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埋藏式心臟起搏器植入術的臨牀護理進展

學問君 人氣:2.83W
埋藏式心臟起搏器植入術的臨牀護理進展
埋藏式心臟起搏器植入術的臨牀護理進展 隨着我國心律失常介入治療的迅速發展,心臟起搏器的臨牀應用日益廣泛[1,2],安裝永久性起搏器是治療不可逆的心臟起搏傳導功能障礙的安全有效方法,特別是治療重症慢性心律失常。爲了更好地配合新技術新業務的發展,現將近年來護理同行在此臨牀護理方面進行的研究和取得的經驗綜述如下。

1 術前訪視

植入人工心臟起搏器是治療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作爲新的治療手段,與其相關的醫學知識還未在廣大患者及健康人羣中普及,許多患者對於這種新技術新療法存在着疑慮、焦慮甚至恐懼心理,部分患者術前會產生心理負擔。因此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使其有效應對,對術後的康復起到重要作用。故予以術前訪視。

1.1 術前訪視的必要性 基於患者對術前訪視的需要[3],幫助手術患者調整心理應激,是護理模式轉變後對護士的要求,也是手術患者在圍手術期中的一項需求。手術作爲一種應激源,使患者產生明顯的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應,出現緊張恐懼等心理,引起生命體徵及情緒變化,甚至影響麻醉和手術的正常進行[4]。臨牀護理實踐證明,切實有效的術前心理干預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對改善預後、減少併發症、提高療效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2 術前訪視的重要性 焦慮是心臟起搏器植入術術前主要的心理反應,隨着醫學科學的發展,起搏器治療的開展給許多這類患者帶來福音。但它作爲一個重大的負性生活事件,可引起患者嚴重的心理應激反應,致使患者產生焦慮和抑鬱,因此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減輕患者的焦慮是十分重要的。我院曾有1例患者因術前家屬考慮經濟問題未與患者溝通,以致術後患者一度出現煩躁、拒絕進食、甚至胡言亂語等一系列精神症狀,否認裝有起搏器。這是一次深刻的教訓。因此透過術前訪視,使患者對手術和麻醉有了初步認識,緩解了恐懼心理,做好必要的身心準備,才能儘快地完成角色轉換,處於接受手術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狀態[5]。自廣泛開展整體護理以來,人作爲生物-心理-社會的整體,心理因素已成爲影響身心健康不容忽視的要點之一[6]。術前責任護士應讓患者“心知肚明”,讓患者瞭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療情況,簡要說明手術過程及預後展望,從而減輕患者心理壓力,緩解緊張情緒。

2 術前常規護理

(1)多次描記心電圖以備案,記錄患者的心率、心律,密切觀察心電圖中的P波及QRS波和時限。觀察並記錄,備齊各種急救藥品,覈對除顫器的性能及生理記錄儀的準確性,備齊術後監護儀等設備。(2)導管室要提前消毒。(3)植入起搏器過程中,臺下有護士巡視,時刻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徵。(4)術前1天術區備皮,做好藥物的過敏試驗,並做好記錄。(5)訓練患者在牀上大小便。

3 術後常規護理

3.1 心電監護 術後給予心電監護,過去認爲安裝起搏器後是安全的,不需心電監護,有時僅給予間斷心電監護。隨着對起搏器併發症的重視,現術後常規進行心電監護。監護時間各家報道不一,依病情一般1~3天,最多達7天。監測心率及心律[7],術後3天內每6h描記1次心電圖,觀察起搏心電圖波形有無改變,有無脈衝信號及脈衝信號與QRS綜合波的關係,如果只有脈衝信號而其後無寬大畸形的左束支傳導阻滯型的波型,則提示:閾值升高、電極移位及起搏導管內阻抗增加[8]。應即刻報告醫生,及時處理,以保證安全。術後1周複查超聲心動圖,檢測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和起搏等各項參數,如電流、電阻、能量、閾值等。

3.2 體位護理 送回病室,患者要平放於牀上,讓患者平臥或輕度左側位,一般平臥24h,以後取左側臥位、半臥位,嚴禁右側臥位,勿劇烈改變體位,有咳嗽症狀者及時給予鎮咳藥,做好生活護理[9]以防電極脫位。72h後可在牀邊活動,據報道有下牀後出現頭暈的感覺,均是70歲以上的老人[10],可能由於臥牀時間太長,體位變化引起一過性腦缺血所致。根據患者活動後是否出現胸悶、氣促等不適來指導患者的活動量及時間。同時注意術後患者心功能改善情況。準確記錄24h尿量,嚴格交接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