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高一語文說課稿《故都的秋》

學問君 人氣:1.11W

一、教材分析:

高一語文說課稿《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是郁達夫的一篇典範的抒情散文,全文緊扣“清、靜、悲涼”落筆,描繪了“秋院、秋槐、秋蟬、秋雨、秋果 ”等幾幅畫面,以情馭景,以景顯情,將自然的“客觀色彩”(故都的秋色)與作家內心的“主觀色彩”(個人心情)自然完美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戀,情中有秋的落寞。《故都的秋》是魯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三單元自讀課文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大標題是“走進自然”,透過學習本篇散文,引領學生領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彩多姿。

二、說目標:

散文的魅力,來自作家的真見、真知、真性、真情,來自文字和諧的色彩、自然的節奏、沖淡而雋永的韻味,因而,本單元的學習必須反覆閱讀,用心品味,感悟所寫之景,所言之情。此外,着眼於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還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鑑賞散文的能力。據此,我設定了一課時內容,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品味文章語言,體會故都的秋的特點。

(二)能力目標:

誦讀課文,領略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主觀情感。

(三)德育目標:

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的讚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涼、傷感之音。

三、說重、難點:

重點:體會作者筆下秋的意境,品味課文中精到細膩的語言。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語言鑑賞能力及掌握運用語言表達的一些技巧。

難點: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的讚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涼、傷感之音。

四、說教法:

語文教學應重視整體教學,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要做到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並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詞句、結構內容以及語氣語感,爲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據此,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誦讀法。散文,必須透過誦讀才能讀出文字的內涵;只有透過反覆的吟誦,學生才能愈來愈深刻的體味作者的情感。

2、研討法。對於文章所描寫的景物特點和體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結合時代背景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組研討進行分析,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給予點撥提示,促使學生往深一層想。

五、說學法:

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因此我引導學生運用如下方法來學習本文。

1、預習法。學習一篇課文,預習是必不可少的。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初步瞭解文章大意,聽課時對文章重難點的把握就會事半功倍。

2、誦讀法。“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生學散文,實際上就是爲了讓學生學會自己讀懂散文。《故都的秋》選景典型,描寫細緻,用筆細膩,感情深沉。透過誦讀,便於學生理解品讀文字,更有效的把握作者的`情感。

3、探究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主動性,透過誦讀、思考、討論、探究歸納文言知識現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教學重點與難點,促成學生的有效學習。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約3分鐘)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讀以下詩句,你能體會詩人的感情嗎?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毛澤東《沁園春 長沙》)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寒蟬悽切,對長亭往,驟雨初歇。”(柳永《雨霖鈴》)

明確:在以上的詩句中,毛澤東讀到的是秋日的壯麗,杜甫讀到的是秋風的悲涼,柳永讀到的是秋雨的淒涼。面對秋景,詩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文學作品中的客觀景物和作者的主觀感受是統一的,和作者的個性、經歷和情趣是分不開的。讀文學作品,貴在“讀懂作者筆下的客觀現實,進而體會蘊涵在字裏行間的思想感情。”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面對“故都的秋”,他讀到的是怎樣的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郁達夫《故都的秋》。

(設計依據:《課標》與“教學大綱要求”中提出要求“透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閱讀和鑑賞,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媒體匯入,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奠定學習散文的感情基調。)

(二)一讀文字(學生自由朗讀),整體感知文字。(5分鐘)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請你找出本文的“神”是哪一句話。

明確:

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的來得輕,來得靜,來得悲涼。

(設計意圖:透過整體閱讀,把握散文的“神”,也就抓住了散文的綱,便於學生有效解讀散文。)

(三)再讀文章(學生自由讀),深入解讀文字。(約15分鐘)

作者是藉助哪些“形”怎樣來表現“神”的?請你找出相應的段落,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由於預習充分,在課堂上可給學生少許時間(2分鐘左右),整理一下思路,學生之間分組討論、交流、補充、訂正,相互答疑,老師從旁予以糾正。

明確:

秋院----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這是境的寧靜);細數着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靜對着像喇叭似的牽牛花(這是心的寧靜)。一椽破屋、破壁腰(境的悲涼。)

秋槐----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細極柔軟的觸覺。(這是境的寧靜,也是心的寧靜。)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閒,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這裏有境的寧靜,也有心的悲涼。)

秋蟬----衰弱、殘聲(這本身就是一種悲涼。)

秋雨----息列索落、雲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這裏有境地的寧靜,也有情和境的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