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知識的運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1.45W

心理學從人類的生態本性來認識校園規劃,倡導生態意識,它所要揭示的是更爲內在和本質的精神生活層面,它體現出校園規劃設計內在和自然本性。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心理學知識的運用論文,歡迎檢視。

心理學知識的運用論文

篇一:幼兒鋼琴教學中音樂教育心理學的價值分析

【摘要】

音樂教育心理學就是研究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的心理現象以及發展規律的學科。幼兒由於其自身特點的影響,形成了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徵,這些特徵與幼兒的鋼琴學習有着重要的聯繫。學習鋼琴是一件長期的、枯燥的、辛苦的工作,在幼兒學習鋼琴的過程中每一個音符、每一點成長都需要家長的積極參與和老師的精心培養。老師要因材施教,正確定位幼兒鋼琴教學,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育人成才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

音樂教學心理學;幼兒鋼琴教學

一、幼兒鋼琴教學的現狀

音樂屬於情感教育,可以透過音樂教學培養幼兒的音樂情感,從而提高幼兒的音樂情商。有關調查表明,只有高情商的人才可能成爲高智商的人。因此可以看出,音樂可以培養出高智商的人。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加之市場經濟的影響,望子成龍已成爲現代家長普遍的教育心態。目前,鋼琴熱逐步在社會上興起,幼兒鋼琴教學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但是從現有的幼兒鋼琴教學定位來看,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現在教學目的性太強。許多家長以及老師在培養幼兒時總以成爲音樂家、鋼琴家爲目的,過分注重技巧的培養,而忽視了幼兒的審美與情感的開發,甚至讓幼兒失去了本應該擁有的快樂童年。筆者在指教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幼兒在練習鋼琴時的無奈與厭煩情緒,甚至會出現過激的厭學情緒,這樣的鋼琴教學質量可想而知。這些問題的出現進一步說明了無論是何種教育,都必須以育人爲主要目的,切勿拔苗助長,好高騖遠。

二、音樂教育心理學在幼兒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

新課改後,我國也進一步修訂了鋼琴教學教材,以適應更多年齡段的鋼琴學習,體現了以人爲主的音樂教學核心。目前,我國的幼兒鋼琴教材比較淺顯易懂,適合幼兒年齡段的學習。教學中的技巧練習則融入到可以理解的曲調當中,結合耳熟能詳的兒歌、民歌等,基本上滿足了幼兒心理成長過程中的情感需求。但這僅僅是基本,要想進一步提升鋼琴教學質量,進一步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使其產生鋼琴學習興趣,最關鍵的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音樂教育心理學以音樂教學中老師與學生的交互行爲爲研究對象,以音樂教學中的各種心理現象以及變化規律爲主要研究內容,能進一步瞭解和掌握幼兒的心理活動。由於幼兒鋼琴教學屬於一項非常專業、非常特殊的學科,每一個幼兒的實際情況不盡相同,如果用統一的教學模式就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幼兒鋼琴教學中,透過運用音樂教育心理學可以全面掌握每一個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幼兒的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因材施教,教學效果纔會事半功倍。由此可以看出,音樂教育心理學的運用在幼兒鋼琴教學中非常重要。

三、音樂教育心理學在幼兒鋼琴教學中的價值體現

(一)可以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音樂不但可以舒緩壓力,也能陶冶情操,使人產生一種愉快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對於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有着重要的意義。音樂可以將人們最濃厚的情感展現出來,讓人感受到一種無法形容的審美快感,給人以美的享受。在幼兒鋼琴教學中,同樣要讓每一個幼兒感受到這種美感。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體系下,沉重的文化課使學生壓力倍增,而鋼琴學習則爲孩子帶來了最快樂、最愉悅的時光。教師應利用情景教學模式,創設適當的情景模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寓教於樂,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美感,從而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杜絕不良情感的產生,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二)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育心理學中,發展智力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幼兒鋼琴教學中,運用音樂教育心理學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對於提高幼兒對音樂的理解以及幼兒智力的開發都有着重要的意義。在幼兒鋼琴教學中,作爲音樂教師必須發揮創造性思維,透過一些直觀的、生動的、形象的教學手法,調動幼兒的感官,從而激發起創造性思維。老師經過正確的引導讓幼兒在感受音樂之後能夠主動地表現音樂,透過創造性思維學習音樂,學習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三)有利於實現育琴育人的教學目標。教學的目的就是育人,同樣,幼兒鋼琴教學的目的也應該是“育人”,不應僅僅侷限於“育琴”。作爲音樂教師,也要進一步加強音樂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學習,並將其很好地運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在發展個體的同時激發其創作能力,形成一種學習激情。這種激情不但有助於音樂學習,更是爲其他學科的學習增添了更加強勁的動力,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了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在幼兒鋼琴教學中,只有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另外,還要培養幼兒堅強的毅力,遇到困難、克服困難的良好品質,幫助幼兒解決難題並完成各項音樂技巧的練習,充分利用音樂教育心理學,創設多種教學模式,實現鋼琴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陳蓉輝.論鋼琴教育活動與學生情感發展的內在機制[J].東北師範大學學報,2013(06).

[2]趙阿光.鋼琴教學與科學思維能力培養[J].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4).

篇二:積極心理學的應用

1.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

當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有以下幾個層面:透過對幸福敢、滿足感愉悅等感觀體驗的研究來探討其產生的各種影響;探討尊嚴、團隊精神、自控力等品性特徵的形成方法;研究良好的社會氛圍對積極的心態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我們不能透過對發生事件的掩飾來滿足人的幸福感,必須透過對人的積極心態和品格的研究提高幸福指數,而這些都可透過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來實現。

積極心理學中,要求要以一個欣賞的角度看待社會,它特別強調了個人的積極心態對外界的影響是廣泛的。積極心理學在主觀層面研究了人的幸福(過去)、希望(未來)、快樂(現在)等體驗的獲取方式;透過對個人品格的研究調查研究人的積極力量;透過對人的個人特質,例如人際交往技巧、智慧、毅力等進行根源以及效果上的探索;在羣體的層面,積極心理學的的研究的主體是一些羣體性組織,例如家庭或者社團等,提出建立這些社會組織要堅持以人爲本的原則,這些社會組織的形成要有利於公民美德和社會氛圍的的形成。

心理學的用途不只是解決心理疾病,更有意義的是幫助個體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心理疾病的解決與良好的心理狀態的形成之間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心理學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將重點放在培養人的積極的心態上,透過培養積極的因素使其成爲健康幸福的人。

從積極方面處理解決問題。積極心理學在解決問題方面側重點放在積極的方面,並從中獲取到積極的意義,因此,應從以下兩個方面獲取問題解決的積極意義,首先,全方位尋找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只有找到問題的根結所在,才能讓我們瞭解到如何更加積極的看待面對問題,才能對問題的性質做出總結,這樣才能以一個更好的心態去解決處理問題。否則,就可能會有消極的心態出現。從長遠角度考慮,用積極的心態去解決問題是最務實的做法,積極的心理學可以讓人活的更加有動力,有活力。其次,也可透過對問題本身的瞭解找到積極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