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中職學生創業案例分析

學問君 人氣:2.67W

創業案例分析可以幫助很多人,因爲這都是前人的經驗之談。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中職學生創業案例分析,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中職學生創業案例分析

篇【1】:中職學生創業案例分析

作爲一個農民,要想頭頂青天、腳踏實地、透過自己的努力、在祖祖輩輩居住的雲貴高原上成就一番事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爲一個農村婦女來說,就更是難上加難了。來自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貓場鎮碧腳村的熊紹豔,透過自己的一份自信自強和不斷拼搏的精神,硬是在祖祖輩輩居住的雲貴高原這片土地上成功地幹出了一番事業。

1984年,熊紹豔在萬人爭過獨木橋的高考中落榜後,選擇了留在邊遠山村小學成爲一名普通的代課老師。在默默拼搏奉獻了25年後,一紙取消代課教師的公文讓熊紹豔告別了她一生熱衷的事業。

“我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想着自己有點貢獻就和上級討價還價。換個舞臺,我依然可以發揮自己的價值和作用。”離開教師崗位後,熊紹豔毅然選擇了種植中藥材,開始了自己的艱難創業路。

不懂技術,怎麼辦?她首先進行了市場調查,找有關專家學習請教,又到施秉、黃平等縣的太子參種植基地、文山三七種植基地、威寧黨蔘及黃芩種植基地、赫章半夏種植基地、大方九方圓公司中藥材種植基地、羊場鎮中藥材種植基地實地考察學習,並查閱有關報刊雜誌,慢慢地開始掌握了一些中藥材種植的技術和經驗。同時也透過調查得知,國內、國際對中藥材的需求量都在逐年增加,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藥材的出口前景更加廣闊。至此,她更堅定了種植中藥材的信心,決心抓住這個機遇,大幹一場。

2010年,熊紹豔提心吊膽地試種了太子參10餘畝、黨蔘3畝、三七1畝,結果大獲成功;2011年,她再次試種太子參156畝,黨蔘20餘畝,也獲得了較好的效益。經過兩年的試種,熊紹豔收穫了很多經驗,她發現:貓場鎮的土壤酸鹼性、氣候寒熱性、空氣乾溼度、正常降水量等自然條件都非常適合種植太子參、黨蔘等名貴中藥材。於是堅定了她繼續做大中藥材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我自己富不算富,如果我能帶領身邊的鄉親們一起富,那纔是本事。”熊紹豔說。

熊紹豔開始動員本村婦女大膽種,並在技術上指導支援他們。村民們嚐到了甜頭,不但在家的村民們種,就連原來常年在外打工的婦女也回鄉加入了中藥材種植行業。

2012年6月5日,熊紹豔與劉遠琴、朱夢琴、羅璇等幾個姐妹一拍即合,成立了大方縣賽時代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由熊紹豔擔任理事長。“賽時代”也正好是英語“姐妹”的發音,同時還有些追趕時代的意思。

合作社成立後,這碧腳村的“四朵金花”,就帶領社員和農戶大膽建起了太子參、黨蔘等中藥材基地。2013年,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援下,按照“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管理模式,他們將太子參、黨蔘、三七等試種成功的中藥材種植面積擴大到2348畝。計劃總投資1200萬元,爭取總利潤超過1000萬元,藥農人均增收超過6000萬元,解決返鄉婦女農民工就業超過1萬人次,返鄉婦女農民工務工創收超過60萬元,解決更多的諸如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社會問題,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爲了使合作社更好地發展壯大,熊紹豔不斷加強學習,不斷在實踐中總結成功經驗,基本形成一套中藥材種植的獨特技術和成功經驗。

2013年,熊紹豔榮獲了“大方縣雙學雙比女能手”榮譽;她的“賽時代”合作社榮獲大方縣委、縣政府授予的“中藥生產經營先進單位”的`稱號。同年4月,經過層層篩選她又被評爲了市級農民講師。同年7月榮獲大方縣“十佳”創業帶富能手稱號;2014年3月榮獲“大方縣最美女性”稱號。

面對一系列成績和榮譽,熊紹豔很坦然:“黨和政府沒有忘記我,我要對得起‘農民講師’這個稱號,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羣衆都走上致富路子。”

篇【2】:中職學生創業案例分析

徐波和張勇光的成功並不是一個偶然的案例。俗話說,貨到地頭死。早在幾十年前,魯迅就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白菜運到浙江便用紅頭繩繫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裏,尊爲‘膠菜’。”離開了地頭,“低”的白菜就變成了“高貴”的水果。另一方面,人都有鱸魚蓴根,鄉土之思,而當前中國社會和數十年前“死水微瀾”的情況已經大爲不同,過去人們很少願意外出,即使沒有飯吃,沒有衣穿,也甘願守一方“熱土”,終老是鄉,但現在不願外出謀生和不必外出謀生的人很少,光是每年在全國各地流動的民工就有幾個億。這些人身子離開了故鄉,心卻仍在故鄉;嘴巴說着普通話,舌頭卻想着家鄉味。想吃家鄉飯了,上飯館當然是一個選擇。

因爲這個原因,開鄉土風味飯館也成了一個時尚,成爲了異地創業和投資的一條捷徑。但如今不說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就是在各地小一些的城市,各種各樣的酒樓飯館多得是,哪個地方的風味都能夠找得到,這一行競爭日益激烈,投入要求越來越大,已不太適合小本經營。但是,就像徐波和張勇光分析的那樣,每個人天天要吃飯,而且一天要吃三頓,而能夠天天瀟灑下飯館、頓頓瀟灑下飯館的卻不多。大多數人還是要自己動手來解決吃飯問題。以中國之大,幅員之廣,不同地方人們的口味、飲食風俗大爲不同。在這種情況下,開土雜店,經營家鄉土特產,爲遠離家鄉的家鄉人以廉價、方便的形式解決口味問題就有了巨大的市場空間。這是徐波和張勇光的“湖南味道”能夠迅速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

像這樣利用鄉情來賺錢,不僅限於餐飲、土特產,其中可供開發的利基點很多,利潤空間很大,如組織家鄉同胞聯誼會、爲初到本地的家鄉同胞提供各種諮詢和資訊服務、爲家鄉產品開啟本地市場提供服務、爲家鄉到本地辦事的人員提供住宿、嚮導、關係疏通服務等等。杭州有一個叫蔣念來的人,就是依*在杭州開辦面向淳安老鄉的小旅館,爲來杭州辦事的淳安老鄉提供住宿和交通服務發了財。隨着國內人口流動的加劇,這個市場將會越來越大。

利用老鄉的鄉土之思來賺錢,只是移形換位的一種形式。移形換位的意思說到底就是,利用人和物在不同空間表現出來的不同價值差別來獲取利潤。不同地域之間、城鄉之間可以交流和交換的東西很多,只要存在交流與交換,就存在着商業機會。商業活動說到底其實也就是一種人與物交流與交換的活動。湖南鳳凰縣有一個叫張鬆的人,將家鄉山上人們認爲“一錢不值”的野花野草,經過處理加工後做成書籤賣到深圳,2004年一年就賺了30萬元,而張鬆在廣東打工十多年,加起來賺到的錢也沒有這一年賺到的錢的1/5,最窮的時候他曾經窮到連兩元錢的盒飯都吃不起。只是換了一個地方,一文不值的東西就變得價值不菲,這就是移形換位的奇妙之處。

在此類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產品地域特色要濃。地域特色濃,才能引起其他地域消費者的足夠重視和興趣。第二,以中低價商品爲主。一件商品在這個地方是人們很熟悉的東西,甚至是日常消費用品,換個地方則成了人們不熟悉的新東西,成了情趣商品或享受型商品。這類商品大多屬於可有可無的商品,而中小投資者或創業者大多沒有足夠資金去打廣告或做推廣,以喚起人們消費的慾望和熱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商品價格較高,則不易爲人們所接受,難以在短時間內開啟市場。如果將市場培育期放得過長,中小投資者和創業者在資金上一般又難以支援,所以,以中低價商品爲主,是符合中小投資者和創業者的實際情況的。第三,重視質量和信譽。對於土特類產品經營者來說,因爲銷售對象大多是老鄉,家鄉的東西他們很熟悉,很容易品出產品的地道與真假,另一方面,因爲大家都是老鄉,老鄉之間鄉土鄉音親密無間,這是優勢,同時,大家知根知底,只要有一點疏忽和服務不到位,壞名聲很快就會在一個封閉的圈子裏傳得盡人皆知,生意將徹底垮臺,很少有挽回的機會。如果主要消費對象換成了當地人,他們本來對你銷售的商品就不熟悉,懷着疑心,就更加要重視商品的質量和信譽。張鬆在向深圳銷售野生花草標本書籤的過程中,就遇到過質量和信譽問題,差點讓他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