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武術課程改革分析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8W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武術項目拳種比較多,目前已有129種,包括各種器械。在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設定武術課程的宗旨主要在於增強學生體質,發揚民族精神。2003年,教育部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專業課程方案》中將武術類課程列爲六大類主幹課程之一,並明確提出專業培養目標是——能勝任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訓練和競賽工作,並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及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複合型體育教育人才。因此,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武術課程體系的構建及教學工作都應該以這項目標爲依據來進行。但是,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武術課程的教學並沒有達到相應的要求,對高校武術課程的改革已成爲必然趨勢,本文將對其改革策略進行具體的分析。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武術課程改革分析的論文

一、關於武術課程

1.武術課程的設定目的。在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中設定武術課程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目的:①透過體育課堂教學使學生了解中國武術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並學會一定的武術基本技術及攻防技術;培養學生武術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堅韌不拔和愛國主義等優良品質;②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按照WHO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體質、心理健康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身心的和諧發展。

2.武術課程的任務。武術課程的任務:①使學生了解武術運動的`基本理論知識,學會散手的基本戰術,掌握基本的攻防格鬥能力,增強學生的體質;②加強學生的武術文化教育,注重武德修養和團隊精神、頑強堅韌精神的培養,發揚民族精神。

3.武術課程內容。武術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爲理論基礎,以徒手和器械的防攻動作爲主要鍛鍊內容,兼有功法運動、套路運動及格鬥運動等三種形式的體育項目。武術課程的內容主要由武術的理論知識及武術技術兩部分構成,其中武術的理論知識包括武術運動概述、武術的形成與發展、太極拳運動的概述、拳術、搏鬥對練與集體項目等內容;武術技術包括武術的基本功如步型、腿法等、長拳套路、初級刀術、太極拳套路等內容。不同課程內容的教學方法都有所不同,教學重難點也不一樣。

二、當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武術課程教學的現狀

1.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相矛盾。現階段,很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在武術課程教學內容設定這一方面還缺乏足夠的科學性、合理性,導致教學內容與學生的需求相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理論教學未得到充分的重視: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武術課程的理論教學課時都沒有達到《新指導綱要》規定的課時數,由於課堂對理論知識講授得不夠,使得學生對武術知識的瞭解也不足,對其掌握也僅限於理論考試的那一小部分,因此學生都是考前背、考後忘,不能形成長時記憶;②技術教學內容單一:目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武術課程的技術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學習比較規範化的武術套路,並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授的大多數都是肢體動作的學習,內容單一,教學效率低。

2.課程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模式單一。很多高校體育專業武術課程的教師教學觀念還比較傳統、陳舊,忽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過於強調學生整齊劃一的接受學習,這種教學觀念不僅教學效率低,還限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於學生創造性的培養。教師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基本都按照“基本功→基本動作→套路→器械”這一個流程進行,授課也是採用一些比較傳統的語言法、示範法,雖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教學效果不佳,也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

3.專業課程開設缺乏科學性。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專業課程方案》正式頒佈後,很多高校都將武術課程納入了專業主幹課程,隨着課程的改革,也對武術課程做了不同程度的修訂和改革,但是很多高校雖然都是以課程大綱爲依據,但是在實際的武術課程開設過程中,並沒有按照大綱的要求來落實,課程開設也缺乏科學性,武術課程內容基本都是關於套路和散打基礎,與武術內容、課程目的以及培養目標都不能很好地銜接。

4.教學課程目標及培養目標認識不夠。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很多教師由於對武術課程教學課程目標及培養目標的認識不夠,導致教學過程中沒有使用正確、合適的教學手段,再加上一些教師的專業素質缺乏,使得學生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和發展。此外,在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揚等方面,教師也沒有過多的重視,更多的是注重對武術套路及攻防技術的學習,而忽略了對學生情感及精神的培養。

三、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武術課程改革策略分析

1.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傳統的武術課程教學模式比較枯燥、單一,基本上是遵循“基本功→基本動作→套路→招法→器械”這一程序化的教學模式。隨着教育體制的改革,課堂教學的要求不斷在提高,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的教學需求和滿足學生的知識需要了。因此,高校應順應教學改革,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嘗試新型的武術教學模式。例如,“招法→套路”這一新型教學模式,雖然看似時間安排不合理,但實則轉變了教學對象,也很好地適應現代武術教學的需要。對於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應採取放寬要求、突出重點、熟練運用這一教學目標來進行武術基本功、套路以及攻防技術上的教學。

2.調整教學內容,開發多種教學資源。在新課改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專業武術課程應根據課程目標及學生的實際需要調整教學內容,適當增加理論教學的課時,增加技術教學的內容,淡化套路,突出攻防技術的方法,強調武術技術的應用,結合武術的技擊本質,建立以學生爲中心的“招法→套路→招法”的武術教學方式。此外,學校還應開發多種教學資源。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積極對課本知識進行補充,並及時讓學生了解武術技術的相關動作;建立網絡武術課程平臺,將老師上課的視頻以及一些相關的視頻及時上傳到該平臺上,以供學生課後進行自主學習或複習。

3.豐富教學手段及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應突破傳統的單一教學方法,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和內容進行教學手段及方法的創新。對於難度較大,攻防內容較多的多做,教師可採用啓發式和互動式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深入瞭解、體會動作要領及要求;對於較爲簡單的技術動作,教師可以運用提示法及預習法等,從而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另外,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要加強學生的理論和技術學習,還要重視對學生民族精神等的培養,使得學生全面發展,更好地進行學習。綜上所述,武術課程改革是高校體育教學專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要想使其順應學生及社會的需求,就應打破傳統,進行課程改革,做到傳統與現代相統一,技術與文化、精神相統一。同時,還應改進教學方面的問題,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民族精神的培養,將武術的競技性、健身性、教育性融合並結合實際實際應用於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增強學生體質,發揚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邱丕相,王國志.當代武術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J].體育學刊,2006

[2]蔡仲林,翟少紅.體育教育專業武術必修課程現狀對策研究[J].武術科學(搏擊學術版),2004

[3]邱丕相.“溫總理,你會武術嗎?”引發的思考[J].武術科學(搏擊學術版),2004

[4]李永明,王安榮.武術課程內容資源開發與利用[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0

[5]黃海波.高職院校武術課程及其課程現代化[J].文史博覽(理論),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