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農村視野下農民法制教育探析

學問君 人氣:1.95W

摘要:隨着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法制觀念逐步樹立,然而在農民法制教育中存在一些問題,諸如農村普法教育機制不健全、教育理念方式存在問題等。加強新農村農民法制教育需從加大法制宣傳力度使農民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入手,明確教育理念,使教育內容和方法符合農民的要求,健全機制,加強組織領導,規範教育隊伍。

新農村視野下農民法制教育探析

關鍵詞:新農村;法制教育;依法治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法律意識;和諧社會;宣傳機制;農民

一、加強農民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新農村的發展需要素質高、綜合全面的新型農民。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農民缺乏對新事物的感知能力,他們法律意識受到束縛,對法律的理解能力、使用能力欠缺,這樣會影響新農村的發展。新農村社會環境安定有序、富有活力,需要強有力的保障,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法律保障新型農村發展是迫切需要的。因此,需要加強新型農民法制教育,使其樹立法制觀念,爲新農村發展保駕護航。

二、農民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一)農民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1、 農村普法教育機制不健全,阻礙着農民法制教育開展。爲了增強農民法律意識,各地農村普遍在加強農民法制教育,然而很多農村加強農民法制教育沒有統一機構,即使有也只是形式而已。很多地區專門設立了法制教育領導小組,但基本無專職教師。在設立小組時明確了領導小組的職權,然而無實質性的權利,行使起來非常困難,達不到設立小組的目的。對農村的法制教育需要有法制宣傳機制,然而目前不少農村法制宣傳機制欠缺,宣傳方式落後等也阻礙着農村法制教育開展。總之,農民需要加強法制教育,但是教育機制欠缺制約着農民法制觀念的教育,難以達到教育目的。

2、 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存在問題,致使對農民法制教育效果不明顯。教育理念明確與否關係到對農民法制教育的效果。對農民進行法制教育需要教育者具有民主的觀念,然而很多教育者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對農民進行法制教育不注重民主性的發揮,忽視農民的民主權利。在教育內容上應加大對農民法律意識的'培養,然而對農民法制觀念的培養更加註重的是權利意識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比較落後,在法制宣傳上過於陳舊,缺乏活力和引力,不能調動農民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學的互動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地區對農民法制教育只是一味講解,對農民提出的問題也予解答但不深入,農民法制教育重理論,輕應用,且無針對性。總之,在教育理念、內容、方式上存在問題,使農民法制觀念教育難以理想化。

3、 農民自身因素和法制教育隊伍影響農村法制教育的開展。隨着我國經濟發展,農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爲了增加收入出外打工的越來越多,因而把他們集中起來對其進行法制教育很難,甚至有些地區組織法制宣傳的工作人員遠遠多於參加教育的人數。法制教育需要專門的法學人才,然而農村的法制教育缺乏專職人員,因此在教學上比較形式化,效果不明顯。同時,在對農民進行法制教育時教學人員配備比例遠遠達不到教育的要求。法律服務機構需要深入農村,然而大多數農村甚至鄉鎮根本沒有專門的法律服務機構。有的地區雖設有對農村服務的法律機構,但工作人員能力欠缺,沒有真正理解法律內涵,不能切實應用,遠遠達不到教育目的。總之,由於農民自身因素和法制教育隊伍欠缺,影響着農村法制教育的進行。

(二)農民法制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

1、 客觀因素。近些年我國頒佈了很多關於農村的法規,保障了新農村的建設。然而,農業立法遠遠落後於社會發展,使很多農民對法制教育存在厭膩心理。在很多地區,農民若發生糾紛難以透過訴訟方式解決,因爲與法院相距太遠,基層法院或派出法庭往往設定在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地方。新農村的建設促進了農村自治組織的發展,但是農村自治組織的軟弱性體現得也較明顯,雖然村民自主行使自己的權利,但由於本身的思維意識和農村的傳統文化,使他們在行使民主權利時考慮到各種因素,如家族家長、領導的決定等,致使自治組織比較軟弱。再由於傳統觀念束縛,使農民沒有認識到法制觀念存在的重要性,這也影響了農村法制教育。由於各地區受經濟的影響,在農民法制教育上投入不足,無法滿足法制教育的需要。同時,農村的教育環境也影響着農民的法制教育,由於市場機制的改變,使農民注重經濟發展、經濟利益,自私自利行爲愈來愈多,這也影響着農民法制教育。

2、 主觀因素。任何教育的開展,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夠樹立正確教育理念,在教學中不斷更新知識。然而對農民進行法制教育的部分工作者只是把教學任務完成,存在應付心理,主觀上沒有教學的積極性,沒有學習、講解最新的法規,有些農民法制教育工作者教育素質較低。所以,教育工作者的素質影響着農民法制教育開展。由於一些地方領導法律意識淡薄,沒有正確的法制觀念也影響着農民法制理念的形成。農村法制教育的開展需要農民對法律認可,由於傳統文化影響着農民價值觀的形成,這也在無形中致使農民對法律漠然視之。文化素質的高低制約着農民法制觀念的確立,當前農村教育存在着很多問題,致使很多村民文化素質並不高,這也影響着農民法治意識的形成。

三、加強新農村農民法制教育的對策

1、 加大法制宣傳力度,使農民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在農村加強法制宣傳能使農民認識到法制的重要性,促進經濟發展的必要性,使他們能夠感受到農村繁榮進步需要法制予以保障。建立和諧社會需要新農村和諧穩定,新農村和諧穩定關係到和諧社會的進程,透過法制宣傳要讓農民認識到法律能爲和諧社會保駕護航。法制宣傳需要發揮文化功能,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透過法制宣傳可以使農民汲取有益文化,提高自身素質。地方領導要認識到法制宣傳的重要性,採取一些措施保障法制宣傳正常開展。增強農民政治參與意識,爲法制宣傳提供基礎。教育程度高與低關係到法制能否被接受,因此在農村要解決教育存在的問題,加強農民教育,提高其文化水平。總之,採取多種方式加強法制宣傳使農民樹立法制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民發自內心地認可法律,接受教育。

2、 明確教育理念,使教育內容和方法符合農民的要求。對農民進行法制教育,要遵循教育規律,各個環節有效相連。作爲教育工作者要有最新的教育理念,能夠運用於農村法制教育中,以規範合理的方式對農民進行法制觀念教育。教育工作者應充分發揮農民的積極主動性,科學合理以農民爲主展開教育,講課注重實踐、聯繫實際。社會在向前發展,人們的價值理念也要發生變化,與時俱進,因此,農村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也要更新,把最新、正確的教育理念用於農民的法制教育中。同時教育要具有針對性,在教育中針對不同的羣體側重不同的法規,如針對老年人講解《老年人權益保護法》,針對在外務工的農民講解在外如何維護自己權利的法規。用最新的內容,最適合的教育方法,具有針對性地展開教育,達到農民對法規的渴求,使教育達到最佳效果。教育方法要多樣,能夠使農民接受,使他們在輕鬆愉快中受到教育。及時瞭解農民對法制教育的看法,以農民爲主,運用最新、最有效的方式對農民展開法制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