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3.17W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爲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爲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下面由小編爲您整理出的小學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

當前,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讓學生理解性學習數學,因爲兒童不是被動的接受者,他們主動地建構屬於他們自己的知識對事物的理解。因此,本課的教學,我是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集知識性、活動性和趣味性於一體: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透過動手分石子,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從而發現“剩下的小石子數比每組的個數少。”進而在“你們還有什麼發現?”的激發下,學生得出了“剩下的個數是餘數”的結論,很自然地引入主題。

二、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在展示與彙報中使學生正確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存在的問題是在練習時,我發現個別學生不是從算理去理解餘數一定要小於除數,而是死記。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學會數學思考、合作交流等能力。

小學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2

今天去xx小學講授了《有餘數的除法》這一課,講完之後,xx老師們的講評讓我收穫很大,明白了一些自己講課中的不足。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於學生已有的表內除法的基礎之上,同時它也是今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透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把物品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爲有餘數的除法的過程,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藉助用小棒知道可以用“除數×商+餘數=被除數”的方法來檢驗是否做對。

透過對於《有餘數的除法》這節課的多次講授發現了自己板書和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要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其中起主導作用。所以可以將一些男的.不大的問題,交由學生辯論探討得出答案,生生的碰撞會讓這節課更加精彩。

2、板書的設計要有條理、清晰,突出重點。在讓學生回答問題時,錯誤的地方可以寫上,一起訂正後再把錯誤方法塗掉。

3、在讓學生擺小棒的環節之前要先讓學生猜想,經歷動腦思考的環節,然後再用小棒去驗證。在學生猜想或者討論的時候無論對錯,都不要打斷,以免使得學生怕出錯不敢發言。

小學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3

在我上完《有餘數的除法》第一課時有感、本節課是表內除法的延伸,屬下位學習,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餘數,認識餘數。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透過直觀形象的教具展示、學具操作、遊戲、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透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來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給學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同時課堂中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整節課多數是讓學生在動手中認識餘數,得出結論。這節課剛開始時是動手擺三角形,在學生動手操作分完所給的小棒後,把分的幾種情況進行比較。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每組把小棒平均分後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剩餘,一種是有剩餘。學生從“小棒開始初步感知了“剩餘”,到形成結論得出概念,突出了“剩餘”的概念,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和比較能力。爲下面進一步學習餘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認識餘數後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動手圈一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過程中學生總結出了試商的規律。整節課學生動手、動嘴、動腦,真正參與了活動的全過程,藉助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數學概念。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學生自己去交流、去溝通、去互動、去思考,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餘數”概念的表象支撐,爲抽象出“餘數”概念打下了基礎。

但是這節課在實際教學的過程時,對比教案來講,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於在某些環節中用的時間過多,致使一些應該有的教學環節沒有進行。因此,這次的教學活動,是給我敲了一個很及時的警鐘,鞭策我在今後的備課乃至教學過程中要本着認真、虛心的態度,塌實樸實地搞好教學工作,是自我駕馭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