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高中數學《三角函數》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6.28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數學《三角函數》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數學《三角函數》說課稿

高中數學《三角函數》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一)內容說明

函數是中學數學的重要內容,中學數學對函數的研究大致分成了三個階段。

三角函數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基本初等函數。4.8節是第二章《函數》學習的延伸,也是第四章《三角函數》的核心內容,是在前面已經學習過正、餘弦函數的圖象、三角函數的有關概念和公式基礎上進行的,其知識和方法將爲後續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本節課是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良好素材。數形結合是數學研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和解題方法。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的詩句:......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裂分家萬事休.....可以說精闢地道出了數形結合的重要性。

本節透過對數形結合的進一步認識,可以改進學習方法,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另外,三角函數的曲線性質也體現了數學的對稱之美、和諧之美。

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中的知識作用和思想地位是相當重要的。

(二)課時安排

4、8節教材安排爲4課時,我計劃用5課時

(三)目標和重、難點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考慮了以下幾點:

(1)高一學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而形象思維在學習中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本節要緊緊抓住數形結合方法進行探索;

(2)本班學生對數學科特別是函數內容的學習有畏難情緒,所以在內容上要降低深難度。

(3)學會方法比獲得知識更重要,本節課着眼於新知識的探索過程與方法,鞏固應用主要放在後面的三節課進行。

由此,我確定了以下三個層面的教學目標:

(1)知識層面:結合正弦曲線、餘弦曲線,師生共同探索發現正(餘)弦函數的性質,讓學生學會正確表述正、餘函數的單調性和對稱性,理解體會周期函數性質的研究過程和數形結合的研究方法;

(2)能力層面:透過在教師引導下探索新知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的自學能力,爲學生學習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3)情感層面:透過運用數形結合思想方法,讓學生體會(數學)問題從抽象到形象的轉化過程,體會數學之美,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2、重、難點

由以上教學目標可知,本節重點是師生共同探索,正、餘函數的性質,在探索中體會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難點是:函數週期定義、正弦函數的單調區間和對稱性的理解。

爲什麼這樣確定呢?

因爲週期概念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理解上易錯;單調區間從圖上容易看出,但用一個區間形式表示出來,學生感到困難。

如何克服難點呢?

其一,抓住周期函數定義中的關鍵字眼,舉反例說明;

其二,利用函數的週期性規律,抓住“橫向距離”和“k∈Z"的含義,充分結合圖象來理解單調性和對稱性

二、教法分析

(一)教法說明教法的確定基於如下考慮:

(1)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只有內化的東西才能充分外顯,只有學生自己獲取的知識,他才能靈活應用,所以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

(2)本節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探索、理解正、餘弦函數的性質。教師始終要注意的是引導學生探索,而不是自己探索、學生觀看,所以教師要引導,而且只能引導不能代辦,否則不但沒有教給學習方法,而且會讓學生產生依賴和倦怠。

(3)本節內容屬於本源性知識,一般採用觀察、實驗、歸納、總結爲主的方法,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所以,根據以人爲本,以學定教的原則,我採取以問題爲解決爲中心、啓發爲主的教學方法,形成教師點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師生共同探討的課堂結構形

式,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教學手段說明:

爲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我採取了以下三個教學手段:

(1)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整個課堂以問題爲線索,帶着問題探索新知,因爲沒有問題就沒有發現。

(2)爲便於課堂操作和知識條理化,事先製作正弦函數、餘弦函數性質表,讓學生當堂完成表格的填寫;

(3)爲節省課堂時間,製作幻燈片演示正、餘弦函數圖象和性質,也可以使教學更生動形象和連貫。

三、學法和能力培養

我發現,許多學生的學習方法是:直接記住函數性質,在解題中套用結論,對結論的來源不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應用中不能變通和遷移。

本節的學習方法對後續內容的學習具有指導意義。爲了培養學法,充分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師要轉換角色,站在初學者的位置上,和學生共同探索新知,共同體驗數形結合的研究方法,體驗周期函數的研究思路;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幫助學生髮現和總結學習方法,使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進階合作伙伴。

教師要做到:

授之以漁,與之合作而漁,使學生享受漁之樂趣。因此

1、本節要教給學生看圖象、找規律、思考提問、交流協作、探索歸納的學習方法。

2、透過本課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交流、合作、類比、歸納的學習能力及數形結合(看圖說話)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程序

指導思想是:兩條線索、三大特點、四個環節

(一)匯入

引出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強調其含義和重要性,告訴學生,本節課將利用數形結合方法來研究,會使學習變得輕鬆有趣。

採用這樣的引入方法,目的是打消學生對函數學習的畏難情緒,引起學生注意,也激起學生好奇和興趣。

(二)新知探索主要環節,分爲兩個部分

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部分————師生共同研究得出正弦函數的性質

1、定義域、值域2、週期性

3、單調性(重難點內容)

爲了突出重點、克服難點,採用以下手段和方法:

(1)利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函數性質,充分體現數形結合的重要作用;

(2)以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課堂提問,啓發學生思維,反饋課堂資訊,使問題成爲探索新知的線索和動力,隨着問題的解決,學生的積極性將被調動起來。

(3)單調區間的探索過程是:

先在靠近原點的一個單調周期內找出正弦函數的一個增區間,由此表示出所有的增區間,體現從特殊到一般的知識認識過程。

**教師結合圖象幫助學生理解並強調“距離”(“長度”)是週期的多少倍

爲什麼要這樣強調呢?

因爲這是對知識的一種意義建構,有助於以後理解記憶正弦型函數的相關性質。

4、對稱性

設計意圖:

(1)因爲奇偶性是特殊的對稱性,掌握了對稱性,容易得出奇偶性,所以着重講清對稱性。體現了從一般到特殊的知識再現過程。

(2)從正弦函數的對稱性看到了數學的對稱之美、和諧之美,體現了數學的審美功能。

5、最值點和零值點

有了對稱性的理解,容易得出此性質。

第二部分————學習任務轉移給學生

設計意圖:

(1)透過把學習任務轉移給學生,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成就動機,利於學生作自我評價

(2)透過學生自主探索,給予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主權,促進生生交流,利於教師作反饋評價;

(3)透過課堂教學結構的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終使學生成爲獨立的學習者,這也符合建構主義的教學原則。

(三)鞏固練習

補充和選作題體現了課堂要求的差異性。

(四)結課

五、板書說明既要體現原則性又要考慮靈活性

1、板書要基本體現整堂課的內容與方法,體現課堂進程,能簡明扼要反映知識結構及其相互聯繫;能指導教師的教學進程、引導學生探索知識;同時不完全按課本上的呈現方式來編排板書。即體現系統性、程序性、概括性、指導性、啓發性、創造性的原則;(原則性)

2、使用幻燈片輔助板書,節省課堂時間,使課堂進程更加連貫。(靈活性)

六、效果及評價說明

(一)知識診斷

(二)評價說明

1、針對本班學生情況對課本進行了適當改編、細化,有利於難點克服和學生主體性的調動。

2、根據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作出適時調整、補充(反饋評價);根據學生課後作業、提問等情況,反覆修改並指導下節課的設計(反覆評價)。

3、本節課充分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以問題解決爲中心、注重知識的建構過程與方法、重視學生思想與情感的設計理念,積極地探索和實踐我校的科研課題——努力推進課堂教學結構改革。

透過這樣的探索過程,相信學生能從中有所體會,對後續內容的學習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會有一定的幫助。希望很久以後留在學生記憶中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方法與思想,是學習的習慣和熱情,這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結果。

高中數學《三角函數》說課稿2

各位同仁,各位專家:

我說課的課題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內容取自蘇教版高中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四冊 第1。2節

先對教材進行分析

教學內容: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定義域,三角函數值的符號。

地位和作用: 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是本章教學內容的基本概念對三角內容的整體學習至關重要。同時它又爲平面向量、解析幾何等內容的學習作必要的準備,透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理解函數這一基本概念。所以這個內容要認真探討教材,精心設計過程。

教學重點: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三角函數可以看作以實數爲自變量的函數、初中用邊長比值來定義轉變爲座標系下用座標比值定義的觀念的轉換以及座標定義的合理性的理解;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學生學習能力

1。初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基本的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掌握了銳角三角函數的一些常見的知識和求法。

2。我們南山區經過多年的初中課改,學生已經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多數同學對數學的學習有相當的興趣和積極性。

3。在探究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識等方面發展不夠均衡,尚有待加強必須在老師一定的指導下才能進行

針對對教材內容重難點的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我們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三角函數的定義域;三角函數值的符號,

能力目標:

(1)理解並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

(2)正確理解三角函數是以實數爲自變量的函數;

(3)透過對定義域,三角函數值的`符號的推導,提高學生分析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1)學習轉化的思想,(2)培養學生嚴謹治學、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

針對學生實際情況爲達到教學目標須精心設計教學方法

教法學法:溫故知新,逐步拓展

(1)在複習初中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的基礎上一步一步擴展內容,發展新知識,形成新的概念;

(2)透過例題講解分析,逐步引出新知識,完善三角定義

運用多媒體工具

(1)提高直觀性增強趣味性。

教學過程分析

總體來說, 由舊及新,由易及難,

逐步加強,逐步推進

先由初中的直角三角形中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過度到直角座標系中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再發展到直角座標系中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給定定義後透過應用定義又逐步發現新知識拓展完善定義。

具體教學過程安排

引入: 複習提問:初中直角三角形中銳角的正弦餘弦正切是怎樣定義的?

由學生回答

SinA=對邊/斜邊=BC/AB

cosA=對邊/斜邊=AC/AB

tanA=對邊/斜邊=BC/AC

逐步拓展:在高中我們已經建立了直角座標系, 把“定義媒介”從直角三角形改爲平面直角座標系。

我們知道,隨着角的概念的推廣,研究角時多放在直角座標系裏, 那麼三角函數的定義能否也放到座標系去研究呢?

引導學生髮現B的座標和邊長的關係。進一步啓發他們發現由於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導致OB上任一P點都可以代換B,把三角函數的定義發展到用終邊上任一點的座標來表示, 從而銳角三角函數可以使用直角座標系來定義,自然地,要想定義任意一個角三角函數,便考慮放在直角座標中進行合理進行定義了

從而得到

知識點一:任意一個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

提醒學生思考:由於相似比相等,對於確定的角A ,這三個比值的大小和P點在角的終邊上的位置無關。

精心設計例題,引出新內容深化概念,完善定義

例1已知角A 的終邊經過P(2,—3),求角A的三個三角函數值

(此題由學生自己分析獨立動手完成)

例題變式1,已知角A 的大小是30度,由定義求角A的三個三角函數值

結合變式我們發現三個三角函數值的大小與角的大小有關,只會隨角的大小而變化,符合當初函數的定義,而我們又一直稱呼爲三角函數,

提出問題:這三個新的定義確實問是函數嗎?爲什麼?

從而引出函數極其定義域

由學生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知識點二:三個三角函數的定義域

同時教師強調:由於弧度制使角和實數建立了一一對應關係,所以三角函數是以實數爲自變量的函數

例題變式2, 已知角A 的終邊經過P(—2a,—3a)( a不爲0),求角A的三個三角函數值

解答中需要對變量的正負即角所在象限進行討論, 讓學生意識到三角函數值的正負與角所在象限有關,從而匯出第三個知識點

知識點三:三角函數值的正負與角所在象限的關係

由學生推出結論,教師總結符號記憶方法,便於學生記憶

例題2:已知A在第二象限且 sinA=0。2 求cosA,tanA

求cosA,tanA

綜合練習鞏固提高,更爲下節的同角關係式打下基礎

拓展,如果不限制A的象限呢,可以留作課外探討

小結回顧課堂內容

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以加強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課堂作業P16 1,2,4

(學生演板,後集體討論修訂答案同桌討論,由學生回答答案)

課後分層作業(有利於全體學生的發展)

必作P23 1(2),5(2),6(2)(4) 選作P23 3,4

板書設計(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