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餐飲創業“軟肋”的案例分析

學問君 人氣:1.01W

案例一:張經理的三處軟肋

餐飲創業“軟肋”的案例分析

威海張經理一月前開了個餐館,主營沙鍋。其姐在煙臺經營一家面積約50平米的沙鍋店,生意火爆,據說在煙臺,沙鍋店開一家火一家。威海與煙臺同屬膠東半島,生活風俗相近。於是,張經理借鑑其姐的經驗和模式:店開在居民小區內,居民收入水平高,附近只有一家蒙陰光棍草雞店;沙鍋店菜餚的配方、口味與其姐的店幾乎完全相同。在此基礎上,擴大營業面積,達100平米;增加調味香料,使配方更加完善;增加菜品,改變單一的沙鍋菜餚;降低價格,定價每份沙鍋爲10元(淨賺1塊錢)。

但讓張經理怎麼也想不到的是,開業一個多月以來,營業額每況愈下,生意越來越淡,每天客人只能坐七八桌,幾百塊的營業額;不只如此,在沙鍋店開業不久,旁邊100米遠處就又開了一家炒雞店,天天客滿。這讓張經理心急如焚,想放棄沙鍋專搞快餐,但發現店鋪後面一千米就有一家“辣豆腐”,生意火爆;想增加火鍋,但威海火鍋店已經很多;想搞海鮮,店鋪面積又太小,受限制。爲什麼生意就不火呢?下一步又該怎麼辦呢?張經理一籌莫展。

點評分析:

爲了使生意紅火,張經理可謂“煞費苦心”,不僅借鑑成功模式,還不惜降低利潤以求用“誠信”贏得顧客,但怎麼會陷入目前的困境呢?業內人士坦陳“三大致命傷”:

致命傷之一:沒有仔細調查目標消費羣體情況。

據張經理介紹,經常有許多人開車過來到蒙陰光棍草雞店吃飯。開車是個明顯的標誌,表明前來消費的顧客的消費能力高,注重品位,此居民區之內人均收入達到2000元,在威海算是較高收入人羣,消費能力強。蒙陰光棍草雞店是家著名連鎖店,裝修、環境都很上檔次,其生意紅火可以理解。而張經理的黑乎乎沙鍋呢?店面裝修並沒有花費很多,只是簡單擺了幾張桌子,包廂只有1個。吃火鍋能產生氣氛,吃沙鍋呢?10塊錢一份沙鍋,實惠的確實惠,但這樣的產品和環境能吸引這些高消費能力者嗎?

致命傷之二:沒有比較兩地市場差異。

據記者瞭解,煙臺的沙鍋市場非常成熟,有兩家著名的沙鍋連鎖店,其中有一家已經經營了六七年,煙臺人已經完全接受了沙鍋這種產品。而在威海,很多人仍然對沙鍋比較陌生,威海唯一一家沙鍋餐館也並非專營沙鍋,沙鍋只是附帶產品。這是因爲威海人普遍有“吃沙鍋不如吃火鍋”的觀念。

致命傷之三:店鋪特色不明顯。

不能說張經理的沙鍋沒特色,畢竟是獨家配方,做工精細。但其店鋪兼營炒菜,沙鍋特色反而不突出了。沙鍋定價低,獨家配方等產品亮點沒有進行充分宣傳,使得產品形象模糊。加上裝修沒有特色,這都造成了目前的困境。

案例二:王大廚的三處軟肋

濟南王總開店前是個大廚,三年前決定自己投資當老闆,經過一個多月的實地考察,他選中了位於商業街的一個店面。商業街直通批發市場,這裏人員流動大,尤其是週末,大街上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該地餐飲業發達,方圓1公里以內有餐館18家,大多以中小型爲主。

王總投資八萬元開設兩個面積在100平米的快餐類型餐館,裝修簡單,投入儘可能地少,只求餐位多、進餐快。對於菜餚價格的確定,王總並沒有過多參考其他餐館,他只用了兩個假設:過路的人,消費不會超過10元;談生意的,消費不會超過20元。“談大生意的大老闆估計也不來咱這小地方”。比如魚香肉絲,七塊錢,客人再點份米飯,八塊讓他吃飽。開業後,生意火爆,一到吃飯的時候,根本看不到空桌子。但一年後由於舊城改造,被迫拆遷。

點評分析:上面只是一個簡單的概括,在電話裏王總說起自己的這段經歷總是滔滔不絕,言詞間充滿了自豪之意。他的確是個聰明人,這裏至少有三個亮點。

亮點一:對消費者的認識。

批發市場、商業街這樣的地方,顧客包括兩類人:一是做生意的小商小販,包括擺攤的'和從別處來進貨的;二是貪圖便宜來這裏購物逛街的消費者。他們會在乎店鋪的裝修嗎?他們在乎的是少花一分錢。

亮點二:不開一家開兩家。

剛開始記者也很納悶,一個地方爲什麼要開兩家呢?爲什麼不開一家大的呢?王總告訴記者,商業街很狹長,如果只開一家大的,那這一家的輻射範圍就很小;很多人忙着做生意,他們就餐只會就近選擇,不願意多跑路耽誤生意。另外,如果只開一家,那店鋪面積就在200平米左右,此商業街上如此規模的店面並不多,即使能夠找到這麼大的店,那在裝修上投入也會很多,因爲店面小對裝修要求不是很高,但店面大了就必須進行大規模裝修。再就是,在一條街上開兩家店,名字一樣,餐票通用,很多人在街上走一趟就能死死記住店名了,“因爲他沒見過這樣的事啊”。

亮點三:店址選擇有門道。

王總的店有兩家,分別位於商業街中間兩邊,相距約300米,既不在路端,也不在中間。據說曾經有個店面外邊就有公交站牌,房東還是王總的朋友,但他選擇了別處而沒要這地方。仔細想想也能琢磨出來:公交站牌下的確可以自發聚集大量人羣,但其目的明確,就是坐車離開。“他們是等着吃飯呢還是等着坐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