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熱門】徵文作文集合七篇

學問君 人氣:2.08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徵文吧,徵文一般都具有精彩的開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你所見過的徵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徵文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徵文作文集合七篇

徵文作文 篇1

家,一個簡單的名詞,卻無時無刻不讓我們魂牽夢縈。家裏有太多太多我們珍貴的回憶,家裏更有着那麼些人,讓我們如此迫切的去感恩!

又是一年母親節,我相信過過兩年大學生活的我們對母親已經不再只有依賴與崇敬,更多是還是如何去感恩!那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就是想把所有好的東西都買給父母,不想讓他們再爲了自己而奔波勞累,不忍再看她們那若隱若現的白髮還在焦灼的稻田中、老闆的苛刻下、或是社會的勾心鬥角中滄桑的閃爍!這一天,我們心懷感激,回憶從前。母親的容顏伴隨着我們的成長日漸蒼老,她的腰脊要彎了,她的雙手更乾燥了,她的腳步略顯慢了,她的身材不能再保持的跟以前一樣婀娜了……但是,母親的愛在我們心中更顯深沉了。我們承受着母愛的滋潤,感受着母愛的甘甜,享受着母愛的無私!可曾記得,兒時在母親的呼喚聲中,我們依依不捨的從夥伴堆裏爬出來,緊接着還有着母親無奈的責備;可曾記得,飯桌上靠近身邊的都是自己愛吃的菜,我們在母親的目光浴下享受着美食;可曾記得,母親爲了自己兒時的不懂事與胡鬧,費盡心思苦口婆心的教導與勸戒……

我們長大了,懂得感恩了,更加懂得如何去感恩了!母親真正要的是什麼,我們都知道,不是什麼物質利益,而是一張幸福快樂滿意平安的人生答卷!就讓我們滿懷激情爲感恩母親而努力奮鬥吧!

——餘琪

徵文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叫祁東,是南方的一個山水小城。祁,意爲盛大;東,指東方。

上了中學以後,在家的日子日漸稀少。每次放假回家,若要出門上街,我從不坐車。我過觀音橋,我繞交通島,我走四方井,我穿無名巷,只爲了多聽聽可愛的家鄉話。

我們不說太陽,只說“日頭”,“日頭真大啊!”我們也不說月亮,只說“月光”,“月光好亮啊!”不像國話說月亮好亮,就略顯重複了。

年輕男孩子,我們叫“後生”。“姑娘”在我們的字典裏不是女孩兒,而是“小姑”。這個意義值得一說,在唐代,尚未見有此稱呼。宋代之後纔出現,與姑母或者小姑同意。清代將“姑娘”作爲未婚少女之稱。而家鄉話卻保留了小姑的意思,流傳至今。我們叫兒媳婦女婿時,是跟着兒子女兒叫的。把“兒媳婦”叫成“媳婦”, “女婿”叫成“郎”。“郎”字可真雅!還有一個稱呼,相信大多數年輕人都沒怎麼聽過。我也是隻聽爺爺奶奶那一輩這樣說起,那就是“娘子”。其實以前我們稱呼他人老婆或介紹自己時,都是說“這位是某某某娘子······”“我是誰誰誰娘子······”。現在的祁東話有些詞兒被替換成普通話也就是北方官方方言的常用語,實是可惜。

我們不說慢字,只說緩。送客時說的是“你緩點走啊!”中午也不說中午,說“晌午”, “吃中飯”我們說成“吃晌飯”。“晚飯”呢,我們說“夜飯”。所有跟“天”有關的字眼我們成“日”字,比如:“今日”、“明日”、“後日”、“大後日”, “一日一日”······我們習慣說熄燈,而不是關燈,一般都是說:“把燈熄了!”就像回到了秉燭夜遊的古代。蠟燭只能用“熄滅”兩字,不是嗎?到了傍晚,我們會說“天色暗了”,而不是“天色已晚”。想想也是,色彩怎麼能用早晚來形容呢?“圍巾”二字,我們說的是“頸帕”,意爲“頸邊的手帕”。不得不說,家鄉話是很形象的。我們還會把“天亮了”說成“天光了”,“天光”二字總讓我情不自禁地吟起“天光雲影共徘徊”。說“不搭理某人”,家鄉話是“不齒某人”,取今漢語已不常用的“齒”字動詞意義:談說,重視。而古語就比較常見,如“齒及”,“齒牙餘論”。

“無關緊要的話”翻譯成家鄉話是“零碎話”,“男人女人”的家鄉話是“男客女客”(雖然這個用家鄉說不太好聽,但寫出來倒是覺得客客氣氣的)·················(各位兄弟姐妹,還有哪些你們想到了就給我評論裏添上啊,我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了呀!)

跟來自江蘇的幾位大學好友聊起各自的家鄉話,江蘇話更是古韻悠長。她們把英俊男孩兒稱作“體面小官人”,怪不得白娘子和小青都叫許仙“官人”呢!男孩子一聽女孩子叫自己官人,估計骨頭都酥了吧~說“飯吃得真舒服真不錯”,她們的版本是“吃得真寫意”。

祁東話千迴百轉,時而溫柔似水,時而熱烈如火。我深沉地愛着我的家鄉,我的家鄉話,我的家鄉人。

徵文作文 篇3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一個人取得的成績往往取決於性格上的偉大。”而構成我們個性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好習慣。好習慣養的越多,人的能力就越強。養成好的習慣,就如同爲夢想插上翅膀,它將爲人生的成功打堅定下的基石。

在學習方面,我也有一些比較好的習慣,比如對待作業一絲不苟。每天,老師佈置的作業我都要保質、保量地完成,字型也十分工整,一筆一劃,清清楚楚,從不寫連筆字。就連我的摘抄本也是如此。每次我在摘抄的時候媽媽總是埋怨我寫的太多了,密密麻麻的,整張紙沒有一點空白的餘地,還說我寫得太過工整,讓我練隨手字。可我總不聽媽媽的,總是振振有詞地說:“字如其人,像我長得這麼漂亮的人,哪兒能寫醜字呢?”所以,我會一直堅持用最漂亮的字來書寫。在學習上,我的另外一個好習慣就是每學期都會準備一個“錯題本”,把作業裏面出現的錯題和遇到的難題都記錄在這個本子上,不僅如此我還會在每道題的旁邊寫上錯題分析,然後把正確的答案寫在後面。到了學期末,我只拿出這個錯題本複習就行了。這樣不僅能查漏補缺,還能更好地幫助我鞏固知識,提高了我的學習效率。複習也是我一個很好的習慣,每天揹着書包回到家時,我第一件事情不是急着開啟書包寫作業,而是靜靜地坐在書桌前回憶老師今天所教的內容。孔聖人說:“溫故而知新,不亦樂乎?”遇到疑惑的地方我會再開啟課本複習一下。如果有時間,我還會把有關的題目再做一遍。要是不這樣做,我心裏就覺得不踏實,總覺得少了些什麼,空空的。做完這些我纔會拿出作業本認真地答題。就這樣,我久而久之就養成了這個好習慣,使我的成績在班中名列前茅。

在文明禮儀方面,我覺得自己做得比較好的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講普通話。這學期,學校開展了“文明禮儀進校園”的活動,倡導大家在學校、在家裏都要說普通話。開始我有點不好意思,覺得下課了還說普通話有點彆扭,可是看大家都在說普通話,自己也就自然地用普通話與同學交流。慢慢地,我開始喜歡說普通話,覺得說普通話是件高雅的事情,甚至在家裏與爸爸媽媽說話用的也是普通話。現在,我認爲說普通話不僅可以提高一個人的修養,還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鍛鍊自己的語感,不是嗎?

人們常說:春種秋收,播下一個行動的種子,便會收穫一個習慣的美好碩果,所以,讓我們將好習慣的種子埋下,用恆心去澆灌,就會成就我們生命的精彩,成就我們生命的輝煌,讓我們演繹出我們人生中最精彩的一面獻給人

  “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而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燦爛的一枝。千百年來,人類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斷擴展着對神氣大自然,對奇妙的科學以及對人類自身的認識。在永不停頓的對未知領域的探究中,人類建構起了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

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嗎?動物爲什麼要冬眠?哥德巴赫猜想是什麼回事?我們能不能跨越時空?這些問題一直伴隨着我,爲了解開這些我不懂的“迷”我選擇了《學生探索百科全書》,我希望它可以給我帶來這些我不懂得的問題的答案。 科普讀物讀後感這本《學生探索百科全書》共分爲三章——自然探索、科學探索和歷史探索。三章的排版都做的很好,讓讀者很容易便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三章都按照各自的特點分爲若干節,各節在結構設計上均採用場面宏大的主圖以及精彩紛呈的配圖以增強視覺衝擊力,讓讀者在準確的文字描述、嚴謹的原理揭示中愉快地踏上新奇的探索之旅,輕鬆地掌握的百科知識。 讀過這本書之後我深深感受到了它對我帶來的好處。

首先我在第一章的自然探索中,我瞭解了來自宇宙深處的資訊、漫長的生命之旅在第二章的科學探索中,我瞭解了無處不在的黃金分割、四色之迷、尋找“幽靈粒子”、我們能不能穿越時空……等等等等,這些知識又是我瞭解到了科學,學會了科學的方法,科學的理論,科學的發展,科學的分析這些重要的東西,並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聞異事我也可以透過科學說法來解答他,這些知識都豐富了我的生活經驗,讓我不斷的健康成長。

在第三章的歷史探索中,我瞭解到了絲綢之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埃及豔后、金字塔工程……等等等等。歷史使人明智,因爲了解歷史,可以學習前人的正確做法,並且改到自己的錯誤作風,這樣可以使人們在成功的路上少一些坎坷,爲自己鑄造一條平平的道路

看吧!一本知識讀物給我們帶來了多麼大的益處,在這個講究科學的時代,如果我們不多學習一些有關科學的知識的話,我們肯定會被這個時代所漸漸的遺忘,我們只會一點一點的落後,選擇一本好的科普類讀物吧,相信它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穫!

徵文作文 篇4

興化,我的家鄉,她有着二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自然風光之秀美,人文精神之豐盈,經濟物產之富饒,令人讚歎!而盛名的“昭陽十二景”“昭陽八景”“昭陽六景”更爲這條光豔的錦緞上添上了五彩繽紛的花朵,讓人愛之更愛!身爲興化地方人的我,早就想一睹這些美景的風采。

現在,我們班作爲年級第一個班級團隊——七(7)班,率先走出校門,探訪興化各個名勝古蹟及旅遊景點。

四牌樓

四牌樓是我們本次課題活動的第一站,它距離今天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來到這一景點,我們先是翹首仰望,後平視細察,再低頭俯看。那天天公作美,好像也是爲了慶祝我們第一次出行,太陽曬得我們暖洋洋的,相信四牌樓的心裏應該也是暖洋洋的吧!或許,400多年來,還是頭一次有這麼多孩子們來到它的懷抱下,撫摸它,瞭解它,感悟它吧!我撫摸着那四根被時光啃得斑斑駁駁的石柱,擡望着那頂上47塊匾額,八隻朝天的方角,一時,萬千的感慨化作一句無言,只得佇立在它的身邊,聽它把小城的一段歷史輕輕訴說……聽它把自己的歷史慢慢道來……

玄武靈臺

玄武靈臺,這座擁有着七百多年曆史的建築依傍在悠悠的海池河畔,河堤邊有一條長長的小道。還記得去年春天,同樣是走在這條小道上,身邊綠樹如煙,低頭俯看河水,水裏有一個和堤上一樣的空間,同樣,畫中畫裏,也有一個小人,在尋覓春跡……還在回憶着,乍聽到一支二胡曲兒,隱約還有個聲音夾含在其中唱戲曲,大家終於找到了聲音的來源——海光樓。大家爬上不高的青灰的兩層樓,便到了。此刻,樓上聚集着許多老人,他們或則演奏樂曲,或則上中間唱上一段,或則坐在門檻兒邊的小凳上,好不樂乎,看得到,他們的笑容似菊花般綻開,真的美極了!老人們辛苦了大半輩子,到了老年時段,再慢慢享受,慢慢回味,總給人一種舒適之感……不僅利於老人,連孩子們,中年人,哪怕是小貓小狗之類的寵物都愛上了這個迷人的地方。古樸的玄武靈臺,亙古不變的不是外表的莊嚴,而是親近,融洽與和諧……

多樣的興化,多彩的興化,多味的興化,卻總是愛你,興化!

徵文作文 篇5

學校,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是我們記憶中永遠無法忘記的聖地。時間會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痕跡,學校年復一年地以她博大的胸懷接納着我們這些從不同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們。她兢兢業業地培養着我們,認認真真地傳授着知識,讓我們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使我們成爲德智體全面發展,建設祖國未來的接班人。

學校校愛我們,我們也愛學校。因爲愛,我們就有責任,有義務保護這裏的一草一木,維護學校的集體榮譽,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爲學校爭光添彩。

學校就像是一個大家庭,教師們就好比是和藹可親的長輩們,同學們就是親密無間的兄弟姐妹。如果沒有了教師,我們就失去了方向,偏離了航向;沒有了同學,就如同生活裏失去了陽光,歡樂中沒有了笑語。大家的歡聚,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燦爛,這裏有我們人生中的輝煌時刻,有我們迎接社會的起點。那麼,我們就應該手牽着手,爲我們的母校增光。

曾經在學校裏經歷過的一點一滴都會成爲我們日後回憶中綻放在夜空裏燦爛的煙花,雖然短暫卻能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永恆的美麗。朗朗的讀書聲吸引了我前進的步伐,不禁想要隨着他們讀書的節奏,細細品味着那些音符的意蘊。我們肩負着希望,心懷着夢想在書海里遨遊,每個人都在拼搏着,爲理想而戰。在教室裏,我必須緊繃着,因爲競爭太過激烈,但因爲是奮鬥,所以我快樂。太過匆忙的腳印上撒下了汗水。

柳條被風輕撫着,擺弄着腰身,洗墨池邊駐足,看着那一層層被激起漣漪的不再平靜的河面。思緒萬千,內心那份柔軟突然變得特別溫熱。圍着長長的石子路裝了一圈又一圈,心裏卻沒有感覺到疲憊。此時,一圈一圈的腳印進行着單曲循環……

有着天之驕子的學校,競爭太過於殘酷,然而結束所帶來的傷痛只能也只有我們自己。“甘雨樓”,我喜歡這棟樓的名,所以在我傷心,失意的時候會想到它的頂樓去。有時候在想,如果我恐高,是不是不會上來?答案是我依舊會上來。在我看來頂樓的風很大,很安靜,樓下的人顯得很小,無論是俯視還是遠眺感覺都是好的。找到一個好的位置駐足眺望,靜靜地看着心裏的委屈和不滿會消逝在風裏。很多時候在想,從這裏跳下去會怎麼樣?三點一線的生活會束縛着叛逆的我們,時間久了會累。腳印不再如此之多,因爲只想找個地方停留?

樹木成蔭的曠地,鮮花簇擁的花園,整潔乾淨的操場,高聳入雲的樓房——這就是教育的搖籃。

學校與它教育的真諦互相吻合,激勵着我們發憤圖強。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學校以博大的精神容納着從四面八方因緣份而相聚的同學,並用它淵博的師資將一羣不同背景、不諳世事的孩子們教育成意氣風發的青少年。它毫無怨言,盡職盡責的工作,並看着學生們循序漸進,日有所學,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棟樑之材。

學校是我們洋溢幸福的地方。在學校,我們無憂無慮,熱情奔放,在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中,我們逐漸明白了自尊,自愛,自強,也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幻想,對未來的生活有了憧憬和希望。未來的路也許曲曲折折,泥濘不堪,但至少我們現在似懂非懂,面對危機四伏的險境,我們會默唸堅強,無所畏懼,一步一步地踏向希望的前方。

學校使我們活力四射,卻忘不了教師的`教導。教師們用粉筆寫活了立體的人生,用重複多次的叮嚀激活了大家的神經,用熟悉的動作上演了學習的動力。我們中學生,則是一個國家建設的後備軍。而調節隊伍的,理所當然是教育的搖籃——學校。

徵文作文 篇6

朝陽似火的少女,離開美麗的家鄉,懷着崇高的理想,邁着歡快的步伐,“啊——啊——”我們唱着歡快的歌兒,來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方。

那是解剖室,刺鼻的來蘇浸泡人體的各種器官。好奇的少女,踮起腳尖,窺視那肌肉神經血管。“哇——哇——”我們嘔吐啦!來蘇氣味被呼吸進入血液循環,嬌嫩的胃腸經不住怪味的搗亂,好幾天進食不正常。爲什麼?爲什麼我們要選擇這一行?

老師發現了姑娘細微的變化,上課的時候特別關注她,夜深了還會像母親一樣教育她。孩子啊孩子,你不要憂傷,不要害怕,我們都是從這裏出發。不知道身體上有些什麼,又怎能握住病人的手,仔細觀察病情變化?那些骨頭、肌肉、神經、血管,還有各種內臟,有些什麼生理功能,什麼是病理變化?還有藥物如何發生作用,都離不開護士的勤奮和熱愛。只有學好了解剖、生理,才能理解生化、病理,要想在臨牀上獨當一面,必須掌握臨牀各科的多種疾病。人是一個整體,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相互聯繫。身在醫院,需要懂得倫理、教育、溝通、合作、關愛、責任等各種知識和技術。假如你剛開始學習,就受不了來蘇氣,對護理專業失去興趣,那麼,你選擇其他專業,也會遇到類似的矛盾和場景,使你成不了器。

哎呀,這麼多道理在裏面,我何時才能走出校門,跨進醫院?敬愛的老師,您的言傳身教勝過千萬兩黃金。每一節課沒有白費,每一天操練都會有進展。實驗室、示教室,還有臨牀實習,哪一項不是在您的悉心教導下反覆實踐,熟練於心。先從自身開始,互相在同學身上練習,然後再在病人身上實踐,接受老師、同學及病人的考驗。不能在真人身上試驗的心肺復甦等技術,也要反覆在模型上操練,直到牢固掌握爲止。

人類是至高無上的動物,因爲有思維,所以主宰整個世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對任何人都如此。走出校門,來到醫院,以病人爲中心的整體護理,離不開合格的護士。現代社會,你拿什麼來證明自己?唯有考取執業證,獲得選擇專業工作的資格。護士的職責是維護生命、解除痛苦、恢復和增進人類健康。無論在那個地方哪級醫療機構工作,無論工作多麼髒和累,無論待遇多麼低微,無論別人選擇何種手段賺錢,護士的愛心永遠不能改變!

從國家分配走上自主擇業,護理工作進行了各種改革。功能制、責任制、整體、優質護理,三基理論是不能遺忘的根本。各種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的培訓和掌握,需要我們擠時間、樹信心、有恆心、負責任地把握機會,克服一切困難和挫折。適應社會需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是每一個護士必須明白的道理。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從高中(初中)進入醫學院校學習,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臨牀實習,我們已經掌握了爲人民服務的本領。如何把病人當親人,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負白衣天使的使命,把“南丁格爾”的奉獻精神發揚光大,是所有在職護士、在校護生以及全社會各界人士,值得深思探討的社會問題。

知我者,相伴而行。不知我者,無冤無仇。堅守病房,踏實工作。盡力而爲,奉獻愛心。精誠合作,共同提高。人人滿意,社會和諧。護士以醫院爲家,走遍社會各個角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實現美好人生價值。爲人類健康做出貢獻,贏得謳歌!

徵文作文 篇7

“廿八餈、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日曆進入臘月,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濃。人們趕完年集、清理完屋裏屋外的蛛絲煙塵,家家戶戶便開始趕製過年吃的美食。

我的家鄉地處閩中,山區盛產稻米,鄉親們每日三餐以米制品豐富胃腸,卻也有滋有味。

我們家每逢廿八就要打餈粑,廿九要做米粿祭祖。吃過年夜飯,一家人還要圍爐炸豆腐、炸餈丸。竈膛裏的火種會留着慢慢燒到“第二年”,於是就有了“廿八餈、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這個童謠。

米粿是用粳米打成的。把粳米蒸熟,再倒入石臼中搗爛,粳米色白如脂玉,嚼起來韌性十足。然後雙手並用搓粿丸,動作像打太極拳,小時候我們跟着大人們學得不亦樂乎。

如果在打米粿時,加入蔥花以及被香油爆炒過的鼠麴草,那便成了鹹香的綠粿。摻紅糖一起捶打,叫甜粿。把粿團塞入錫模,拓出來的形狀如鈴鐺,再疊成寶塔樣子,名曰“蠻頭粿”。

山裏起霧了,接着又下了霜,當太陽從陰霾裏跳出,把天空的底色烤成青花瓷色時,年近了。這時,母親會跟伯母一起,把磨好的米漿壓成團,然後在篩子裏搓揉,那一顆顆珍珠粉粒,便落下了篩眼,曬滿了院場。

村裏過年有互贈米粉的習俗,《清嘉錄》謂之“送年盤”。蘇軾在《饋歲》裏寫過:用春出的米磨出面,做一些米麪之食送給鄰里鄉親賀新年,這個米麪就是米粉。米粉製作比米粿和珍珠粉複雜,米漿擠壓成粉團,而後蒸熟了在石臼裏捶打,再把粿團壓出粿條來,需要入鍋反反覆覆煮。

民間“慶賀多尚彩聯,賓宴不離紅蛋”,那酒糟染紅的雞蛋,是年節飲食的標配。年夜飯五花八門,米粉上桌如玉縷金絲,在盤中交織纏綿。長長的細條,搭上蔥葉和佐料,色彩明快,給喜慶的家宴增添了無限溫暖。

母親在年夜飯後生火熱油,我們兄弟姐妹圍在竈臺前,跟着炸餈丸。炸餈丸要用糯米粉拌上白糖捏成柱狀,一段段掰下來放到油鍋裏,銅錢般大小的丸子炸熟後呈古銅色,寓意大富大貴。餈丸皮脆裏酥,香甜可口,起鍋後甕藏,防止黴變。

村人待客如同小說裏的梁山好漢,崇尚大塊吃肉與大碗喝酒。家家戶戶自釀紅酒數缸,然後在過年時每人三碗,敬遍所有賓客,直至一屋子的人都面紅耳赤。那紅酒綿柔香醇,並且甘甜爽口,許多人飲後拍手叫絕。倘若有朋自遠方來,性情豪爽的鄉親,就會忙不迭地開壇倒酒,那持久的凝香隨即沖天而起。那白瓷碗中春光瀲灩,火紅的瓊漿如江波映日,滌盪胸腔。酒未入腸,人便陶醉。

生活的習慣形成了節日文化,一道道美食築就一個個節日的內涵。時光在流逝,人們的生活方式在變化,但傳統的年味在老百姓們歡樂的笑聲中繼續拔節成長!

TAGS:徵文 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