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科里亞的木匣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4.7K

《科里亞的木匣》教學反思

科里亞的木匣教學反思

《科里亞的木匣》是三年級上冊第二十六課,讀到這一課,一學期已近尾聲,致此,我方明白二十年的教學積累原來只是一種失誤的理由,我不得不將預定的教學目標大量收縮,將目標降低到我的底線。

[成功之處]

1. 這課的生字詞並不多,但我一改以前輕生字教學的做法,減少了自由朗讀時間,加大生字教學力度,共十五個詞,我花了十五分鐘,指導差生朗讀,全班齊讀,重點指導書寫鞋、初、懂、算,比較“鋸”和“據”、“階”和“價”,然後請學生將所有生字詞書寫一遍,效果甚佳。可見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生萬不可以扔了生字的學習,或者輕了生字的學習,過渡期應當緩行!這也就是循序漸進的教育教學原則吧,有很多原則說來容易,做來真不簡單!

2. 本課教學中我以一問總領全篇:“你覺得科里亞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引導學生首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最後全班交流。而且,我在學生思考之前,給他們舉了一個例子:科里亞是一個好學的孩子,我是從這些句子中看出來的“媽媽把有些東西放進箱子裏,從家門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他的木匣。”學生在有了範例之後,很快就學到了方法,對於本文內容的理解水到渠成,同時也學到了理解文章的方法。我一向重視方法的傳授,“授人以漁”的重要性實在不容忽視。雖然一次課只會有極少數人掌握方法,但是N次課以後呢,絕大部分的同學一定能掌握,重複的藝術就是這樣產生無窮魅力的。

3. 拓展延伸一直是我困惑的地方,嚴格說是這幫學生讓我困惑的地方。範例引路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學生卻永遠也逃不出老師範例的範圍。本文在聯繫生活實際,談對“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的理解以及“你是怎樣開動腦筋解決難題”兩個延伸性話題時,我沒有舉例,而是讓學生首先小組討論,再交流,在交流中再完善,這樣做雖然花了更多的時間,學生的思路卻更廣。這充分說明了,很多時候,老師得學會放手,要相信學生的智慧,不可以“幫”學生思考。有很多時候不完善的答案比許多完善的答案更有價值,學生思想的羽毛是可以編織成五彩翼的。

4. 每一篇課文都是寫作指導的資源庫。在教學本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科里亞在挖不出小木匣時思考的句子,引導學生體會他此時的心情,以及課文中沒有寫到的他的心理活動,讓他們深刻體會到寫文章時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重要性。在週末的作文中,我特意佈置了一個有趣的作文題:請家長給自己購買最想要的東西,如果家長不肯,得自己想辦法,然後再將經過寫成作文,注意突出想辦法的過程。在布作文之前我先以短信通知家長,必需給孩子製造困難。雖然,學生重點寫的是經過,但總會在有意無意間寫到心理活動,這正是我想要達到的效果,所謂“潤物細無聲”,大概就是這種效果吧。

[不足之處]

1. 學生朗讀指導沒到位,沒能放情放境地讀出人物內心的感受。

2. 第一次寫作後,應當再進行寫後指導,並進行第二次創作。

3. 好的學習方法要及時總結,以利後面的學習。

 《科里亞的木匣》教學反思

《科里亞的木匣》記事順序清楚,結構思路明白,可讓學生根據文後思考題默讀課文,在文中畫出描寫柯里亞和媽媽“埋木匣”具體情景的語句,然後透過導讀引思,討論口說突破難點獨立分段,弄清事情前後的內在聯繫。如:導讀承上啓下的第五自然段,可先讓學生找出“就在那一天”和“住了差不多四年”表示時間的詞語,啓發提問這段側重寫了哪個時間?埋木匣和挖木匣前後相隔有幾年?這幾年中柯里亞會發發生什麼變化?引導學生帶着問題獨立思考找出“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那時候還小”,“步子也小”,“我已經九歲啦!”,“數數能數到一百多”,“步子比那時候要大一倍呢!”等語句。這樣既能引導學生正確分段,又能在讀思訓練中弄清前後變化的內在聯繫,加深對“周圍一切都在變化”一句話的理解。

本文訓練重點突出,一些句子講出了時間和周圍事物的變化,匯出了事物變化因果的內在聯繫。因此,我們可以緊扣訓練的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透過課文的閱讀,去尋找事物變化的因果聯繫,並且能用自己的話將這種聯繫表達清楚,將學生的思維滲透到訓練中。如設疑:①柯里亞和媽媽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埋東西?又是相隔多少時間纔去挖東西的?媽媽爲什麼一下子就能挖到木箱子?②當初,媽媽不是隨隨便便地埋箱子的,而柯里亞是因爲隨隨便便地埋木匣,所以現在一下子是挖不到木匣的。這樣說對嗎?爲什麼?③文中爲什麼要這樣具體地寫柯里亞埋木匣的情景,這樣寫與下文寫挖木匣又有什麼聯繫?④既然知道柯里亞埋木匣跟媽媽一樣不是隨隨便便的,那麼他媽媽爲什麼能一下子挖到木箱,而柯里亞爲什麼不能一下子挖到木匣呢?⑤如果他媽媽小時候就認認真真地離門口三十步的地方埋下箱子,到現在也數三十步能一下子挖到當時埋的木箱嗎?⑥柯里亞不能一下子挖到木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我們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從不同角度設疑,層層深入地推進思維訓練,促進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分析表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