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師美術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考

學問君 人氣:3.03W
高師美術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考

論文關鍵詞: 美術教育 教學模式 案例教學 教育實踐
  論文摘要: 高師美術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應從:轉化教學模式,優化和重組學科課程;擴充教育類課程內容,加大其課時比例;引入案例教學,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拓展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四個方面着手。加強教育類課程建設,使學生的生活、學習過程同時成爲提高美術素養,培養教育教學技能,形成教育理念的過程。
  
  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設定,一般包括三個方面:(1)公共基礎課程:大學語文、英語、思政、計算機、體育等;(2)專業課程:素描、色彩、國畫(或油畫等)、三大構成、中外美術史、藝術概論、電腦美術、攝影、藝術實踐等;(3)教育類課程: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科研方法、美術教學論與教學法、教育實踐等。能否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上述三類課程的關係,關係到高師的教育質量和效率。
  目前,我國高等師範院校的教育課程設定較爲薄弱,公共基礎課和學科課程比例較大,尤其是學科課程。而教育類科目較少,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科研方法、美術教學論與教學法,課時只佔總課時數的5%~7% 。由於時間有限,學生在這類課上所學的也只是一些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常識,缺少與實踐的聯繫。4周~8周的教育實習對師範生來說,也算不上一種教育實際能力的培養,只能算是一次簡短的基礎教育考察,形成不了系統的教育教學技能技巧,更談不上教育臨牀經驗的獲得和教育理念的養成。畢業生進入教育教學工作崗位後,一切都得從新開始摸索。鑑於此,要使我們培養的師範生真正成爲適應基礎教育所需要的師資,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
  一、轉化教學模式,優化和重組學科課程
  調整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計劃勢在必行。一是減少部分繪畫技法課的開設時間和教學內容,轉變教學觀念與要求。二是增加部分與基礎教育聯繫緊密的綜合類的課程。如“兒童畫欣賞與創作”、“手工製作”、“色彩創意”、“中外優秀美術作品欣賞與評述”等課程。三是在選修課中增開優秀兒童文學作品賞析等。同時,也要改變傳統的技法課的教學模式:一是在技法課教學中增加繪畫常識學習;二是增加優秀作品賞析;三是增加學生的評述環節。目的`:一是讓學生知其所以然。變機械、被動學習爲理解性主動學習,從而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二是鍛鍊學生的思辨和口頭表達能力,爲學生將來適應教師角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擴充課程內容,加大教育類課程的課時比例
  作爲一名未來的中小學美術教師,應具備從事美術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應有較高的教育科學造詣(包括心理學的造詣)和人文素養,能較準確地把握青少年的心理,充分認識教育規律,出色地駕馭教育過程。因此,要達到上述要求,作爲未來教師的師範生,必須全面、系統的學習教育科學理論知識。這一般包括三大類課程:(1)教育基礎類課程:教育學、心理學、中外教育史、師德教育等;(2)教育技術類課程:美術教學論與教學法、教育資訊處理、學業生活指導、心理與教育評價等;(3)教育工程類課程: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教育人類學、教育行政管理學、學習與發展心理學等。上述三大類知識可以透過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學習6門~10門。同時,根據時代的發展,應適時地把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與成果融入於相應的教學內容中,以保持其前瞻性。
  三、引入案例教學,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運用案例進行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案例作爲被剖析的對象,以書面的形式被展現,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評價和尋找對策,讓學生“身臨”各種各樣的實際教學中,體驗教學情景,發現各種教育教學問題,歸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事件的處理策略,凝聚教育教學實踐的本領,培養對現實教育教學問題作出決策的能力。案例教學,既可體現學科特點,又可將已有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運用其中,學生可創造性地獲得學科教育學的有關知識和分析決策能力,並避免現行的學科教育學、教材教法或分科教學法教授過程中脫離實際的弊端。在學習教育理論的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可以爲學生運用教育教學的專業知識提供範例與指導。在實施中,可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把一節課完整的再現或分段播放,供學生研究。
  四、拓展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學實踐能力
  教育實踐,是高師教育過程中主要的教育、教學環節,是教學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師課程體系的重要支柱,它既是對師範生知識與能力、技能與技巧的全面考查和檢驗,也是高師教育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更是實現高師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然而目前,我國的高師院校學生教育實踐的觀念偏狹、內容形式單一、時間較少,導致高師畢業生沒有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學能力,未能達到預設的培養目標與要求。
  1.更新教育實踐觀念。目前,不少師範院校強調美術學科課程教學,擠壓和減少教育實習,教育實習變成了“晴蜓點水式”、“放羊式”的過場戲。要轉變觀念,就是要堅持“實踐第一”的哲學思想,就是要樹立正確的課程觀念,視課程爲“學生在校獲得的全部經驗”,用教育實習來檢測上述“三類”課程的教學效果,從而視教育實習爲高師院校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視教育實習是理論與實踐結合上弄懂弄通的重要途徑。只有觀念轉變了,才能像重視專業課那樣,克服重重困難,實施和完善“教育實習”。
  2.豐富教育實踐內涵。高師教育實踐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還應重視教育見習、班主任工作實習、學校行政管理實習、以及課外、校外教育實習等,從而改革教育實習的內容與形式單一的現狀。使集中實習、分散實習、階段式目的實習等有機結合,使各種實習相互交融,並透過不同的教育實習內容提高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同時,各校也可因地制宜,根據培養目標、師資狀況以及學生特點,開發有本校特色的實習形式。
  3.增加教育實踐時間。我國高師的教育實習普遍存在時間偏短的現象,多數高校教育實習被安排在最後一、兩個學期,時間一般爲4周~8周左右,有的學校甚至更少。法國自1983年開始,教育部規定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師範生的教育實習;俄羅斯教育實習則貫穿於師範生大學學習的全過程,教育實習時間長達17周~19周。因此,我們應參考和借鑑其它國家教育實習的有益經驗,增加教育實習時間。同時,改革過去單一的一次性的實習方式,採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漸進式的教育實踐方式,統籌安排教育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