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從教育學中的教學理論出發漫談對青少年的講解教育理論論文

學問君 人氣:3.09W

紀念館對青少年的講解應從教育學裏的教學理論中有所借鑑,講解的側重點要從“注重講”到“關心聽”,從原來更多關心講解一方的表現,轉移到傾聽對象的興趣,更加註重青少年因興趣走進紀念館,從而利用紀念館。

從教育學中的教學理論出發漫談對青少年的講解教育理論論文

雖然免費開放讓更多的人走進了紀念館,但青少年在觀衆中仍佔很大的比例。伴隨着他們徜徉在紀念館中的腳步,紀念館的功能之一—教育就悄然的發生了。對青少年而言紀念館是資訊豐富、生動形象的 “第二課堂”和寓教於樂、潤物無聲的施教場所。

那麼,現階段青少年參觀紀念館基本爲三種模式:

第一、以學校班級爲單位,定期或在紀念日集體參觀紀念館,這是最常見、人數最多的一種模式;

第二、與家庭成員、朋友等關係緊密的人自由組合,多以休閒娛樂爲目來紀念館參觀,目前這種模式呈現越來越多的趨勢;

第三、受學習、研究的課題和興趣愛好的驅使,到紀念館中尋求方向和答案。

紀念館的陳列內容,它所展示的文物、照片、藝術品等,雖說自身蘊含的資訊量是巨大的,但能讓青少年直接讀得懂、接收到的資訊卻是有限的。所以,紀念館中講解員的講解工作無論在哪一種參觀模式中都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當前我們對青少年培養的目標、目的人才觀都發生着變化,我國學校的教育體制改革也正處於逐步探求、摸索、調整和完善中。在今天的新形勢下,紀念館講解員講解的實施與學校教師的教學之間存在着很多可以借鑑的地方。原來學校教師採用的“填鴨式”講課方法與紀念館講解員的講解有太多的相識之處。隨着教學改革的進行,教師的授課方式正在不斷的改進,那麼紀念館原來那種不注重交流、忽視對象感的講解方式也是應該改進的,特別是對青少年的講解我們該何如進行?如何做到透過講解員的講解,促使青少年更加喜愛紀念館,更好地利用紀念館,使紀念館真正的成爲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筆者想從教育學中的教學理論的角度粗淺的談一談在紀念館中對青少年講解的實施。

一、教育學中最初教學思想及理論的形成對講解的要求。

人類經過漫長的歷史進程,當進入奴隸社會後,學校教育這一最原始的教育首先出現在東方的四大文明古國和西方的古希臘,隨後關於教學的系統思想也出現了。

中國古代《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系統地論述教育的教學思想的專著。“教學”兩字最早見於《尚書·兌命》:“斅學半”,對此,孔穎達的'解釋:“上學爲教,音‘xiao’;下學者,學習也。言教人乃是益已學之半也。”宋人蔡沈的解釋是“斅,教也……始之自學,學也,終之,教人,亦學也”。說明其詞義是一種先學後教,教中又學的雙面活動。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蘇格拉底強調完善人格的道德教育,並在講學採用啓發性教學方法—“產婆術”,至今仍具有實踐指導意義。柏拉圖主要從構建他的所謂“理念世界”出發,主張要寓教於樂,重視思想訓練等。亞里斯多德則主張體育、德育、智育的和諧教育。

從教學思想成熟到教學理論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階段。近代以後,隨着教育活動範圍的擴大和內容的增加,人們對教學的認識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和發展,其思想積累也越來越豐富。我國清末著名的改良主義教育家梁啓超,提出趣味教學思想,主張學生“樂知”,強調聯繫實際,使學生有所“發明”,推動自動、自主、自治、自立教學法。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強調重視學生“自動自學,自助自研”能力培養,反對單方面的講授和灌輸。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更是深刻批判了“教授論”認爲“教的法子必須要根據學的法子……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學生學”。因此他極力主張把“教授法”改爲“教學法”,“教學”的本質含義即爲“教學生學”。

從教學思想及理論的起源和發展看,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在學習過程中愉悅元素的存在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及教育的目標、目的上我們不僅僅重視的教授方,更重要的應是接受者一方。

紀念館的講解,從某種程度上看,教授一方是講解員,接受資訊者是青少年。目前在很多紀念館講解的實施過程中,講解一方的關注度仍然在自身上,往往注意力放在了講解過程中是否語音抑揚頓挫了?外表是否儀態優美了?是否集中了聽講者的注意力了?而對聽講一方的研究少了一些,比如:青少年的興趣點在哪裏?他們可能會較多從什麼角度看待歷史、看待文物?怎樣的講述讓他們更加愉悅、更有興趣、更積極地傾聽,而不單單是覺得講解員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現在的一些講解使青少年往往只留意了講解員的表現與講述,而忽視自身主動的參與溝通與交流。

那麼,教育思想的起源則要求我們必須要將重心轉移到傾聽者一方,從過去較多研究我們“如何講”轉變爲探尋他們“怎樣聽”。

二、近代教學理論對紀念館針中青少年講解實施的借鑑。

教育學的教學理論發展到20世紀處,出現了行爲主義教學論、認知教學論和情感教學論。

20世紀處,以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爲首發起的行爲主義教學論,它把“刺激—反應”作爲行爲的基本單位,學習是刺激—反應之間的加強,教學的藝術在於如果安排這種“強化、加強”。事實上,根據行爲主義教學論的中心,它側重的是行爲,並要以一種可以觀察、測量的形式來具體說明課程內容和教學過程。

今天在紀念館中講解員的講解,不僅僅要關注講解行爲的實施,更要注重講解內容“是什麼”。單單注重“刺激—反應”這一現象,是遠遠不夠的,在紀念館中“物的展現”,比如很多科技展陳手段都可以達到刺激感官這一目的的實現。

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情感教學論則是從心理學中的人本主義出發,主張應該探討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分割成行爲、認知等從屬方面。認爲真正的學習涉及到整個人,而不僅僅是爲學習者提供事實。真正的學習經驗能夠使學習者發現他的自己的獨特的品質,發現自己作爲一個人的特徵。教學的本質是促進,促進學生成爲一個完善的人。

筆者認爲情感教學論更對紀念館的講解有較大的借鑑作用,更適用於紀念館對青少年的教育。作爲情感教學論的代表人物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按照某種意義的連續,把學習分成無意義學習和意義學習。無意義學習(如記憶無意義的音節)只與心有關,它是發生在“頸部以上”的學習,沒有情感或個人的意義參與,它與全人無關。意義學習不是那種僅僅涉及事實積累的學習,而是一種使個體的行爲、態度、個性以及在未來選擇行動方式時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這不僅僅是一種增長知識的學習,而是一種與每個人各部分經驗都融合在一起的學習。

這種意義的學習主要包括四個要素:

第一,學習具有個人參與的性質;

第二,學習是自我發起的,即使有推動力或刺激來自外界,但要求發現、獲得、掌握和領會的感覺是來自內部的;

第三,學習是滲透性的;

第四,學習是學生自我評價的。

依據這四條要求,筆者認爲在紀念館中實施的教育有着與其共同的特性:

1.它是自願發生的,在紀念館中沒有任何人是被迫學習的。

2.它沒有規定的課程和程序,沒有人給紀念館的學習規定完整的課程和學習進度。

3.它無所不在,只要你踏進紀念館,教育就隨時可以發生。

羅傑斯認爲,“學習的促進者”的作用關鍵在於“促進者和學習者之間的人際關係的某種態度品質”。這種態度品質包括三個方面:真誠、接受、理解。

在學校中“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師,在紀念館中這一角色的擔當者就是講解員,講解員與“被講解者”之間的人際關係決定了講解實施成功的重要因素。“真誠、接受、理解”這三要素正是紀念館講解員對青少年講解中極其重要和最根本所在。

紀念館教育以其“實物性”、“直觀性”、“真實性”的特點而著稱,我們常說紀念館是對青少年最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的場所,參觀過程中由講解員對其實施講解是紀念館使用的一種最常見的教育方式。但是在紀念館最常見的對青少年的講解方式,通常都是在學校有組織地情況下,以班級爲單位集體觀看和傾聽講解員的講述。在這一最普遍的教育方式下,通常有其無法避免的侷限性:

(1)講解員要有就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聽講能力。

(2)不易發揮青少年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

(3)青少年要有教高的自覺性和聽講能力。

(4)侷限於一定的時間內完成。

(5)侷限於年齡偏大的青少年。

(6)強調參觀過程中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結論性,容易束縛青少年的思維。

(7)參觀講解實施過程中氣氛沉悶,方式比較單調,不利於雙方交流溝通。

(8)青少年親身參與的機會教少,大多時候在觀看、傾聽。

(9)難以顧及青少年特有的興趣及需要上的個別差異。

那麼,當代社會正從工業社會向資訊社會轉變,當代教育正從專才教育向通識教育轉變。從重心轉移的角度看當代“教學“觀的變革主要體現爲以下六大趨勢。

(1)從重視教師向重視學生轉變。傳統的“教師中心說”受到越來越深刻的批判。學生雖是教育的對象,但卻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和主人,學生纔是更重要的。

(2)從重視知識的傳授向重視能力的培養轉變。教學的主要任務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學生能力的培養,即“授人以漁”。

(3)從重視教法向重視學法轉變。

(4)從重視認知向重視發展轉變。在當代社會人們發現知識甚至智力並不是影響人生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情感。因此,超越唯一的認知,重視青少年的身體、認知和情感全面和諧的發展,成了現代教學觀念的基本精神。

(5)從重視結果向重視過程轉變。

(6)從重視繼承向重視創新轉變。

這些轉變就要求紀念館講解員必須改變以往的講解方式,採取符合當代青少年特點的方式、方法來完成講解行爲。爲此,我們應注意的是:講解側重點的轉移:從“注重講”到“關心聽”。原來我們的講解從某種程度上說,更多的是一種表現,而不是溝通和交流。講解員不是學校的老師,他們對參觀者講解的關鍵是透過講從而解釋、解答,而不是教。在紀念館中青少年的學習具有更多的自主成分。所以講解員應從關注自己的表現如何轉爲關心聽衆真正聽到、接收了多少有效的資訊。

三、紀念館對青少年講解實施應注重的幾個方面。

1.講解實施的前面性。在當今的社會條件下,紀念館的講解應做好對青少年的研究工作,下力氣找準他們的關心點、趣味點、談論點,充分發揮講解的調整功能、激勵功能、凝聚功能。

2.講解對象的主體性。在教育功能的實施過程中,必須把青少年作爲活動過程的主體,而不僅僅作爲受入的客體,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紀念館講解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他們、瞭解他們、從他們的興趣點出發,結合陳列,巧妙安排、洽淡銜接。

3.講解內容的實在性。紀念館講解的內容要採取豐富多彩,符合青少年特點和需求,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趣”。

4.講解完成的效果性。紀念館講解應該注意收集講解效果資訊的反饋,從完成的講解中找尋下一次講解的“落腳點”、“側重點”和“興趣點”。從而使青少年喜愛紀念館、走進紀念館、更想了解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