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觀《探索發現》有感

學問君 人氣:5.89K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觀《探索發現》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探索發現》有感

觀《探索發現》有感1

相信大家都吃過蜂蜜。蜂蜜吃起來香甜,可是,你們知道蜂蜜是怎麼製作的嗎?你們知道蜜蜂是如何採蜂蜜的嗎?和我一起去《探索發現》—“追花逐蜜”中尋找答案吧!

蜜蜂和花分不開,養蜂人和花也分不開。一年當中的大部分時間他們都在追趕花期,追逐春天。

中華蜜蜂又稱中蜂或者土蜂,是中國獨有的蜜蜂當家品種。他們飛行速度快,嗅覺靈敏,善於採集叢林間的零星蜜源。在採蜜的季節,一隻工蜂的壽命通常不超過30天,從第一次飛離蜂箱,工蜂生命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空中度過。我們最終收穫到的每一公斤,大約需要蜜蜂往返於花朵和蜂巢之間50萬次,飛行的總路程超過40萬公里,着相當於環繞地球10周的距離。

養蜂人的生活是四處漂泊的。大約9個月的時間生活在野外。每到一個地方,生活用水和用電,都需要他們之間解決。除此之外,養蜂人還面臨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養蜂人就是要跟蜜蜂一樣勤勞。早上早早起來,晚上摸黑。這裏待二十天,那裏待一個月。他們有一句話叫追花奪蜜。他們爲什麼要轉地,就是要把空檔期避開。這裏的油菜花謝掉,安徽的油菜花開了,安徽的油菜花謝了,江蘇的開了。江蘇的之後可以到山東,可以採荊條。採棗花、採洋槐了。所以就必然要過着遊牧的生活了。

最苦的還不是這些,最讓養蜂人難過的就是出去採不到蜜,如果天氣不好,花被打了農藥或者遇到山洪就會採不到蜜,也就沒了收入。白天蜜蜂要出去採蜜,所以每次遷徙都是要趕在晚上蜜蜂回巢後連夜上路,在天亮之前就要在下一個花源地安頓好。除了路途的奔波,和家人的別離讓養蜂人的心裏更加辛酸。

不過養蜂人也有高興地時候,那就是取蜜,和種地一樣,他們的收成也不一定是年年都好,不過產蜜量大的時候真的'能體會到那種豐收的喜悅。用取蜜的蜜桶,利用離心力就可以將蜂蜜從蜂巢裏甩出來,隨着蜂蜜被甩到桶裏,蜂蜜的香味也就出來了。

看了這期《探索發現》,我瞭解了蜂蜜是怎麼製作的,看到了這些養蜂人的辛苦!相信他靠着自己的勤勞,一定能給自己釀造出像蜜一樣甜的美好生活。我也要像這些養蜂人一樣,做個勤勞的人!

觀《探索發現》有感2

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無限,無論是古代的唐詩、宋詞、元曲,還是以燕尾榫爲主的榫卯結構,或者是四書五經,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而《探索﹒發現》則一一呈現了出來。這個暑假,這個節目則向我們呈現了古人“吃”的藝術。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數介紹陝西省麪食的《千城百味(二十二)》。麪食有着悠久的歷史,其可追溯至新石器時期,有着近萬年的歷史。每一根面,每一塊煎餅無不飽含着古人的智慧。這個節目講述了子長縣人手工製作的大刀面,它和這裏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個節目還講述了包含着子長人生點點滴滴的子長煎餅,它用普通材料做出了流傳百年的味道……

看完之後,我第一感覺並不是垂涎三尺,而是覺得我似乎透過這些美食體會出了子長人、華陰人的生活。他們的生活離不開這些麪食,三餐都會與它們相遇。那碗裏的根根麪條,似乎就是他們的個個故事。我想,或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種熟悉的味道,寄託着理想,記載着自己的故事。這種味道或許是一碗麪,或許是一個零食,還或許是一個人做出的特殊的味道,而我熟悉的味道也是這樣。

我心中那熟悉的味道,就是外婆做的味道。小時候我回老家,總喜歡先吃一口外婆做的吊瓜面。外婆做的麪湯汁濃郁香甜,口感濃稠,麪條根根勁道爽口,似乎它們都吸足了湯汁,令人回味無窮。麪湯裏的原料並不珍稀,也沒有海鮮天然的那種鮮甜,可卻因我外婆無比精湛的手藝,和我在廣州時常對老家親人的思念,而賦予了麪湯最香甜的味道,最特殊的情感。每當我從廣州坐高鐵快到潮州家裏時,外婆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她先到菜市場挑選當天最嫩的一根吊瓜,買回家削皮,切塊,其中沒一點差錯。她又將提前拉好的面和吊瓜,一起放入已燒開水的鍋中,小火煮十分鐘,最後加點鹽、蔥花和潮汕地區特有的蒜蓉酥,一碗熱氣騰騰、香飄萬里的吊瓜面便誘人十足地出現在我面前了……小小吊瓜面,製作過程很簡單,卻飽含着外婆對我濃濃的愛。

中國古代人民所傳承下來的東西無不寶貴,其中也不乏飲食文化。現代人似乎更喜歡現代美食,如十三看小龍蝦等,可我認爲吃不需要太複雜,重要的是我們要用心去細細品味,細細體會其中所包含的情感。

TAGS:探索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