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八年級政治教學比賽論文推薦

學問君 人氣:3.09W

摘 要:新課程強調“關注體驗式教學”。初中思想品德課既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德育課,其目標是加強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本文從思想品德課程的現狀出發,得出體驗式教學的必要性,着重強調體驗式教學在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並進行反思。

八年級政治教學比賽論文推薦

關鍵詞:思想品德 體驗式教學 應用 反思

一 、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現狀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藉助於一定的文化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品質等方面的教育。自實施新課程以來,《思想政治》更名爲《思想品德》,這也表明:初中思想教育淡化教材知識體系,強化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和活動實踐,更加註重學生的道德素質、心理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新教材、新課標強化了過程性、體驗性目標,以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變革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

現實當中,初中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思想品德培養常常孤立於社會生活之外。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施中,我們只重視道德知識的傳授,卻忽略在實際社會生活中道德行爲的養成和道德情感的培育,使得道德認知的教育、道德情感的培育和道德行爲的養成處於分離狀態。結果學生接受的是思想品德課程知識(目的是爲了對付考試),而真實的、豐富的社會生活的真諦被遮蔽了。

以上現狀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角色觀念,變革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模式,運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從過去知識傳授者這一主要形象中解放出來,以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

二、體驗式教學

(一)體驗式教學的內涵

從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來看,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教材學習的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參與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或者模擬真實的社會實踐活動,從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加深對理性知識理解的一種教學方式或者學習方式。

體驗式教學方式有三層含義:首先,它以教材的知識學習爲基礎;其次,這種體驗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再次,這種體驗活動可以是真實的實踐,也可以是虛擬的,也就是說,可以是學生真正參加到真實社會生活,從中獲取真實的感受和體驗,也可以是參加模擬真實的社會實踐活動,從中獲得真實的感受和體驗。

(二)體驗式教學的作用

1、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體驗教學倡導學生實踐與體驗,肯定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認識和感悟世界的能力,課堂上透過學生主動的實踐與體驗,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在感性認識中進行學習。

2、讓學習成爲“體驗、認識、再體驗、再認識”循環漸進的過程

體驗式教學方法是以學生動手操作,直觀感受,模擬真實等活動方式,獲取感性材料作爲思維活動的基礎,去認識抽象的概念。學生可以在活動之前先接受在生活中早已有的概念並在活動中運用,用“試一試”、“比一比”、“做一做”等體驗方法,將“抽象”上升到具體的“再現”,使之成爲豐富思維的活動,學生正是在這種“體驗、認識、再體驗、再認識”的創造性活動中,透過“體驗”與“認識”的交互作用,促使自己行爲和認知的統一。

3.、引起學生的興趣,激活課堂教學

體驗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把課堂教學由以教師灌輸知識爲主體轉變爲以學生自我體驗、感悟知識爲主體;把課堂由教師的講堂轉變爲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身體驗、自主探究的場所;把注入式教學轉變爲參與式教學,使思想品德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氛圍。

4、有利於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增強教學的民主意識

體驗式教學法創建的是一種互動的交往形式,強調重視師生的雙邊情感體驗。教學過程中既是師生資訊的交流過程,同時也是師生情感的交流過程。教師尊重每個學生的發展,讓學生體驗到親切、溫暖的情感,從而產生積極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在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下愉快地學習,並能主動克服困難,奮發進取。

三、體驗式教學在思想品德課程中的應用

有關專家認爲,課堂教學的目標是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體驗式教學法”圍繞

這一目標,在操作上堅持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感受憐惜、思考討論獲得體驗,教師進行指導和啓發,將學生的體驗上升爲個體的經驗。這種學習符合學習和發展的規律,促進了知識的有效轉化。此外,在教學中透過大量的體驗,促進學生將自己的情感,樹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信念,提高了教學的德育效果。

在幾年大量的“體驗式教學”案例中,筆者概括了以下幾種常用的“體驗式教學法”的操作方式。

(一)情景體驗法

體驗總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教學中,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採用多種方式,創設學習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積分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1、問題情境體驗

問題情境體驗是指教師透過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主動思考、參與和體驗的過程,在教學中,筆者喜歡根據不同的知識水平、心理特點和思想上的焦點,設計能引起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特別在匯入新課這一環節上),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不自覺地進入“情境”。

2、藝術情境體驗

思想品德教學中,恰當地引用名詩佳句,可以產生引人入勝的效果,由此創設教學情境可培養學生對人生、集體、對自然、對社會的美好情感,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目標。例如讓同學一起朗讀一段優美的話語,同時播放音樂背景,使學生能夠將認識、理解上升到感情層次,達到思想教育的較好效果。

3、漫畫情境體驗

思想品德教材內容枯燥、抽象,漫畫是一種特殊的資訊形式,對人的感知活動有調節和支配作用,巧用漫畫,可以化抽象爲直觀,變枯燥爲生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觀察力與思維能力。例如七年級上冊《豐富多樣的情緒》這個內容時,課前讓學生用漫畫的形式把四種情緒類型畫出來,上課前作爲匯入方式,讓學生置身於漫畫情境中 ,加深對“喜怒哀樂”的認識,調動課堂氣氛。

(二)生活體驗法

生活體驗法是指學生透過參加社會活動來體驗事物,以加深對事物的理解。生活體驗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進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生活是做好的教育。“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教學合一。”環境、生活在人的發展中起重要作用,特別是對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尤爲突出。例如在學完八年級上冊《難報三春暉》這一框題後,筆者佈置學生回家完成一道家庭作業,爲父母剪一次指甲或洗一次腳,要求完成後父母寫一個反饋意見,最後學生寫心得。透過這樣的生活體驗,讓學生加深了對這一框題知識的理解,也讓學生在情感上獲得體驗。

(三)角色體驗法

所謂角色體驗,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根據故事、事件的情節,扮演各種社會角色,領會各種社會角色的責任,體驗相應角色的感受,練習“承擔”相應角色的義務,學習承擔一定社會角色所應有的態度和所需的能力。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真實或模擬情境中,學會選擇和判斷,讓學生在道德衝突中探尋和建構,讓學生對善惡作出自己的評價,形成自己的觀念,踐行正確的道德準則。在討論八年級下冊《我們享有“上帝”的權利》這一知識點時,教師讓學生模擬一些銷售場景,深刻地體驗到了消費者和銷售者的角色。從中獲得的體驗無疑比教師乏味的說教好得多。

(四)閱讀體驗法

指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一定的材料,使其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引起心靈的共鳴,達到認識與情感相統一。因爲受閱歷等限制,學生的體驗是有限的,在直接體驗不足的情況下,多閱讀優秀作品,同樣可以豐富人生的各項情感體驗。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珍惜我們的學習機會》這個框題時,面對我們這些城鄉結合部的小孩,由於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學生缺乏學習動機,普遍在學習上有畏難情緒。根據這些客觀原因,在學習這個內容時,教師就選用一段鼓勵的話語供學生閱讀,學生閱讀完後,教師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要求重點圍繞學習的甜來進行探討。課後,要求每位同學都要寫反思,從一篇篇的反思可以看出經過閱讀材料的學習,學生燃氣了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並且制定了學習目標。

透過幾年來體驗式教學法的實踐,筆者對這些班(在這裏稱之爲“實驗班”)進行了一系列的跟蹤研究和問卷調查,並與沒有實施該方法的其它班級(在這裏稱之爲“普通班”)進行了對比,情況見下表:

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學習效果(學習成績)

優分率(80分以上)低分率(40分)

實驗班濃厚增強30%2%

普通班一般一般5—8%15%

表1 體驗式教學法效果調查

從上表的對比可以看出,實施體驗式教學法,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在課堂的參與面,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四、對體驗式教學的反思

1、由於各個學生存在各種差異,其水平不一,興趣愛好各異,對事物的理解不盡相同,所以其體驗也各不相同。在教學時,筆者認爲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有不同的體驗,要尊重差異,不能強求劃一,要進行科學引導,使學生形成豐富的體驗。教學評價中,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個性尊嚴。一方面,不應該用成人標準簡單地評價學生,另一方面,不能機械地採用統一的標準來對待不同的學生。

2、體驗有積極體驗和消極體驗之分。積極的體驗是人精神振奮,產生愉悅感和充滿激情,而消極的體驗則是人產生挫折感、懊喪感,對事物失去信心,但消極的體驗在科學的引導下同樣也可以轉換爲積極的因素成爲動力,使人充滿鬥志。

3、設計一個適用體驗式教學的材料,是一件很花時間的事情,平時要注意做個有心人。深入學生生活,瞭解社會現實,有意識地積累各種有用資料,教學過程要儘量藉助於現代教學技術,才能使課堂的容量增大到體驗教學法要求的容量。

4、體驗式教學法要與經驗式教學法緊密結合,注重引導學生將自身的體驗上升爲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透過對知識的切身體驗,將人類的經驗和個體的經驗實現融合,形成對前人經驗的再認識、再創造,進而成爲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這纔是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沙麗娟, 初中思想品德學科中體驗式教學的探索[J].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7,(01):35-38.

[2] 魏國華 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思想政治課研究,2008,(1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