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移情在網絡暴力遊戲道德問題中的運用

學問君 人氣:2.27W

論文摘要:隨着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深入人們生活中,網絡遊戲也成爲了人們娛樂生活的一個重要部份,但是網絡遊戲爲了追求逼真的感官刺激,將暴力、血腥引入到遊戲中,這些都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導致因玩網絡遊戲而發生的案件逐年增多。移情作爲親社會行爲的重要促動因素,對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淺析移情在網絡暴力遊戲道德問題中的運用

現在許多網絡遊戲都涉及虛擬暴力內容,其中一些引起公衆的道德義憤。所謂網絡暴力遊戲:是指在遊戲過程中反覆從事暴力行動,併爲這些暴力事件進行歌頌的多人在線電腦遊戲。這類遊戲辯護者爭辯說,遊戲只是遊戲 ,青少年能對虛擬和真實做出區別。國外許多學者透過實證研究表明,遊戲可能對侵略和暴力行爲有影響,但電腦遊戲中的暴力內容似乎不僅是挑釁暴力的想法與感受,而且是激烈的反社會行爲”j。哲學界、輿論和公衆在討論電腦遊戲暴力內容的倫理方面,通常關心玩暴力遊戲和假定其直接暴力行爲後果,這中間存在一些缺陷。

社會上普遍存在着青少年因在網絡遊戲迷失 自我,從而導致在現實生活中失控 ,引發的多種案件逐年增多,成爲近年來公衆最關心的問題。國外實證研究者透過大量實證研究聲稱玩遊戲和暴力行爲是。一種因果關係“在研究方法論上雖然一致指向同一方向,但是我們知道休謨說:“觀察到的相關性,並不一定是因果關係。”即使相關性指的是一個因果 ,從玩遊戲到易暴力感性,我們的解釋和理解還是要從誘因法理順一切。基於電腦遊戲的暴力內容,這種暴力的電腦遊戲往往產生暴力行爲後果的說法是過於籠統。我們需要更多的和持續的對一般性問題的反思,我們想知道它是什麼,具體喜歡玩什麼電腦遊戲,這使得他們在道德上存在哪些問題。

一、網絡暴力遊戲中存在的道德問題

遊戲的內容是衡量普遍接受的道德準則,通常從道德角度去認同網絡遊戲的內容以及扮演遊戲內容和行爲與現實世界兩者之間的關係。如果內容是壞,一定要防止它蔓延,從虛擬世界到現實世界。

1.價值取向發生變化

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見到 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會受到法律、道德、價值觀、社會影響等因素的束縛,但在網絡遊戲中,卻有了太多的自由和無束縛,因此會放任自己利用一切手段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暴力網絡遊戲給了青少年最大的自由空問,在大多遊戲裏,他人遊戲角色擁有的道具可以透過殺死對方而獲得,這種遊戲設定潛移默化到青少年的思想裏,從而增強青少年對他人物品的佔有慾,在心理上增大對強權和暴力的崇拜。

2.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相混淆造成社會責任和價值判斷在偏離

網絡暴力遊戲對青少年具有更強的吸引力,以好奇好勝以及對英雄崇拜的心理,透過操作遊戲可得到這種強烈的心理滿足與快感。然而,虛擬的網絡世界有着與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過度沉溺其中,容易產生依賴性,久而久之,就會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迷失自我,造成與相之混淆的情況。青少年正是透過網絡暴力遊戲在學習模仿過程中與暴力內容形成某種程度上的默契與感應,從而初步產生暴力犯罪心理。  .

網絡暴力遊戲中出現暴力血腥死亡情節,強化了青少年對暴力的認同,並造成青少年對暴力的麻木,從而模糊其道德認識,淡化了遊戲虛擬與現實生活的差異,使其誤認爲這種用原始暴力解決問題是合理的。當青少年在網絡暴力遊戲中肆無忌憚的宣泄在社會中承受的壓力的同時,也自覺不自覺地將人性最深處的暴力殘忍等犯罪心理誘發出來了。在網絡遊戲中,在現實中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都能在網絡遊戲中實現。這對人的影響更大,吸引力更強,能帶來現實中難以實現的成就感,這也就是爲什麼青少年喜歡玩網遊原因。網絡遊戲在把人際交往關係虛擬化的同時,也把這些關係變得簡單化了,而且這種關係內沒有責任感,因此青少年更容易不受傳統價值觀的限制,爲所欲爲。當面對網絡中一點點地利益誘惑時,青少年模糊了對好壞對錯的價值判斷,從而導致社會責任和價值判斷在虛擬世界中不斷偏離。

3.影響行爲方式

長期接觸暴力遊戲容易使青少年習慣於血腥和暴力場面,進而可能會形成一種麻木的生命觀。暴力網絡遊戲的行爲方式,也會讓青少年形成一種相應的思維習慣和行爲習慣,即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會逐步習慣於用暴力解決人際關係矛盾和衝突,從而失去道德理性和法制理性。於是,當青少年熟悉、習慣於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之後,在現實社會中遇到衝突,難免會採用這種最熟悉、最習慣的方式來解決。在他們看來,這和在遊戲裏無數次重複過的行爲沒什麼不同,直至釀成大禍才意識到,暴力是一種犯罪,需要用失去自由甚至生命的代價作補償。
  二 移情及其道德功能

1.移情的概念

移情(empathy)可以界定爲一種替代性的情緒反應能力,是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對他人的處境惑同身受,又能客觀理解、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是個體內真實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緒狀態引起的並與之相一致的情緒體驗。Davies J在一篇介紹各種移情測量和操縱的文章中界定了移情的四種成份,其中兩個就是我們最常提到的觀點採擇和移情關懷。觀點採擇 (per~sportive—taking)即“一個人能採擇他人觀點的能力”,是移情的認知成份,表現爲兒童判斷他人的動機、社會觀點並表現出相應行爲的能力;移情關懷(empathy concerning)是“以他人爲導向的同情感和能考慮他人不幸的能力”,是移情的情感成份。“移情”是人的生存的本性之一,具有極其重要的道德教育價值和意義,移情與道德、道德教育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道德移情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親社會道德動機,道德移情促進了大部分的親社會行爲的產生和發展,並相應的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不道德行爲,而且道德的源頭可以從移情中去獲得。霍夫曼曾說過移情是有助於維護社會聯結,促進人際友好關係建立的一種心理手段。移情是道德判斷和道德推理的基礎,移情水平的高低影響着青少年道德價值觀的形成。

2.移情的道德功能

美國心理學家霍夫曼在研究移情的發展過程中發現,個體最初的移情性情感的喚起是自動的、非隨意性的,也談不上道德含義,如新生兒聽到其他嬰兒的哭叫會跟着哭叫起來。隨着個體的成長,一個人的移情性情感的喚起可以透過語言的使用或設身處地的思考之類的認知活動而激發。這時,它就會具有某種道德意義,即可稱之爲道德移情。霍夫曼認爲,道德的源頭可從移情中去探索,移情本身就是一種“親社會動機”,具有引發助人行爲、抑制攻擊性行爲等親社會功能。移情具有不可忽視的道德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移情與道德價值觀移情的發展使一個人能夠注意引發他人情感狀態的各種線索 ,注意到他人情感的發生和發展,也使一個人能夠感受到他人真實的生活狀況,感受到個人狀況與其情感的種種聯繫。這可促使個體形成保護他人、呵護他人和幫助他人的心理傾向,而且在移情基礎上產生的憤怒、內疚、同情等情感會促使個體產生不公平感,爲了對一些人公正,就要對另一些人進行譴責甚至懲罰。因此,移情強化了個體具有的公正和關愛的道德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