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勵志語句>勵志演講稿>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2016

學問君 人氣:6.72K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天,本站小編特意爲大家推薦3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2016,希望大家喜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2016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2016【一】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習主席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他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生動形象表達了我們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1.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人類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建設生態文明,不是要放棄工業文明,回到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爲基礎,以自然規律爲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爲目標,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社會。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自然界是人類社會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人類則可以透過社會實踐活動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類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開發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人類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人類的行爲方式必須符合自然規律。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的整體,對自然界不能只講索取不講投入、只講利用不講建設。保護自然環境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

歷史地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古今中外,這方面的事例衆多。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就深刻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爲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爲不毛之地”。歷史的教訓,值得深思!

中華文明傳承五千多年,積澱了豐富的生態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巢中望母歸”的經典詩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治家格言,這些質樸睿智的自然觀,至今仍給人以深刻警示和啓迪。

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們就把保護環境作爲基本國策。進入新世紀,又把節約資源作爲基本國策。多年來,我們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經過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積累下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顯現,進入高發頻發階段。比如,全國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飲用水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有的地區重金屬、土壤污染比較嚴重,全國頻繁出現大範圍長時間的霧霾污染天氣,等等。

這些突出環境問題對人民羣衆生產生活、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和損害,社會反映強烈,由此引發的羣體性事件不斷增多。這說明,隨着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羣衆對乾淨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等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態環境在羣衆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環境問題日益成爲重要的民生問題。正像有人所說的,老百姓過去“盼溫飽”現在“盼環保”,過去“求生存”現在“求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關係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係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必須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鉅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羣衆、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大力度,攻堅克難,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2.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二〇一三年五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生態環境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是對生產力理論的重大發展,飽含尊重自然、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理念和發展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推動經濟快速發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強調可持續發展,重視加強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領域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以無節制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爲代價換取經濟發展,導致能源資源、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比如,能源資源約束強化,石油等重要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十八億畝紅線,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況嚴重;一些地區由於盲目開發、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已經接近或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極限;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大、增速快;等等。這種狀況不改變,能源資源將難以支撐、生態環境將不堪重負,反過來必然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影響,我國發展的空間和後勁將越來越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環顧世界,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都經歷了“先污染後治理”的過程,在發展中把生態環境破壞了,搞了一堆沒有價值甚至是破壞性的東西。再補回去,成本比當初創造的財富還要多。特別是有些地方,像重金屬污染區,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至今沒有恢復。英國是最早開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倫敦在很長一段時期是著名的“霧都”。一九三〇年,比利時爆發了世人矚目的馬斯河谷煙霧事件。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光化學煙霧事件使美國洛杉磯“聞名世界”。殷鑑不遠,西方傳統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態環境代價,教訓極爲深刻。

中國是一個有十三億多人口的大國,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走美歐老路是走不通的。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不強,已成爲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發達國家一兩百年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三十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中集中顯現,呈現明顯的結構型、壓縮型、複合型特點,老的環境問題尚未解決,新的環境問題接踵而至。走老路,去無節制消耗資源,去不計代價污染環境,難以爲繼!中國要實現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必須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我們只有更加重視生態環境這一生產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態的發展規律,保護和利用好生態環境,才能更好地發展生產力,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要克服把保護生態與發展生產力對立起來的傳統思維,下大決心、花大氣力改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資源利用方式、能源結構、空間佈局、生活方式,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爲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探索走出一條環境保護新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爲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3.以系統工程思路抓生態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爲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態文明建設重點任務的落實,切實把能源資源保障好,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爲人民羣衆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生態紅線,就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這個紅線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將危及生態安全、人民生產生活和國家可持續發展。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非採取最嚴厲的措施不可,不然不僅生態環境惡化的總態勢很難從根本上得到扭轉,而且我們設想的其他生態環境發展目標也難以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要精心研究和論證,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態紅線,如何從制度上保障生態紅線,把良好生態系統儘可能保護起來。對於生態紅線全黨全國要一體遵行,決不能逾越。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統籌人口分佈、經濟佈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科學佈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實施環境功能區劃,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要堅持陸海統籌,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紮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大部分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原因是來自對資源的過度開發、粗放型使用,如果竭澤而漁,最後必然是什麼魚也沒有了。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從資源使用這個源頭抓起,把節約資源作爲根本之策。要大力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援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水源地保護,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十八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提高礦產資源勘查合理開採和綜合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以解決損害羣衆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爲重點,堅持預防爲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顆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重金屬污染和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好細顆粒物(PM2.5)、飲用水、土壤、重金屬、化學品等損害羣衆健康的突出問題,切實改善環境質量。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擴大湖泊、溼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2016【二】

同志們:

麗水地處浙江西南部,生態環境全國領先。近年來,我們努力踐行習總書記“”的科學論斷,牢記“畫好山水畫、念好山字經”的殷切囑託,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探索出一條麗水特色的`山區科學發展之路。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習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就把“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作爲“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他曾在麗水指示“麗水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住了這片淨土,就守住了‘金飯碗’”。我們認真學習、深入思考、深刻領會習總書記8次在麗水調研時的系列講話精神,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確定爲麗水發展的指導思想,既要建設好全國生態保護示範區,也要創建生態經濟示範區,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努力建設美麗幸福新麗水。

努力推動生態優勢更優。生態是麗水最大的優勢,被譽爲“浙江綠谷”、“華東氧吧”。我們在具體實踐中,始終秉承“養一方山水也是一種政績”的理念,謀劃思路和部署工作都以保護好生態爲基本前提,絕不拿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2013年11月,省委明確提出不再考覈麗水的GDP,既爲麗水的綠色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機遇,也爲生態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堅定了我們走綠色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大力推進經濟生態化,嚴格落實生態主體功能區規劃,將全市95%以上的區域列爲限制工業進入的生態保護區。加快推進生態產業集約集聚發展,全市開發區(園區)以及生態工業功能區規劃面積128平方公里,僅佔市域面積的0.74%,但生態工業園區主導產業集聚度達到60%以上。強力推進“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大力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全市森林覆蓋率高達80.8%,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98.9%,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長壽地區優質飲用水標準,去年PM2.5濃度最低僅爲9微克/立方米,全市生態環境質量連續10年穩居浙江第一、全國前列。

着力打造長三角綠色農產品基地。緊緊抓住國內特別是長三角一帶消費需求轉型的趨勢,利用好山、好水、好空氣和獨特的山地氣候,堅持生態化、標準化、電商化,大力發展高品質、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生態精品農業,加快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基地。

全力創建一批生態精品示範縣、示範鄉鎮、示範企業(合作社)、示範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和示範農產品(基地)。強化科技在農業中的應用,支援各縣(市、區)加快建設一批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和農產品加工園區,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和方式,建立生態農業要素資訊發佈和交易平臺,完善農產品交易市場和物流配送,加快電子商務在生態農業中的應用。

目前,我市生態精品農產品已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0個、浙江名牌農產品59個,浙江著名商標農產品62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22個;農產品網上銷售額超7.2億元,同比增長50%左右;麗水農產品佔了浙江供滬農產品的1/4強。

把生態旅遊業作爲第一戰略支柱產業來培育。發展生態旅遊業是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推動生態經濟化的最佳路徑。我們依託“國際休閒養生城市”和“中國長壽之鄉”兩塊金字招牌,圍繞建設“中國生態休閒養生(養老)第一市”,加快構建生態休閒養生(養老)產業體系,打響“秀山麗水、養生福地、長壽之鄉”的區域品牌。

圍繞建設長三角生態旅遊目的地,充分發揮好生態、文化、畲鄉元素,着力打造甌江沿線、千峽湖等體量大、內容豐富的核心景區,提升麗水旅遊整體影響力和美譽度。推進八大旅遊綜合體建設,已經建成4A級以上高等級旅遊景區16個,總量居浙江省第3位。自2000年以來,全市年旅遊總收入由不足10億元上升到去年的266.3億元,相當於GDP的比重也從4.5%躍升至27.1%,增速居全省前茅。麗水的生態優勢逐步變成了經濟優勢,正加快成爲長三角地區的“後花園”。

做大做強文化創意產業。爲了挖掘麗水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全力提升青瓷、寶劍、石雕“麗水三寶”的文化內涵,鼓勵相關企業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和技術,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造和提升,加快3D打印技術在青瓷和石雕兩大產業中的應用,助推培育“兩個百億文化產業集羣”。

以麗水萬象文化創意園建設爲龍頭,以古堰畫鄉、龍泉青瓷寶劍園區、青田石雕文化產業集聚區、雲和木製玩具產業基地等4個浙江省首批重點培育文化產業園區爲示範,建立和扶持全市十大文化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引導文化企業集聚集約發展。按照產業特色化要求,力爭較短時間內形成以工藝美術品製造業、文化用品製造業、文化休閒娛樂服務業等爲重點的文化產業體系。實施文化知名品牌培育工程,透過中國麗水國際攝影文化節、龍泉青瓷寶劍節、中國青田石雕文化節等平臺,加大文化產品推廣和品牌創建力度,培育國內乃至國際知名文化品牌。

麗水因綠色而精彩、因生態而美麗,是值得停下來,敞開胸懷深呼吸的養生福地;也是值得住下來,放鬆心靈養性情的長壽之鄉。我們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生態保護指數、綠色發展指數、民生幸福指數爲引領,以“五水共治”爲突破口,在保護好這片人間淨土,使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新的同時,讓麗水經濟更發展、百姓更富裕、城市更靚麗!

謝謝大家的傾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2016【三】

同志們:大家好!

習近平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著名科學論斷,是十一年前首次在浙江安吉考察時提出的。十一年來,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堅持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之路不動搖,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幹,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爲浙江大地的生動實踐,努力使浙江水更綠,山更青,天更藍,地更淨,民更富,省更強。

把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納入“八八戰略”並作爲浙江發展的總綱。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發展一路高歌猛進,但也隨之帶來資源能源消耗日益增加、生態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等問題。浙江作爲資源小省、經濟大省,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對這個問題,歷屆省委一直在思考。2002年6月,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建設“綠色浙江”。2002年12月,來浙江工作不久的習近平,在主持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時就提出,要“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建設‘綠色浙江’爲目標,以建設生態省爲主要載體,努力保持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在習近平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浙江於2003年1月成爲全國第5個生態省建設試點省。在2003年7月召開的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習近平把“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勢,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作爲“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併成爲指導浙江發展的總綱。

連續十一年實施“811”環境整治行動和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抓生態省建設關鍵要出實招,動真格。在習近平的領導和推動下,浙江先後實施“十大重點工程”、“811”環境整治行動和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生態省建設“十大重點工程”包括:生態工業與清潔生產、生態農業與新農村環境建設、生態公益林建設、萬里清水河道建設、生態環境治理、生態城鎮建設、下山脫貧與幫扶致富、碧海建設、生態文化建設、科教支援與管理決策等。接着,2004年10月開始實施“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8”指的是浙江省八大水系;“11”是指全省11個設區市和污染特別突出的11個省級環保重點監管區,目標是分階段推進,到2015年基本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環境質量與民生改善相適應,生態省建設繼續保持全國領先,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再接着,2005年6月全面組織實施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這項系統工程包括9大重點領域、9個一批抓手和100個重點項目,既有產業、企業、園區、社區、產品、項目等硬件,又有技術、政策、法規、體系等軟件,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循環經濟工作鏈。爲此,還制定循環經濟的地方性法規、建立國民經濟綠色覈算制度、省財政每年建立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等措施,目標是到2015年,全省循環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循環型產業形成較大規模,資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資源利用水平顯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等。

堅定不移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近年來,浙江針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度影響,針對經濟發展階段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深刻變化,針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增長已走到盡頭的現實,針對老百姓對“天藍、水清、山綠、地淨”良好生態環境的渴望,率先打出了一套轉型升級的“組合拳”。這包括:“五水共治”、“四換三名”、“四邊三化”、 “三改一拆”、“一打三整治”、浙商迴歸、創新驅動、市場主體升級、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七大產業培育、對26個欠發達縣摘帽和不再考覈GDP等,進一步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落地,推動生態省建設深入發展,以實際行動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努力實現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兩美浙江”。十一年來,浙江省委按照習近平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要求,圍繞建設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的宏偉藍圖,不斷濃墨重彩,添磚加瓦。2010年6月,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透過《關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強調堅持生態省建設方略,以深化生態省建設爲載體,打造“富饒秀美、和諧安康”的生態浙江,努力把浙江建設成爲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2012年12月,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透過《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紮實推進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現代化浙江建設的決定》,提出堅持走生態立省之路,深化生態省建設,加快建設美麗浙江。2014年5月,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透過《關於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定》。指出要堅持生態省建設方略,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實現天藍、水清、山綠、地淨,建設富饒秀美、和諧安康、人文昌盛、宜業宜居的美麗浙江。

十一年來,浙江從“綠色浙江”到“生態省建設”,從“美麗浙江”到“兩美浙江”,從“美麗鄉村”到“美麗縣城”,從實施“811”環境整治行動和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到實施轉型升級“組合拳”,從湖州成爲“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到杭州、湖州、麗水入選“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等,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之路的高度重視和敢於擔當的精神,體現了廣大幹部羣衆對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之路的高度自覺和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