電腦出事步驟,老師演示製作過程。

透過觀察學生很容易找出撕拼的方法及步驟:

1、 選紙:先想好要撕貼什麼小動物,像狐狸的身體就用紅色的紙,尾巴選用灰色的紙。

2、 畫稿:畫出你要撕拼的動物的簡筆畫,爲下面的撕紙打好基礎,降低難度。

3、 撕:按照所畫的稿子,把動物的各個部分撕出來。

4、 拼:把撕好的各部分零件在背景圖上擺出來。

5、 貼:根據擺好的圖案用膠水小心的貼在背景圖上,還要注意前後的層次關係。

傳授完製作步驟後,師提問:“狐狸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一種小動物?學生肯定會說到非常狡猾、奸詐,很多壞心眼等等。這時教師就創設一種情境,舉例假如你是一種小動物,會輕易地被狐狸騙了嗎?”學生肯定會說不會,師接着提問:“你會用什麼方法對付它?”這時就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設想出多中不同的故事版本。師同時把學生所講述到的動物或植物以簡筆畫的形式在黑板上畫出來,並對這些動物或植物的顏色、動態、神情等做必要的分析。緊接着提出作業的'要求撕貼一幅“x x和狐狸的故事”,x x可以是各種小動物,也可以就是自己。

這樣做一是爲學生頭腦中的形象充填所需要的形象,二是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在經過學生認識、理解、選擇、組合,再按照自己的想象進行創作,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對美術的興趣從中都得到培養。

三、練習過程

在學生明確了作業要求後,進行實際作業,除了進行個別輔導外,更重要的是啓迪學生的靈感,鼓勵學生追求新穎、獨特的風格,解放他們的創造力,並且透過聽音樂,創設輕鬆的氣氛,最後再爲自己的作品命名,同時也使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更有成就感。

四、小結

在這節課將結束時,爲了達到知識的深化和發展,我在講評時,請幾位學生自己上臺說說自己所編的故事,並講出撕貼得怎麼樣?好在哪裏?例如顏色怎樣?構圖怎樣?整體效果怎樣?以提高起參與意識。最後我再作鼓勵性的小結:小朋友們撕貼得漂亮,故事也編得不錯。大家看!這些本來沒用了的東西現在全變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我們可以把它們掛在牆壁上欣賞呢!這節課學生了以後,小朋友還可以把更多的童話故事給拼貼出來,這就需要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怎樣去變廢爲寶了!

總之,這節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創作興趣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第9課,從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劃分,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主要內容是引導學生認識瞭解面具,感受面具的獨特魅力,並且學會製作自己喜歡的面具,從而激發學生對面具這一中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

二、說學情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造型方面比中、低年級有了一定的發展,隨着知識的增長和認識能力的發展,觀察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模仿能力也有進一步的發展,而且已經初步認識了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會使用各種美術工具,體驗了不同媒材的效果,在繪畫方面有了初步的寫實傾向,也稱之爲“萌芽寫實階段”,能大膽地表現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他們對美術有着濃厚的興趣,但創造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和學生的瞭解,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面具的文化內涵以及造型特點,製作一個有表情的面具。

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思考與討論,瞭解面具的藝術特點,大膽描繪千奇百怪的面具,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面具的獨特魅力,激發對中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傳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教學目標,不難分析出本課的重難點爲:

重點:瞭解面具的藝術特點並製作一個面具。

難點:結合面具的材料和造型特點,製作一個新穎的有表情的面具。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提問法、講述法、示範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

六、說教學準備

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爲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PPT課件、面具圖片等相關資料。

七、說教學過程

從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出發,我將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爲動,融聲、形、色爲一體,爲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環節如下:

環節一:激趣匯入

精心設計好匯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爲此我將播放視頻《變臉》,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學生自由回答後,教師總結:豐富多樣的面具愉悅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趣的面具還給我們帶來了神祕趣味。由此引出今天的課題《有表情的面具》。

透過多媒體的匯入方式,營造活潑的課堂氣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理並引起他們的探索慾望。

環節二:描述分析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我將採用講授法與展示法相結合的形式,引導學生觀賞《盒子面具》,並提出問題:面具有什麼特點呢?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總結出面具的概念、特點。《盒子面具》可以看出盒子的五個面都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面具傳達出來的情緒也各不相同。在學生對面具有個初步的感知之後,我會繼續展示《青銅面具》《古代非洲人面具》《古代印第安人面具》等面具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常見的製作面具的材料有哪些呢?面具又是如何表現情緒呢?透過圖片的展示可以得出常見的製作面具的材料有青銅、硬紙、獸皮、木板等,並且可以透過對眼睛、嘴巴的誇張描繪來表現面具的情緒。

之後,爲了提高學生對於面具文化內涵的認識,我會播放視頻藏戲選段,請學生思考:藏戲中的面具有什麼寓意?面具由古至今發展到現在經歷了什麼?在這裏我會設定一個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合作交流。討論結束後我會讓小組派代表進行回答,結合小組的回答可以得出面具寓意着吉祥,祈求神靈的庇護;面具在我國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其中藏戲已經列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戲中的面具具有濃郁的世俗傾向和民間色彩。

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面具的趣味,瞭解面具的深層寓意,激發更多的探究性思考,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

環節三:示範講解

美術課程同樣具有實踐性,所以我會示範面具製作的方法,重點講解對錶情的誇張表現,以及製作過程中的剪刻、粘貼、彩繪等製作方法。透過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掌握面具的製作步驟,爲學生獨立創作解決技法上的難點。

環節四:實踐展評

教育家弗萊登塔曾說:“學習的唯一正確方法就是實現再創造”。因此,我將佈置這樣的練習作業:同桌之間合作完成一個有表情的面具。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我會進行巡視指導,積極的糾正學生存在的技法問題。在大部分學生創作完成的情況下,我會設定一個化妝舞會的場景,並引導學生對自己喜歡的面具進行自評、互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在展示點評環節中,我會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以鼓勵、肯定爲主,多從建議性評價出發,培養學生敢於接受別人的“指正”,進一步提高學生髮現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這一環節體現了新課標中教學評價對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評、互評和師評的方式能夠檢驗本節課的教學成果,激發學生向更高目標努力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幫助我總結反思,改進教學。

活動五:小結作業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加以回顧,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歸納和梳理,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全面的認識。在此過程中進行昇華情感,引導學生熱愛傳統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後,爲了使學生能有更高層次的提高,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課後蒐集外國的面具資料。

這一環節請學生主動分享收穫,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定和教學效果,真正踐行“學生爲主”的教學理念,時刻以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反饋爲標準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探究更貼合學生學段的教學方法。最後的蒐集資料的作業是爲了讓學生以課堂爲中心進行知識的延伸拓展,使美術課堂與課外,美術知識與其他知識形成溝通,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美術素養。

八、說板書設計

爲了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清晰、直觀、明瞭,重難點突出: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編輯指導思想

不管是在溫暖的南方還是在季節變換明顯的北方,各種各樣有營養又味美的水果永遠是孩子們的最愛。在南方,有披着"魚鱗"的菠蘿、金黃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紅紅的荔枝、毛茸茸的紅毛丹、大大的菠蘿蜜、形狀奇特的榴蓮;北方有誘人的水蜜桃、黃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紅瓤的大西瓜、瑪瑙般的葡萄……提起這些,孩子們準會垂涎欲滴!這些水果不但看着誘人,吃起來還有各種不同的味道。

那麼多種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還有的水果聞起來臭臭的吃起來卻香香的……享受這些水果時,同學們的感覺也是各不相同的。本課設定的目的是訓練學生透過回憶,不但表現不同水果的特點,而且敢於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真實而獨特的感受。

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爲主的學習領域,透過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體驗美術造型活動的樂趣。

2、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在感知活動中,啓發學生去體會和表現物體特徵、形狀及帶給個人的不同感受。

應會: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創作出有情趣的畫面。

(2)隱性內容與目標

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創造力,體驗生活美。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透過師生共同創設的有情趣的感知與回憶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表現能力。

難點: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真實獨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憶的基礎上啓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展開創作。

4、學習材料

(1)師生各自找來自己最喜愛的水果,作爲感知材料。

(2)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表現工具。

二、教學設計

在《好吃的水果》一課中,(1)我運用原有的教學方法,巧用遊戲、學玩結合的方法設計了“回憶感知”環節,透過遊戲“猜謎語”引導學生積極回憶各種水果,教師與學生同遊戲,同感知,在遊戲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水果的認識與回憶。(2)運用聯繫實際、貼近生活的教學方法設計了 “欣賞感受”這一環節,透過欣賞、分析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徵,直觀瞭解水果的形象、特徵、色彩,感受自然的美。

在以往的教學中,透過以上兩個課堂教學環節便解決了教學的內容與重難點,學生便可以進行創作,但在創作過程中,會發現學生的畫面內容單一,表現形式呆板,缺少創造力,爲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在原有的基礎上運用“刻意求新、相機誘導”的教學方法設計了“觀察思考”這一教學環節,讓學生將真實的水果帶入課堂,大家坐在一起品嚐水果,讓學生觀察其他人吃水果的動作和表情,學生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表現水果的好吃不單單是把水果畫的形準、色鮮這一個途徑,透過描繪吃水果的人,他們的動作和表情也可以表現出水果的好吃,(如:人物表情——吃甜水果,眉眼彎彎地笑,酸水果眉眼會擠在一起。人物動作——吃好吃的水果會大口大口地吃……)這樣就會使學生多了一種表現“好吃的水果”的途徑。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行延伸,啓發誘導學生將吃水果的真實感受帶入作品創作中,將各種水果賦予人物的感情,水果也可以有各種喜悅的表情,甚至可以創作表現“水果運動會”、“水果演唱會”等等,使學生又多了一種表現“好吃的水果”的途徑。

透過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學生會從表現水果的單一途徑中跳出來,絞盡腦汁創造各種不同的表現水果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態度,將創新思維轉化成創新技能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完成了教學中的隱性目標與內容,解決了教學難點。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分析、地位、作用。

《適合紋樣》是蘇教版第八冊第七課的教學內容,屬於設計應用類課型。本課和《相同圖案排排隊》、《點、線、面》、《會變的花樹葉》、《鳥的紋樣》、《魚的紋樣》、《人物裝飾畫》等課形成線性脈絡遞進地貫穿於整個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

作爲一箇中年段的圖案設計類課型,本課教學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什麼是適合紋樣,讓學生尋找、欣賞生活中的適合紋樣,感悟適合紋樣的實用性、美觀性。四年級學生的學習定位離適合紋樣高度的嚴謹性和藝術性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我從具體學情出發,降低專業難度,將重點放在“適合”的對比教學上,透過觀察、對比、找一找合適的家等趣味活動,引導學生體悟什麼叫“適合”。從而按“適應性”的特點,設計出富有變化的紋樣,爲後面的圖案打下重要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1、認知目標:透過觀察、欣賞、討論等手段,認識什麼是適合紋樣,瞭解適合紋樣的特點,掌握適合紋樣的設計方法。

2、操作目標:學生透過創作設計,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富有變化的適合紋樣,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

3、情感目標:在生活中觀察美、領悟美,運用創造美的能力來美化我們的生活。

二、教學重點:

瞭解適合紋樣的“適合性”特點,透過誇張、變形、添加、簡化等表現手法計適合紋樣。

三、教學難點:

運用形式美法則,組合點、線、面、色彩等繪畫元素設計出富有變化的適合紋樣。

四、教學準備:

1、教師:課件、範畫、上色工具。

2、學生:上色工具、繪畫紙。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在以前學習過《相同圖案排排隊》、《鳥的紋樣》等課後對圖案的設計有一定認識:知道紋樣有規律的重複排列能表現出節奏美、韻律美;同時,學生能夠用點、線、面設計出簡單的紋樣。紋樣的設計是對具體形象的高度概括,而四年級的學生概括能力不是很強,因此在讓學生設計紋樣的時候不能要求過高。重點在指導學生運用誇張、變形等表現手法將紋樣安排在一定的幾何形框架內,使學生體悟紋樣必須與外形相適合。

七、教法選擇。

感知新知時,以舊知匯入,創設情境法爲主;學習新知時,以引導發現法、示範講解法、欣賞比較法爲主;形成技能時,以輔導法、練習法爲主;評價、拓展時,以多元評價法、激勵評價爲主。

八、學法指導。

在學法指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在課堂中多處設定問題,讓學生自己學會觀察、比較、概括、總結。學生之間能互相討論、合作學習,努力營造協作互動、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得以發展。

九、教學設計及依據。

(一)複習舊知,激趣匯入。

1、認識、回憶紋樣。

師用課件出示“鳥的紋樣”,今天在我們課堂上來了一些老朋友,你們認識他們嗎?學生課堂展開討論,回憶“鳥的紋樣”。

2、創設情境,瞭解適合紋樣。

鳥兒們在森林裏飛來飛去,變換着不同的姿態,可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課件出示四種不同幾何形)讓我們來幫助它們吧,他們分別應該呆在哪個家裏面?學生針對情境遊戲,開展活動。

3、探索發現,揭示課題。

當孩子們爲不同形狀的鳥兒找到了自己的家後,教師提問“你有什麼發現”,爲了進一步鼓勵孩子發現紋樣的適應性,教師點擊課件,突出紋樣的幾何形,幫助孩子們發現適合紋樣的特點。

教師小結:像這樣設計在一定的形狀之中,即使去掉了邊框,也仍能顯示出原來的形狀,這樣的圖案被稱爲“適合紋樣”。今天讓我們來走進“適合紋樣”的世界。出示課題《適合紋樣》。

設計意圖:“適合紋樣”對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爲了讓學生覺得本節課的內容不難,首先讓學生了解、回憶學過的紋樣,並利用課件創設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透過自己的觀察,發現適合紋樣的獨特之處,掌握適合紋樣的重要特點。

(二)自主探究、感知體驗。

1、辨別適合紋樣。

爲了檢驗學生是否瞭解適合紋樣的特點,出示幾組紋樣,設計小偵探的遊戲,讓學生辨別哪些是適合紋樣,找出非適合紋樣的圖案,以此來進一步鞏固新知。

2、瞭解適合紋樣的形式。

承接上一個環節,教師提出:適合紋樣千變萬化,但其實它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你有什麼發現嗎?學生展開小組討論。以此發現適合紋樣的對稱美。

師小結:圖案按照一定的規律重複排列,體現了美術的韻律美與節奏美,如左右對稱、離心式、向心式、旋轉式。像這一類適合紋樣我們稱爲對稱式。

出示第二組適合紋樣。這組還是對稱式的嗎?它們是不是適合紋樣?它又給你怎樣的感覺?(學生間再次展開討論)

教師小結:這一類紋樣雖然不對稱,變化很大,但是注重整體構圖的協調、平衡,我們稱之爲均衡式。

設計意圖:透過比較,發現適合紋樣的組合形式,弄清適合紋樣的構成方法,爲下面的設計打下基礎。

3、學習適合紋樣的繪製方法。

繼續創設情境:森林裏的鳥兒都找到了家,只有小魚沒有找到合適的家。它可着急啦,你有什麼辦法幫助它找到適合的家?(小組討論,讓學生嘗試探索發現)

教師出示另一條魚,讓學生進行對比,啓發學生髮現可以用誇張、變形以及添加、簡化的方式讓紋樣適合幾何形。

如果我要畫出對稱式,有什麼好辦法嗎?引發學生討論,教師出示對稱式的畫法,最後得出結論,除了均衡式畫法,也可以有規律的重複紋樣來繪製對稱式的適合紋樣。

最後教師邊講解邊示範,完成適合紋樣的繪製。並總結繪製過程:

(1)誇張變形畫主紋樣,使之適合幾何形;

(2)添加背景,使之構圖飽滿;

(3)點線面裝飾;

(4)添加色彩,(可以是和諧色、也可以是對比色、也可以是具有黑白灰效果的單色。)

設計意圖:教師透過對比以及示範讓學生學習探究適合紋樣繪製的方法。

(三)欣賞交流、啓發創作。

1、欣賞發現,尋找生活中的適合紋樣。

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適合紋樣呢?鼓勵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適合紋樣,感受適合紋樣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師小結:自古以來,適合紋樣就廣泛地運用於我們的生活,如我們熟悉的青花盤、漢代的磚瓦、古代的門窗上都大量使用適合紋樣,如今,適合紋樣更加廣泛地裝點我們的生活,只要我們留心一下,就會發現生活中的適合紋樣無處不在。

設計意圖:透過觀察尋找生活中的適合紋樣,培養學生對生活美的觀察力、感受力,瞭解適合紋樣在生活中的運用。

2、嘗試創作,運用方法繪製適合紋樣。

設計情境:母親節快到了,媽媽喜歡什麼禮物呢,絲巾是不錯的禮物,我們來設計一塊絲巾送給媽媽怎麼樣。出示三種幾何形:方形、三角形、圓形,在設計之前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麼設計的,吸取同齡同學作品的優點,尋找靈感。

教師出示作業設計內容以及要求。由於四年級的孩子概括能力還不是很強,提供一些設計素材,以此啓發學生的靈感,解決眼高手低的問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把適合紋樣運用到生活中,利用母親節的禮物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以此更好地完成本課的作業。

(四)展示評價。

創設情境——絲巾展銷會。在展示區分別貼上色彩美、構圖美、紋樣新穎,讓學生分別將自己的作品貼進適當的欄目,完成自評。其他學生則以挑絲巾的形式進行互評,最後教師進行鼓勵性評價,表揚作業亮點,提出改進建議。

(五)拓展延伸。

教師出示課件,適合紋樣除了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還有其他的方式來表現嗎?學生欣賞。

師小結:生活中的適合紋樣無處不在,它裝點了我們的生活,美化了我們的環境!除了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適合紋樣,還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可以表現適合紋樣……學了今天的一課,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做生活的有心人,發現更多的美,也能把這些美再次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之中。

(六)板書設計。

十、綜述:

以上是我對《適合紋樣》這課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與思考。學生透過這一課的學習,相信他們一定會有意識的去關注生活中的紋樣,生活中的美。這一學習過程將強化學生對身邊藝術的審美感受,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7

自然界的顏色千變萬化,五彩繽紛,這些絢爛多彩的顏色把我們的世界裝扮的美麗迷人。把學生融入在這色彩斑斕的世界當中,就會增加他們的色感,對色彩的認識就會大大提高。

一.教材分析

<<色彩的和諧>>是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第二課.本課集合了中外小朋友熟悉喜愛的臥室與別墅作爲範畫,運用暖色和冷色的的兩中對比,讓學生感受和諧色給人的舒適魅力。

本課是色彩基礎課,課程結構內容包括:鄰近色的概念,在色相環上,相鄰近的顏色稱爲相近色,如黃、黃綠、綠或紅紫、紫、藍紫等。鄰近色的配合,會使人產生舒適、和諧的美感;色彩冷暖的概念,冷曖對比是色彩對比的一種,補色對比是最鮮明和強烈的冷暖對比,在同一幅畫裏,必須有一個主色調,主色調對畫面的和諧產生決定性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透過學生自制色相環,瞭解一種顏色加黑或加白,就會產生色彩漸變的效果,即和諧色,以及由此產生的美。

2。試用一種顏色,加黑或加白的效果。

3.也可選擇鄰近色進行色彩的漸變練習。

三.教學重難點

1.體驗豐富的色彩帶給自己的魅力,認識鄰近的運用帶給自己的樂趣。

2.讓學生充分挖掘運用色彩的奧祕和對色彩的感受。

3.讓學生透過色彩的漸變練習加深自己對鄰近色的認識,進而讓學生很好的理解柔和對比和強烈對比是兩個不同形式的概念。

四.設計理念

本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前提,透過學生接觸和諧色,認識和諧色,,運用和諧色激發學生運用色彩的慾望,以此來提升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在濃厚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用線條、色彩、表情、語言等表達自己對形與色的感受,以及對真、善、美的認識。從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以及和諧色與他們所學習析色彩線條的聯繫,更加熱愛美術課。

五.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1)。教師收集有關色彩漸變的色相環或圖片。準備示範用的繪畫工具及多媒體影相資料。

(2)。學生準備水彩或水粉顏料及相關繪畫工具。

2.教學活動

(1).引導階段: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可先欣賞教材上的以及所收集到的圖片、資料(注意和諧色的漸變效果)。

2.也可以讓學生看看教材上的“知識窗”,瞭解和諧色的漸變知識。

3.播放動畫片《獅子王》片斷,學生體驗並試着用語言表達自己對片中形與色的感受,以及對真、善、美的認識。 設計意圖:成功的匯入可以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根據本課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點採用播放影像的方法匯入,目的是把學生帶到五彩繽紛的世界中,透過聽覺、視覺感受豐富的色彩帶給自己的魅力。

4.學生交流自己最喜歡的畫圖,討論畫面裏怎樣運用和諧色彩的。

設計意圖:學習任何一課對學生來說,都不是從零開始,介紹自己喜歡的畫面既引導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喚起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又爲後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2).發展階段

1.教師示範: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顏色,例如,普藍,在以後的步驟中我們稱之爲主色.畫一個簡單造型.又如,一棵松樹,也可以是幾何圖形,用直線將圖形分割成若干份,可以用筆來畫,調色這一步很重要,要多擠一些主色顏料,最好一次擠到位,黑色或白色可以逐漸添加,還有一點要提醒學生的是,深色宜選擇用加白的方式來表現色彩的漸變,反之,淺色宜加黑表現色彩的漸變。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了問題中主動學習,不是簡單地獲得認知的結果,而是使學生融入到色彩世界的樂趣中、興奮中,從而產生積極探究的心理,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2.教師出示色相環,讓學生觀察色相環上的顏色排列規律:在色相環上,相鄰近的色彩,稱爲鄰近色,鄰近色之間的顏色非常接近、相似,色差比較小,給人一種舒適和諧的感覺;在色相環上,兩種相對的顏色叫補色,補色之間的顏色相反,色差比較大,給人一種跳躍的感覺,它是所有色彩對比效果中最強烈的一種對比形式。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觀察,瞭解色相環,掌握色彩的排列規律,理解和諧色與補色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色彩對比形式。

3.學生運用自己手中的顏料運用加黑或加白的方法自制一個色相環,體會和諧色與補色之間的色彩變化規律。 設計意圖:學生在運用色調的過程中能進一步熟悉和諧色與補色之間的顏色變化過程,爲以後在創作畫面的運色和調色打下基礎。

4.學生在教師示範的基礎上修正自己的創作思路。

(3).分組創作,共同評議

小組同學共同臨摹或設計自己最喜歡的兩張作品,一張爲風景畫,要求使用的主色調爲冷色調;另一張爲卡通畫,要求使用的主色調爲暖色調。

設計意圖:合作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合作中富有主動性和創造性。

(4).在投影儀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談談自己的設計用和諧色組織畫面的體會,師生共同評議。 設計意圖:學生參與評價能反映他們對本課評價的理解,可以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

六.拓展延伸,激情總結

利用和諧色彩的漸變方法,畫出有裝飾效果的風景畫或抽象作品,也可以用紅、橙、黃、藍、綠、紫等鄰近色,進行色彩的漸變練習。

設計意圖;對孩子們來說,喜愛顏色是與生俱來的。而這種對色彩的興趣將激發他們自發地觀察、認識和學習。

七.結束本課

播放一幅幅的課件,和諧色、鄰近色組織的作品,讓學生在看畫面、聽音樂的過程中愉快地結束本課的學習。

教學反思:

鄰近色在創作畫面時非常重要,因爲它是一幅畫面的主旋律。如果不能很好的運用鄰近色來組織畫面,一幅色彩作品的創造就會產生一種色彩的混亂,讓人感覺畫面脈絡不清。一幅冷色調的畫面或暖色調的畫面裏主要都運用的是鄰近色的對比,這樣畫面纔會顯的舒適、和諧。學生初學使用水粉工具臨摹水粉畫,困難較多,老師最好先畫出步驟示意圖,一步一步帶領學生作畫,提醒學生用水要適當,不要太多。輔導時及時糾正學生用水多與少的失誤。

因爲,學生是初次嘗試用水粉顏料臨摹水粉畫,作業要求不要太高,對畫得比較好的作業及時鼓勵,對不成功的作業不要批評和指責,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爲下節課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