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改精選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3W

——政治課與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改精選論文

在課程改革的大潮中,當教師們用新課程的理念重新審視傳統政治課的教學時,不難發現:傳統的政治課堂因過於追求應試、片面強調知識的灌輸和道德行爲的訓練,而忽略了學生作爲個體本身的情感需求,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也疏離了我們的現實生活。而新課程與以往的課程相比較,最重要的是教育觀念的轉變:力求從根本上扭轉應試教育的局面,既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又強調爲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空間。尤其是更加貼近生活了。如 從名稱上:必修一 《經濟生活》;必修二 《政治生活》;必修三 《文化生活》;必修四 《生活與哲學》。尤其是在哲學中,一開篇就提到了生活處處有哲學。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只有透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真正成爲教育。”因此,把政治課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是順應新課改,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是讓政治課堂迴歸生活的必然要求。

怎樣“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在思想政治課中體現“生活”的理念,提高課堂質量,滿足學生對“各種生活的關切”?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對思想政治新課改的認識。

一、教材生活化

1.教學目標:向多維目標轉變

以往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以知識爲本位,過分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目標看作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有時雖然在教學目標上也注重能力的培養,但注重的也是掌握、理解、分析書本知識的能力和解題的能力。因此教師也只是填鴨式的灌輸。新課程貫徹了生活的理念,教學目標的設計從一維轉向多維,不在單一注重知識和能力目標培養,還要求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個方面培養。

尤其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透過課堂各種探究活動,讓學生透過親身參與探索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關注社會發展,樂於學習,熱愛生活的積極、健康、向上的人格。

2.教學內容:從“書本化”轉向“生活化”

以往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特別強調教材內容的灌輸,學生學習就是爲了習得教材中的內容,這樣學生好像就是爲了分數而學,爲了教材而學。而且以往教材中的教學理論深奧,教材雖比較條理但卻死板、脫離生活實際。雖然爲了說明這些教材中的觀點,也列舉了一些例子,但這些例子過於理想化、成人化,與學生的周邊的現實生活有着較大的差距,很難產生共鳴。例如:以前《經濟學》部分中關於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係、價格與供求的關係。雖然作爲重點大篇幅介紹,但是無法與生活溝通,這樣學習下來學生只是死記住了那些理論和知識點,但卻不能與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相聯繫。

新課程改革後的思想政治教科書給我的最大體會應是:從原來的“死的、浮的、靜的、讀的”變成了“活的、真的、動的、用的”。新教材更加聯繫生活,例子也更有價值。例如:《經濟生活》的教材安排上,不再像以前教材那樣,一開始就講經濟學的理論,而是從我們生活中的常見的消費現象入手,引起學生對經濟的興趣。尤其是講到“價格變動的影響”這一章節時,新增加了“替代品”、“互補品”等概念,對於學生和老師來說,雖然都是新內容,但是非常貼近生活,因而也非常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3.教學策略:創設生活情境,引導體驗感悟

創設問題的情境是激發學生興趣,啓迪學生思維的重要環節。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新教材給了教師許多創設問題情景的機會。(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動,這是與以往教材的一個很大的不同點)這樣教師就能以幽默生動的語言、精彩的故事、豐富細膩的情感開展趣味性教學,使學生不但善學而且樂學。記得2006年在江蘇省南通市南菁進階中學召開了《江蘇省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改革研討會》上聽過一堂示範課,課題是《依法納稅》,教師的創造性發揮的很好,創設了4個巧妙的情景,把學生從課堂牽引到生活中來,親身去體會爲什麼要納稅?如何樹立納稅義務?尤其是課堂最後開設了一個探討活動,讓學生自己設計進行稅收宣傳。把整堂課引向高潮,這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教學的實效性。

二、教師的能力要求

思想政治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時代性,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處理好理論與實際的關係,堅持杜絕脫離實際的空洞說教。新課程改革,使教材更加條理化,生活化。知識的容量也更大,更新。因此,對教師的要求也應該有所提高。

1.注重資料積累,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新教材增加了許多新內容,這些新內容往往與生活非常近。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積累。應該建立“教學資料檔案”,需要時從中提取,方便快捷。利用資料,逐步使教學做到有理、有據、有趣,使學生對政治課願學、樂學。

2.創新教學方法

缺乏吸引力是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要問題之一。如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動力不足,教師教育觀點、教學方法陳舊,不少教師沒在教學上下真功夫,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課教學失去了吸引力。這一局面不扭轉,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目標的實現都無從談起,我們必須正視這一點,在教學中應始終把增強吸引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爲此,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探究教法,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才能更好地承擔教書育人的重任,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達到新課標的教育教學目的。

《課程標準》第一次提出了教學“活動建議”,明確指出“課堂的知識教學要與課外的實踐活動結合進行”,要求教師“應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觀、社會服務,以及引導學生蒐集名言、諺語、格言,舉辦展覽、壁報,觀看電影、電視、錄像等活動,並安排高年級學生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總結等”,《課程標準》中的這一規定爲政治課教師改進

、豐富教學內容指明瞭方向。無疑,社會實踐活動內容的增加,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既有利於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吸引力,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

3.實現教學手段多樣化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大多數情況下還是使用延續了多年的黑板加粉筆的方式。這樣,即使教學內容很豐富,素材也是來源於生活的,但長此以往也很難引起學生的探究學習的慾望。事實上,思想政治課的內容都是來自於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和學生自身的生活的,是對生活的提煉。生活化的素材有時是簡單的語言很難再現出來的,學生也很難獲得生活上的體驗。這時如果我們藉助於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創設一種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獲得生動、真實的生活感受。使平淡無其的“文字”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就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他們的興趣,從而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

與以往的舊的課程標準相比,初高中的《課程標準》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用具的選擇”問題,要求教師“要恰當地使用電影、幻燈、照片、錄音、錄像及計算機等教具輔助教學”,爲思想政治課教學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出了方向性要求。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決定了它的教學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各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就必須學習一定的抽象理論知識,而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要使他們理解並能運用這些理論知識,並非易事。電化教學的使用,方便了教師的同時,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從而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如果政治課教師能運用多種手段、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那麼對於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吸引力,提高教學質量,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和諧的師生關係

1.善於激勵,增強學生的積極性

民主、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有利於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的創設,也有利於學生情感的遷移,使學生樂於接受教學內容。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應該以表揚激勵爲主,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感中學習。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和諧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礎上的,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善於抓住時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具體到教學過程中,應多給學生以激勵和讚揚,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是經過教育實踐經驗和心理學證實的正確的教育行爲準則。爲了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吸引力,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善於運用激勵藝術。

2.鼓勵探索 引導學生勇於實踐

以往的教學,一般侷限於書本和教室,教學空間單一、封閉,教學時間固定,隨着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生活化,教學環境也從以前的封閉、專制向開放、民主轉化,這就必須要爲學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間。因爲認識的最終目的是爲了指導實踐來改造世界,實踐活動能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增強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因此,教師應善於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應該鼓勵學生透過開展社會調查、公益活動、社會服務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個性品質——社會責任感、協作意識、競爭意識、獨創意識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等。如去年我校爲鼓勵學生社會調查,專門組織活動去上海科技館進行參觀,學生們的興趣很高,還主動地分成了小組,並撰寫相關調查報告。從論文看大部分學生思想高度重視,調查態度認真,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並進行了積極的思考。

結束語:教育不僅僅是能力的強化,教育的目標是“樹人”,是讓人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教師只有正確定位,運用巧妙的教學策略,才能讓教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又迴歸生活。惟有這樣,也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