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小龍蝦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1.11W

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原產於美洲,上世紀20年代被引入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末,在江浙一帶開始被大量食用並加工出口,帶動了小龍蝦養殖業發展,並逐漸擴展至湖北等地。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小龍蝦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歡迎閱讀!

小龍蝦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湖北省XX市,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境內擁有40萬畝湖泊河塘,20餘萬畝宜漁低湖田,約60萬畝水稻田,獨特的土壤、氣候、水質環境十分適合小龍蝦繁育生長和大規模養殖。本世紀初,XX市農民首創了稻蝦連作的稻田養蝦模式,農時種稻,閒時養蝦,取得了很好的養殖效益;後經不斷探索和實踐,發展爲稻蝦共作模式,養殖技術更成熟,稻田利用率更高,產量效益更好,小龍蝦養殖也由此在潛江得到發展壯大。充足優質的養殖小龍蝦貨源,吸引了加工企業的入駐並迅速壯大,涌現出了兩家小龍蝦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XX市華山水產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北萊克水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XX市小龍蝦產業已形成集科研示範、良種選育、苗種繁殖、健康養殖、加工出口、餐飲服務、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等於一體的產業格局,在稻田上作出了大文章,使小龍蝦打造出了大產業。XX市因此享有“世界小龍蝦看中國,中國小龍蝦看湖北,湖北小龍蝦看潛江”的美譽。小龍蝦產業的發展,還盤活了稻田土地流轉,傳播了漁業文化,推動了城鎮化建設,創造出了“華山模式”:這一企業、農戶、集體合作共贏的經營體系和“產城互動”的城鎮化路徑。潛江小龍蝦產業的發展爲現代漁業建設探索了新路徑,是生態高效漁業和農業產業化的成功典範。

小龍蝦大產業

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是潛江小龍蝦產業良性發展、不斷壯大的根本途徑。經過15年的探索實踐和創新發展,潛江小龍蝦產業已形成“種養加、農工貿”一體化,全地域、全方位、全產業鏈、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大產業格局。小龍蝦養殖規模從2000年的60畝發展到現在的26萬畝,其中稻蝦共作13萬畝,建成5個萬畝集中連片和26個千畝稻蝦共作示範基地,產量4.2萬噸,養殖業產值達13億元。與此同時,加工流通和餐飲等二三產業加速發展,據XX市測算,2014年,綜合產值規模突破100多億元,出口創匯1.9億美元。小龍蝦已經成爲XX市名副其實的支柱性大產業。

小龍蝦大市場

不斷拓展、適應和滿足市場需求是潛江小龍蝦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XX市不斷跟蹤小龍蝦市場變化,分析研判國內武漢、南京、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年消費量均在萬噸以上,歐美市場年消費量達16萬~18萬噸,但自給能力不足三分之一。XX市生態養殖的小龍蝦尾肥體壯、爪粗殼薄、色澤明亮、肉質鮮嫩,相關加工企業獲得haccp、iso9001和英國零售商協會認證,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健全,鮮銷、加工小龍蝦都深受國內消費者歡迎,並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利用小龍蝦廢棄物加工生產的氨基葡萄糖鹽酸鹽、鉀鹽、鈉鹽、殼聚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等甲殼素衍生製品市場潛力巨大,華山公司2014年全年銷售收入達到20.2億元,預計2015年實現50億元銷售收入,2020年潛江將建成年產值220億元的甲殼素精深加工產業集羣。

小龍蝦大品牌

品牌是質量安全和市場銷售的信譽保障。近年來XX市高度重視小龍蝦品牌建設,產業發展和品牌建設互相促進,相得益彰,最終造就了潛江龍蝦大品牌。隨着產業規模的擴大,XX市內塑質量、外樹形象,透過舉辦參加展銷會、主辦龍蝦節等手段,不斷加強品牌的培育、認定、宣傳、保護和推廣,打造蝦稻共作的品牌內涵和美譽度,培育了國內外市場叫得響、過得硬、市場佔有率高的精品小龍蝦。XX市被農業部認定爲全國小龍蝦標準化養殖示XX縣,“潛江龍蝦”成功註冊地理標誌產品,“良仁”小龍蝦商標成爲中國馳名商標,“楚江紅”、“楚玉”小龍蝦獲得湖北省名牌產品稱號。潛江也被授予“中國小龍蝦之鄉”、“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

小龍蝦大效益

效益是潛江小龍蝦產業發展的生命力。潛江稻蝦共作模式促進了糧食增產,推動了農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從經濟效益看,每畝稻田從原來單純種稻收入最高1200元,提高到最高6000元。從社會效益看,有效化解了政府在糧食生產與農民增收方面的矛盾困境,促進了四化同步發展,特別是“華山模式”,被湖北省委稱爲“四化同步”的有益探索。從生態效益看,稻蝦共作模式利用生物共生原理,小龍蝦排泄物爲水稻生長提供肥料,減少了化肥使用,小龍蝦耐藥性差,減少了農藥使用,保護了生態環境。

小龍蝦大效應

一蝦帶來百業興,潛江小龍蝦發揮了極好的帶動發展大效應。一是帶動了低湖冷浸田的開發。潛江稻蝦模式是在撂荒的低湖冷浸田上首創成功的,由此帶動了湖北全省206萬畝撂荒低湖冷浸田的高效開發利用。二是帶動了二三產業大發展。目前潛江小龍蝦養殖業產值爲12.6億元,而帶動發展的二三產業產值近 90億元。在XX市僅300米長的龍蝦街,遍佈着數十家小龍蝦餐飲店,龍蝦節期間,遊客如梭、一位難求,吃娛兩旺、城鄉同樂。三是帶動了就業。據XX市摸底調查情況,XX市小龍蝦相關產業從業人員達7萬人左右,可謂小龍蝦大就業。四是帶動了糧食發展。稻田養蝦模式既不與糧爭地,不與人爭糧,也不與稻爭水,還開發了荒灘,帶動了糧食生產。據XX市農辦統計,近年來潛江稻田總面積年年增加,已從2011年的45.83萬畝,增加到2014年的58.41萬畝。

小龍蝦大創新

潛江小龍蝦產業發展可以說是一個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一是養殖模式創新。潛江農民首創稻蝦連作,後來發展爲稻蝦共作,投資小、見效快、效益高, “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生態環保”,是一種養殖模式的創新,是一種傳統農業的革命。二是繁育選育創新。隨着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靠野生苗種資源已不能滿足需要,爲解決小龍蝦苗種瓶頸,XX市聘請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開展小龍蝦人工繁育,成功突破了小龍蝦批量產卵技術。爲實現小龍蝦產業可持續發展,XX市還邀請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建立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院士工作站,系統開展小龍蝦選育繁育工作。三是加工技術創新。小龍蝦從最初的凍蝦仁、整蝦凍品的加工,不斷創新拓展至甲殼素加工,又拓展至甲殼素衍生品加工,企業突破了一個個技術難關。今年6月17日,年產氨糖、殼聚糖、殼寡糖片劑20億粒的華山甲殼素保健品正式投產。四是村鎮建設創新。XX市在小龍蝦規模化經營中,創造出一條土地經營權流轉和村鎮建設的新路,實行土地“三權”分離,即土地流轉後所有權屬於村集體,承包權屬於農民,經營權租賃給企業,農民承包地租金歸農民,宅基地復墾和土耕地平整後多出的耕地租金歸村集體。熊口鎮趙腦村實行土地流轉後,農民有了土地收益保障,還能透過“反租倒包”從事小龍蝦養殖,並可獲得一套“兩證”齊全的城鎮住房;企業獲得了擴大生產的土地和勞動力,開闢了多方共贏的城鎮化路徑。

小龍蝦大調整

小龍蝦產業的發展推動了XX市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了“三安三增”,即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農民增收、企業增收、鎮村增地。一是種養結構調優,農民增收。潛江農民過去稻田只種稻,收益單一,效益不高,農民逐漸或棄稻或拋荒,稻蝦共作模式改變了XX市的水稻種植結構,目前XX市約 50%的稻田爲稻蝦共作種養模式,一些棉花和油菜種植區也改作了稻蝦共作模式,實現了增收增效。二是產業結構調順,企業增效。就小龍蝦產業而言,XX市打造了完整的產業鏈,苗種、養殖、加工、貿易、餐飲、娛樂,環環相接、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處於產業鏈中游的龍頭加工企業發揮了聯繫農戶生產與消費市場的重要作用,企業效益增加了,產業發展就良性循環了。三是土地結構調整,鎮村增地。XX市大量被撂荒拋棄的低湖冷浸田,被稻蝦共作模式盤活利用,同時透過稻田的成片開發、土地流轉,節約了土地資源,增加了土地供給。趙腦村透過遷村騰地、土地平整,華山公司共流轉村土地10900畝,增加耕地2600畝,騰出建設用地560畝。

稻田養殖模式在湖北監利、鍾祥、天門等地也正在發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湖北省正在大力推動稻漁共作模式,單一種稻改稻田種養,棉田和油菜田改稻田養殖,正在大規模上演。

小龍蝦大扶持

潛江小龍蝦稻田養殖模式是農民首創,但發展壯大成爲支柱性產業卻離不開政府的支援。早在2005年,湖北省政府在潛江召開了全省加工出口創匯現場會,力促小龍蝦加工出口;2006年4月湖北省政府又在潛江召開了“蝦稻連作”現場會;2007年XX市政府對新發展“稻蝦連作”模式按照每畝10元予以獎勵;200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把發展稻蝦連作寫進了省委一號檔案;2012-2013年,農業部連續組織對湖北稻田養蝦模式進行示範總結和提升,專家們提煉出了“稻蝦共作”模式;2013年省政府投入1億元,XX市政府投入1.1億元,企業自籌1億元,依託萊克公司建立全國最大的小龍蝦苗種選育和繁育中心。2013年XX市政府對新發展的“稻蝦共作”模式按照每畝40元標準予以補貼;2014年XX市政府又對新發展的千畝連片基地按每畝40元給予補貼。大扶持帶來大發展,僅2013和2014年就新發展“稻蝦共作”模式13萬畝。

小龍蝦大潛力

由於產業鏈條完整,市場需求旺盛,小龍蝦仍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產銷兩旺。除此以外,小龍蝦精深加工還有巨大發展潛力,2008年多位院士、專家和XX市政府參事聯名上書湖北省政府,提出對廢棄的龍蝦殼進行產業化、規模化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其衍生高附加值產品有近100個,轉化增值的直接效益將超過1000億。目前,僅湖北省適宜開展稻蝦共作的稻田就達600萬畝,養殖空間還有很大拓展餘地。同時,稻田養殖小龍蝦在發揮食物保障、原料供給、提供就業等傳統功能基礎上,還增加了生態保護、休閒、文化傳承等新功能,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開闢了新渠道,農漁民的養殖積極性還可以進一步調動。總之,小龍蝦一二三產業仍處在大有可爲的發展階段。

小龍蝦大藍圖

近年來,潛江小龍蝦產業的發展在產業化、農村土地流轉、城鎮化、農村治理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示範作用,得到農業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指出,“華山模式”即稻蝦共生是四化同步和現代農業的有益探索,值得高度重視和推廣;農業部副部長於康震指出“華山模式是循環農業、效益農業的生動實踐,是稻田綜合種養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範”。農業部等八部委剛印發的《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提出發展“稻漁共生”等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稻田養小龍蝦是重要模式之一,稻田綜合種養是生態循環農業的重要內容。XX市也正按照“因地制宜、政策扶持、產業引導、龍頭帶動、市場運作、科技支撐”的原則,制定小龍蝦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在“十三五”末發展稻蝦共作面積40萬畝,力爭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000 億。

可以說,一隻蝦造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美化了一片環境,培育了一種文化,點亮了一個城市,XX市和湖北省正在依此描繪中國特色農業、漁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