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課程設定論文

學問君 人氣:1.39W

淺析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課程設定論文

生物醫學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崛起於20世紀60年代,是一門綜合生命科學與工程技術的理論、方法和手段,促使多門理工類學科向生物與醫學滲透並相互交叉的新興學科。它與生命、資訊、材料和能源等高新技術均有緊密關係,並已成爲生命科學的重要支柱。井岡山學院從1996年開始籌建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和醫學影像工程專業,1997年開始每年招收一屆專科生,2005年開始招收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學生,現已畢業七屆學生,計300餘人。他們主要在醫療儀器公司、大中型醫院就業,主要從事醫療設備的研究開發、維護、管理、營銷、採購等工作。爲了解社會對本專業的需求和畢業生的質量,2004年8月我們組織了相關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所有醫療儀器公司和醫院都認爲開辦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很多公司和醫院仍急需這方面的人才,絕大多數的用人單位對我院本專業的畢業生較爲滿意。本文結合我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近十年的教學實踐,擬對四年制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探討。

淺析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課程設定論文

一、開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必要性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一門跨醫學和電子工程、計算機技術的綜合性學科,主要培養醫療儀器設備公司所需的設計、生產、調試和售後維修服務的技術人員,也可以向醫院提供從事影像技術和設備維護的技術人員。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目前國內醫院都在進行醫療設備的更新換代,擁有大量現代化高技術含量的醫療設備成爲醫院達標的重要指標。醫院正需要掌握這方面技術的人員。同時,衛生部已下達檔案,到2010年大醫院實現醫學圖像數字化管理,中小型醫院要逐步實現數字化管理。而我們開辦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突出了影像技術和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爲學生掌握醫學圖像的獲取、傳輸、處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國家正在加大醫療儀器設備國產化的力度,扶持和發展醫療儀器設備生產的民族企業,一大批從事醫療儀器設備生產的民營企業紛紛建立,它們需要大量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中級人才。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社會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專業人才需求還有很大的空間。我校開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既有利於江西醫療儀器設備工業的發展,又能滿足周邊省份對這類人才的.需求。透過我們對廠家和醫院的調查,以每年招生50人計年2月中算,5年內仍不能滿足人才市場需求,畢業生就業形勢看好。

二、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一個專業規定的人才培養方向和標準,是培養人才模式的重要內容。根據社會需求和我院的實際情況,我們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定爲:培養具備醫學基礎知識、電子技術、醫療儀器設備技術和資訊系統的基礎知識,掌握醫學影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各種醫學儀器設備的專業知識,能在各企業從事各類醫學儀器設備系統的設計、製造、調試、維修及銷售的工程技術人才和在醫院從事醫療設備管理、維修和應用的技術人才。要求學生主要學習醫學基礎知識、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資訊科學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電子技術、信號檢測與處理、計算機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等技能的基本訓練。畢業生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專業技術和能力:掌握電子技術的基本原理及設計方法,掌握信號檢測和信號處理及分析的基本理論,具有生物醫學的基礎知識,具有微處理器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醫學影像診斷方面的應用能力,具有生物醫學工程研究與開發的初步能力,掌握醫學電子儀器和影像設備維護與管理技術,具有醫院資訊化管理、醫學圖像傳輸和處理、醫院辦公自動化、遠程醫療技術,瞭解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動態。

三、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設定

學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生物醫學工程是運用工程技術的理論與方法解決醫學中的實際問題。因此,生物醫學工程應在現代醫學理論和工程技術理論及相關學科的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專業學科課程)體系。要培養複合應用型生物醫學工程人才,使之適應當前社會的要求,就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而我們教學改革的原則是“拓寬專業、加強基礎、增多方向”,正確處理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關係,從變革和發展內涵入手,在擴大專業基礎面的同時,分類加深加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主動適應社會的實際需求。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在我國開辦較晚,沒有現成的培養模式,也沒有配套教材。爲了達到培養目標,確保培養規格,我院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設定和教材選用十分慎重,尤其是課程設定方面。經過近十年的探索和實踐,我係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學完整的課程體系,其中學分爲170分,學時爲2500個左右,課程有40多門,主要課程如下:

1.通識課模組。主要包括政治、體育、大學英語、大學物理、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線性代數、大學物理實驗等課程。這些課程的設定是爲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和進一步學習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奠定基礎。

2.醫學基礎課模組。主要包括基礎醫學概論含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臨牀醫學概論含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等課程。透過上述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較系統地掌握基礎醫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爲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向醫學交叉學科方向發展提供知識儲備。

3.專業基礎課模組。包括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電路分析基礎、電子測量與工藝、單片機及其應用、彙編語言、微機原理與接口、醫用傳感器原理、工程製圖、Matlab應用等課程。透過上述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號檢測和信號處理的基本原理及應用,爲進一步學習專業課奠定牢固的基礎。

4.專業課模組。主要包括超聲診斷儀器原理、X射線設備、醫用檢驗儀器、醫用電子儀器、醫用電動儀器、現代醫學影像技術概論、醫學圖像處理、醫用製冷設備、生物信號處理、臨牀醫學工程技術等課程。透過這些專業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掌握醫學影像技術和各種醫學儀器的專業知識,能成爲在各企業從事各類醫學儀器的設計、製造、調試、維修及銷售的工程技術人才和在醫院從事醫療設備管理和應用的技術人才。

5.實賤模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了軍訓、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科研訓練、畢業實習和設計。其中軍訓2周,社會實踐、科研訓練各安排1周,畢業實習和課程設計各安排10周。

上述課程設定既注重基礎知識,又突出專業特色,爲學生構造了一個較爲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在學生學習理論課的同時,安排學生到各大醫療設備公司和醫院實習和見習,使學生能夠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用人單位的實際工作很好地結合,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對生物醫學工程技術人員的專業需求。爲了保證教學質量,我們還必須大力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教學人才的培養,並且還要大力引進高學位的專業技術人才來充實我們的教學和科研隊伍,使我們的教師能完全滿足教學的需要。同時,我們還重點加強了實驗室投資建設,在原有電子電工綜合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X射線實驗室、醫用檢驗儀器實驗室、醫用電子儀器實驗室、醫用電動儀器實驗室等基礎上,又建立了醫學圖像處理實驗室和超聲診斷儀器實驗室,實驗開出率達95%,基本確保了實驗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