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我與校訓的故事徵文(3篇)

學問君 人氣:2.91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許多人都寫過徵文吧,徵文的結尾要或緊扣開頭,首尾呼應,或重申觀點,再次點題,或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等。你寫徵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與校訓的故事徵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與校訓的故事徵文(3篇)

我與校訓的故事徵文1

校有校規,家規家規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到你家的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這些問題,同學們就會傻眼了。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風尚。所以,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國,相反則害己害人害社會。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麼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爲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裏傳爲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孃,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爲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裏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爲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爲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儘可以由着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爲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爲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我與校訓的故事徵文2

每當我們擡頭走進校園時,映入眼簾的是四個醒目的大字:日進日新!“日進日新”是我校的校訓,所謂“日進日新”,對於我們同學們來說,就是每天都要追求新的進步,每天都要有新的改變,追求新的發展。

今天同學們就做到了“日進日新”。參加升旗儀式時穿着整潔,隊列整齊,姿態挺拔。

其實要做到“日進日新”並不難。

比如,你今天在集會時隨便講話了,以後不講了,你今天就做到了日進日新。你剛纔下樓梯時走急了,走亂了,馬上進教室時走好了,你就做到了日進日新。你以前亂扔過垃圾,現在不扔了,你就做到了日進日新。你以前在學習上打折扣了,從今天開始你改正了,這就是日進日新。

在課堂上你今天又舉手了,是日進日新;在校園你制止了別人的一個壞行爲,是日進日新;在家庭你學會分擔,學會感恩,學會報答,是日進日新;在公共場所你主動跟熟人打招呼,是日進日新。在創建文明城市期間你懂得了許多規範,如果能一直遵守下去,你就出色地做到了日進日新。

那麼怎樣要求自己做到“日進日新”呢?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爺爺曾經教育他的學子要做到“每天四問”,那麼作爲學生我們就要努力踐行他的諄諄教誨,圍繞“日進日新”也要堅持做到“每天四問”。哪“四問”呢?

第一問:自己的身體有沒有做到日進日新?

第二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做到日進日新?

第三問: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做到日進日新?

第四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做到日進日新?

同學們,每天追求一點小的進步,小的改變,一星期,一個月,一學期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變,很大的進步!謝謝大家!

我與校訓的故事徵文3

校訓是一所大學精神氣質的凝練表達,是辦學理念和辦學原則的集中概括,它既凝練了一所學校的辦學宗旨與辦學特色,又承載着與時俱進的校園精神。校訓與傳統文化一脈相承,作爲一種無形的'力量,成爲校園文化的“點睛”之筆,是學校形象的主要標誌。堅守和傳播校訓,是大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青年學子中落細落小落實的有力抓手。

按理,學校就是學習,學習嘛,就得吃苦,“勤奮、吃苦”不就是學校的校訓?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因爲,人有不有用,成不成才,往往並非光看成績,更主要的,也許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所以,同樣是學校,卻各有各的校訓,它體現一種教育主張與理念,有較強的思想性。它反映一個學校的教學目的——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只有學校首先有“思想”,有目標,她教出來的學生纔可能有思想與朝那個預期的目標奮進。校訓,爲一個學校的師生所共同遵守的行爲準則。

而且,世界上著名的學校,她的校訓也往往不同一般。可見校訓的重要。哈佛的校訓是這樣的:讓你與柏拉圖爲友,讓你與亞里斯多德爲友,但更重要的是與真理爲友。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代表哲學、智慧、傳統,但哈佛更看重真理,追求學術自由。北大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校訓,她的校訓有四個版本,但蔡元培的“思想自由、相容幷包”一直是北大師生心目中的“校訓”。清華的校訓取自梁啓超1914年在清華題爲《君子》的演講: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意爲君子自勵猶天之執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君子接物,度量寬厚猶大地之博,無所不載。北師大的校訓則爲:學爲人師,行爲世範。意思是所學足爲後輩之師,所行應爲世人之範。

這些校訓,都有個性,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大話、套話。所以它與它所屬的學校的特徵也很吻合,這幾個學校之間顯然是不能互換的。

我一直以爲有個性的校訓只能是可以進行個性教學的大學才配有,一般的中小學恐怕就只有千篇一律的基礎教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便足夠了。豈料一天,湘潭市一中的圍牆上就貼出了一條顯目的“校訓”,其中“志向高遠、人格健全。”兩句讓我感受頗深。覺得這是很現實,很必要的“校訓”。

據調查,中學生中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理想是當官,這種志向顯然不叫“高遠”,因爲他們當官的目的非常明確,是看中了官的特權。而人格健全,則起碼應該是遵紀守法,有道德,講公德,應該有正義感、責任心、同情心,要懂得羞恥與臉紅……而這些正是我們如今所缺失的。

我突然覺得這是一條通用的校訓,它不只是適用於所有的中小學,同樣也適用於所有的大學。

因爲只有人格健全的大學校長,纔不會校中辦校,纔不會高價賣指標來千方百計收學生的錢;只有人格健全的教授,纔不會剽竊別人的論文……大學生不認真學習,考試作弊之風盛行;不關心國家大事,貪圖享受;我們只聽說捐助寒門學子,就沒聽說過寒門學子學成以後報效社會;大學生花父母的錢不心疼,攀比手機、名牌衣服,攀比高消費;浪費糧食不心疼,飯菜倒得到處都是,饅頭咬一口就丟掉了;不講衛生,紙屑垃圾隨手扔,有的大學的走廊上比牛欄屋還髒……這些,體現的當然不是一種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是做人的前題,缺了這一點,再有天大的本事也於社會無益,所以,將它放在所有學校的校訓前面,讓師生們朝此努力,中國方有希望。

TAGS:徵文 校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