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成長心理>

教師心理健康與專業成長範文

學問君 人氣:2.68W

當前,教育體制、教學方式的改革,都在挑戰着教師的心理承受能力,改革過程中的職稱評定、教師聘任、末位淘汰、按績取酬以及課程改革、新的教學技術的採用等問題,使教師這份職業的壓力倍增;加之,部分教師自我調節能力缺失,直接導致了教師心理問題的產生甚至心理疾病的出現。

教師心理健康與專業成長範文

一、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1.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較差的原因分析

(1)客觀原因。社會發展大環境。人才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基礎。而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活動,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會對教師的職業形象、角色要求都越來越高,這也使得教師承擔着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

教育發展的環境。課程改革的深入,對教師的專業素養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時,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學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都滯後於社會發展的需要,導致了教師心理問題的產生。

(2)主觀原因。面對同樣的教育問題,由於教師的認知水平、教育理念的不同,不同教師做出的反應也不同。其中,最典型的是對自我的不良認知。教師中常見的不良認知較多地體現在對自我、挫折、人際交往等方面問題的處理上,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響着教師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

2.不同教齡教師在軀體化上的差異分析

美國學者波斯納依據發展水平及年齡特徵,把教師羣體劃分爲新手型教師(職業年齡在5年以內)、適應型教師(職業年齡在6~10年)、成熟型教師(職業年齡在11~20年)和專家型教師(職業年齡在21年以上)。軀體化是一種心理障礙,我們發現教師軀體化症狀呈兩頭低、中間高的趨勢,專家型教師要好於成熟型教師、適應型教師,成熟型教師軀體化症狀最明顯。

這與人的生命發展的規律是不吻合的。

二、爲教師成長營造健康的心理環境

一般說來,教師的心理健康指數與教育目標的達成度呈正比關係,而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又對教師的心理健康指數有重要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去發掘教師職業的價值,體驗教師職業的幸福。

1.受動———政府制度保障和社會的理解支援

(1)政府制度保障。素質教育已成趨勢,政府有必要提供相應的支援,讓教師在素質教育的舞臺上一展身手。現行的評價制度和對教師的要求相脫節,讓教師左右爲難:一方面趕教學進度向“分數”看齊,一方面趕氾濫的“素質教育”之潮。素質教育遭遇前所未有的評價制度瓶頸。“左右不均衡是駱駝的痛苦”,而評價制度之輕和素質教育之重亦是教育之痛。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制定新的教師評價標準,提高教師的待遇,在制度上解除教師的後顧之憂,保障教師的健康發展。

(2)社會的理解支援。有人坦言,有三種人起得最早:教師、賣菜的、環衛工人,而這並沒有得到社會的足夠重視。教師雖然早已擺脫了“老九”的`命運,但其勞動價值的社會認可度並沒有提高,甚至有人認爲教師是吃着皇糧、動動嘴皮的主兒。有鑑於此,政府應採取措施,使教師的勞動價值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和尊重,別讓教師的“燭淚”滴在冷漠的風中。

2.主動———教師自己要志存高遠、積極進取、腳踏實地、知足常樂

(1)教師要積極進取。世界在變化,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積極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勇於接受新的挑戰。

(2)教師要腳踏實地。理想是教師前進的旗幟,但理想必須以實際行動爲支撐纔不至於成爲空想。每個教師的條件不同,“見賢思齊”是對的,但應從自身條件出發,量力而行。

(3)教師要知足常樂。“知足常樂”是一種理性的自我認知,即教師不要讓不切實際的追求帶來無謂的煩惱。俗話說得好,“人生不如意是十之八九”,退一步看,海闊天空。

總而言之,學校和教師自身都要採取一定的措施,從各方面緩解教師的壓力。作爲學校管理者,要努力創造條件,滿足教師的合理需要;積極發現、挖掘每位教師的閃光點,及時給予激勵並讓他們的潛能最大程度地得以發揮。作爲教育者,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心態;要學會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力,克服來自各方面的困難。唯有如此,教師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長,學校才能全面、健康、和諧地發展,教育水平纔會不斷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