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物流專業課程設定的思考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9W

摘要 物流人才是我國21世紀最緊缺的12大類人才之一,目前的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發展較晚,課程建設尤爲迫切。本文提出了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課程設定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闡述了物流專業課程設定的定位和基本要求,最後提出了物流課程設定建設的路徑。

高職物流專業課程設定的思考論文

關鍵詞 高職教育 物流專業 課程設定

近年來,在世界經濟加速發展的前提下,物流這一新興行業在中國迅速發展起來。同時,企業對各類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市場對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國內各大中專院校、培訓機構等對物流教育紛紛開展起來。物流專業是與實踐聯繫非常緊密的專業,在讓學生學習物流理論的同時,怎樣透過實訓或實習,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育出新型的物流專業化人才,已成爲現代物流教育所急需解決的問題。

從我國發展較早的高等院校物流專業建設歷程來看,許多院校都是從物資管理、交通運輸管理、商業儲運等專業發展演變而來的,物流職業教育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存在許多問題。目前,我國物流教育明顯滯後於西方發達國家,與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對物流人才的客觀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尤其表現在培養目標、課程結構和教學方法等方面。

本文就高職院校透過如何合理、科學的設定課程,以培養出適應現代物流企業的人才需求做較爲深入的分析。

(1)科學、合理地進行高職物流人才市場定位是設定課程的先決條件。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市場定位的實質就是找準自己在社會和高等教育前進過程中的發展空間,以及自己在發展過程中的相應位置。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定位包括辦學理念、目標、層次、類型、教學、佈局、運作、管理、規模等方面,每個方面都有一定的選擇範圍與空間。其中,辦學目標、類型與層次的定位是高職教育定位的基本方向。高職院校物流專業的教育層次定位,既區別於中職又不同於本科,決定了其培養的畢業生與本科生相比,在實踐能力等方面應該具有明顯的優勢,與中職生相比,在綜合素質和掌握技能的深度上要有明顯的特點。所以,在高職物流專業教學建設中必須強調對學生綜合“實訓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這是學生掌握專業綜合核心技能的重要一環,也是學生面臨就業時所擁有的獨特優勢。

爲弄清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定位,我們還要把高職教育與培訓及職業資格證書教育作比較。高職教育指的是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屬於學歷教育。高職院校是實施高等職業學歷教育的法定機構,不是進行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的組織,要與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區別開來。目前,高職教育中普遍有着一種誤區,很多高職院校把職業資格證書作爲畢業的必要條件,片面強調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聯繫,而忽視了二者的區別。在理論教學中過分強調“必需、夠用”原則,降低教學要求,使學生未能掌握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業基礎知識;在實踐教學中,用職業技能鑑定大綱取代實訓大綱,忽視職業能力的培養。

(2)明確高職物流專業課程設定的基本要求是科學設定課程的必要條件。①課程體系要強調理論知識的針對性、實踐技能的應用性。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的特點,以“應用”爲主旨來構建課程體系。理論課程要針對專業平臺,強化支撐作用。實踐課程要透過實驗、實訓、實習等不斷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要和產業部門配合,走產學結合的道路,培養社會需要的第一線技術應用性人才。②建立以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教育爲主線的課程體系。物流管理專業的支撐學科是經濟學、管理學、運籌學等。把課程按邏輯關係整合成知識模組,形成網絡狀的課程體系,系統的培養所需工作能力。在技術應用能力培養方面,注重計算機應用能力及物流基礎設備應用能力的培養。針對計算機應用能力,在課程設定方案中按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和計算機應用三個層次組織安排教學,並且透過考證、實訓和畢業設計等環節使之熟練掌握這一應用技能。藉助產學結合和業務培訓使學生能對社會上常見的物流管理軟件進行二次開發和應用;能夠初步設計產品的物流方案並組織實施,熟練的完成物流業務中資訊流的組織管理工作。針對物流基礎設備的應用,應注重課堂操作理論的講授和實際操作的結合,在課程設定上,應加大實踐教學的學時,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練習、掌握物流基礎設備的使用。同時,爲增強就業、從業能力,組織安排學生考獲英語四級證、計算機中級證、物流師證、報關員證、外銷員證、理貨員證等。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術講座、興趣小組、第二課堂及讀書研討、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加強專業薰陶,鍛鍊組織管理能力。

(1)物流人才的市場定位不清晰。高職院校在設定專業課程時忽視高等院校與高職院校學生培養定位的差別,一味照搬其他高等院校現有的課程設定體系,導致高職院校物流人才的市場定位很模糊,造成培養的學生既不是應用型人才也不是學術型人才,在就業的時候就會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2)師資業務素質差異較大。很多高職院校在招聘教師時都存在兩種片面性:要麼特別注重教師的技能要求,在招聘專業教師時特別青睞有着豐富的物流企業管理及運作技能的人才;要麼特別注重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物流操作經驗豐富的教師大都來自於物流企業,普遍缺乏教育教學經驗;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大都是直接畢業於高等院校,有着較高的學歷,但普遍未深入物流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技能不足,掌握的只是片面於理論。這兩種情況導致這些教師在編制專業教學計劃時往往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或借鑑高等院校的教學計劃進行編寫,造成專業課程設定較片面,與市場實際需要脫節。

(3)對校企合作中教師進企業實訓欠缺合理的考覈評價體系。

爲了使培養的人才能夠更好的被企業所接受,許多高職院校積極地推行校企合作。聘請企業工作人員進校授課、派教師進入企業實際學習或掛職鍛鍊等。其中,教師進入企業實際工作崗位,瞭解企業崗位需求後,再返校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設定和教學內容上的改革,是一項使專業課程設定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有效方法。但是,這一舉措在實際操作中卻困難重重,原因出在學校對教師的績效考覈評價體系上。

許多教師在進企業工作學習的這段時間,由於沒有授課,對學校沒有“顯性”的`貢獻,得到的薪金會很少。而對企業而言,這批“員工”是來學習的而不是來創造效益的。因此,即使是在崗工作,也無法從企業拿到報酬。所以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多數教師不願進企業工作學習。此外,某些學校即使能夠解決進企業實習教師薪酬待遇的問題,也會因爲教師學習的成果很難進行量化考覈衡量的原因而不願“浪費精力和錢財”。教師、學校、企業三方面各自的利益因素,使得物流教育教學人才不能得以全面的培養,從而導致在確定課程設定時與真正市場需求脫節。

職業教育的課程建設必須建立在對職業行動科學分析的基礎之上,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爲行動目的,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爲主線,適應市場的變化與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所以物流專業課程的建設可以透過以下途徑實現。

(1)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課程和教材體系。①打破傳統的按照技術學科進行編寫的教材模式,開發和推廣與生產實際、技術應用密切聯繫的模組式、案例式的課程和教材。②各專業可根(1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定的分析2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定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3高職物流專業課程建設的路徑(接158頁)據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等情況開發校內教材,豐富教材形態。使教材與企業運作流程、工作任務相結合,與電子教材相輔相成,建立特色鮮明的課程和教材體系。

(2)模組化和案例性的課程開發。①將原有若干科目教學內容按照職業活動的特點和要求進行整合,形成模組式的課程。②完全打破學科體系,按照企業實際的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組織課程,形成圍繞工作過程的案例型教學項目。

(3)實現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過程行動化。①推行“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爲學生提供“教學做”一體化的學習機會。②讓學生體驗“確定任務-制定工作計劃-實施計劃-進行質量控制與檢測-評估反饋”的整個工作過程的理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