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生物化學課程標準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2W

【摘要】提高護理人才的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是當前社會健康服務的需求,以實用和適用爲度制定生物化學課程標準。

生物化學課程標準研究論文

【關鍵詞】高專護理;公共衛生服務;生物化學;課程標準

伴隨着醫學模式和健康觀念的轉變,現代整體護理觀念強調對患者的護理不僅僅是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還包括如何預防疾病、對中老年人的身體保健和對患者的功能康復進行指導等。這樣就促使護理從醫院延伸到社區,基層社區衛生服務已經成爲當前護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所以,提高護理人才的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是當前社會健康服務的需求。一直以來我院爲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即能發揮作用,進行多次教學改革,以實用和夠用爲準則,鼓勵教師進行課程改革。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檔案,對教學活動起到指導作用,所以,課程標準制定的是否合理是衡量課程建設是否科學的的重要指標。在《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建立突出職業能力的課程標準”。爲了充分貫徹落實此檔案精神,實現培養目標,所有相關任課教師積極大膽的對課程標準進行改革,對課程體系進行整合優化改革,使生物化學的教學與護理的專業性更加緊密地對接並不斷提高學生的公共衛生服務意識和能力,並在教學改革中加以試行。具體內容如下:

1準備階段

透過深入我市多家社區衛生院對護理專業畢業生進行調研。採用問卷法及訪談法,要求調查對象具有5年以上護齡的臨牀經驗,徵集各科臨牀護理工作中對護理人員的要求。收集最近五年全國執業護士資格考試中與生物化學相關的`考題,討論與之對應的知識點,諮詢相關專業課教師,及臨牀實習帶教老師,掌握哪部分內容與臨牀實踐有關,對於關係密切的詳細講解,對於無關的枯燥難懂的予以大膽刪除,重點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適用性。

2制定新的課程標準

結合護理行業發展狀況,從崗位實際需要出發,依照知識與能力相結合的課程開發模式,確定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的常用學習項目,並完成對課程內容的重構和整合。將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總體分爲三大部分:蛋白質和核酸的結構與功能模組(靜態);物質代謝模組(動態);肝的生物化學模組(器官機能),構建更加科學的課程體系。因爲學時不多,對整本教材內容應有所取捨,與臨牀關係密切的,對基層社區服務有幫助的詳細講解,確保學生理解並掌握,對於無關的枯燥難懂的予以大膽刪除。加大實驗課的學時,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爲更好的服務於崗位打下基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與臨牀知識聯繫講解,透過臨牀疾病的案例匯入法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既掌握了生物化學知識又爲臨牀實踐打下基礎。如常見維生素缺乏症、糖尿病與高血糖、動脈粥樣硬化與高血脂、肝性腦病與高血氨、黃疸與高膽紅素等。生物化學課程在護理專業課程體系中處於承前啓後的地位,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與生理學,遺傳學,免疫學等多種學科關係密切。但是生物化學的內容枯燥乏味,學生缺乏興趣,但是對和臨牀有關的知識興趣濃厚,因此,必須密切聯繫臨牀。比如打針爲什麼要用酒精消毒,肝硬化的患者爲什麼不能用肥皂水灌腸,肥胖與糖、脂肪、蛋白質攝入的關係以及如何科學減肥等,使學生喜歡聽課。此外,還根據生物化學學科特點,注重護士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1)生物化學的教學內容包括物質的結構與功能,主要講解生理功能,如維生素這一章,在教學時,讓學生知道維生素存在於各種食物當中,不能挑食偏食,否則會導致某種維生素的缺乏,引起相應的缺乏症,(2)在講授物質代謝相關內容時,要讓學生掌握來源與去路,能感受到物質代謝在體內維持平衡的重要性,理解物質代謝平衡與健康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建立物質代謝“平衡”的理念,瞭解不良生活習慣(主要是飲食和運動習慣)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學會如何幫助自己和他人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爲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生物化學是護理專業的考查課,制定該課程的考覈方式主要根據課程標準對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考覈是整個課程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爲了全面有效地評估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況,就要改變以往的考覈方式,應構建全程性、綜合性的新考試模式,使傳統考覈方式與過程性考覈、實踐性考覈以及能力考覈相結合。首先應注重過程性考覈,堅持過程性考覈與結業考覈相結合。教師應及時跟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情況,主要包括上課發言、作業情況、實習情況等。學生最後的總成績由三部分構成:作業及平時表現佔10%,實習成績佔30%,結業考覈佔60%。對於平時表現突出的學生要加分。其次,要注重實踐考覈,堅持理論與實踐考覈相結合。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對於動手能力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強的學生要加分。最後,要注重能力考覈,堅持能力與知識考覈相結合。考試內容應兼顧客觀性與主觀性,突出對綜合性和應用性的要求,考試導向應有利於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

3實施新課程標準

以我院高專護理專業學生爲研究對象,在高專護理平行班級中隨機選取2個班級實施新的課程標準,選取另外2個班級作爲對照組,實施舊的課程標準。兩組班級的人數基本相同,學生各項指標比較類似,之間差異很小沒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4效果評估

教學活動結束後本課程授課教師對教改班和對照班學生學習情況綜合考覈。臨牀課知識半學期及臨牀實習3個月以後,校內臨牀任課教師評估及臨牀帶教老師評估,採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學生公共衛生學知識掌握情況及基層醫療單位的滿意度進行集中填答。透過比較發現教改班的學生對於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的掌握、團結協作、與人溝通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優於對照班級,能協助社區醫護人員,完成社區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居民的營養狀況調查、老年保健調查和康復、計劃生育服務指導等社區護理常見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公務衛生服務能力。透過本次課程標準的改革,深刻體會到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在“必須、夠用”的前提下充分考慮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對基礎醫學知識的需要,優化整合基礎醫學教學內容,加強基礎醫學和護理專業知識合理銜接[2]。使學生能較早的接觸專業知識,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馬樹超,郭揚.高等職業教育跨越轉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田華,蔣建平,李宜川,劉國玲.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13):3026-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