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對心理學的認識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9W

近年來,心理學在各行業應用都是十分廣泛的,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對心理學的認識論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對心理學的認識論文

對心理學的認識論文1

【摘 要】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的一門科學。心理學作爲哲學的一個分支,與哲學一樣對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有着指導作用。透過學習發展心理學我們可以對自己的現狀與成長有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教育心理學則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各學科課程;醫學與臨牀心理學、工業心理學等則不斷推動各行業的發展與進步;社會心理學則有效地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本文從以上幾點出發討論了心理學的主要作用。

【關鍵詞】心理學 作用 發展

一、心理學促進人的自我認識

學習心理學加深了人們對自身的瞭解。透過學習心理學,我們可以更好地解釋自己的行爲,並研究這些行爲背後隱藏着的心理活動。透過心理學的測驗我們可以明確知道自己屬於哪種氣質類型的人,是膽汁質、粘液質、多血質還是抑鬱症。再根據自己的氣質類型進行自我完善,同時也可以指導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氣質優勢,豐富生活。

心理學中的自我認識中包括兩個重要概念,自我概念和自我評價。自我概念就是個體關於自己的總體認識,即一個人對自身存在的體驗。它包括一個人透過經驗、反省和他人的反饋,逐步加深對自身的瞭解。自我概念是由反映評價、社會比較和自我感覺三部分構成。反映評價一直伴隨着我們,例如,幼兒園的小朋友在活動中積極配合老師,並因此得到一朵小紅花,那麼小朋友的到老師的肯定後自信就會增加,在以後的活動中自然而然表現良好。反之,如果小朋友在活動中因表現不好而受到老師的批評,那麼孩子心中就會有挫敗感,在此活動中必然無法充分發揮,以後的活動也許還會受到影響。社會比較,在生活和工作中,人們往往與他人比較來確定衡量自己的標準,這就是在作社會比較。小時候我們會比較哪個小朋友吃飯速度比較快,哪個小朋友比較乖,大一點,同學之間會比較誰的成績高,成年後又會比較誰的收入高、誰的孩子好等等。這些比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當前的狀況,並及時彌補不足。自我感覺則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出現的。做作業時自己透過努力思考解決了一道難題,自己動手縫好了掉落的扣子,第一次獨立做好一頓晚餐,這些都可以是我們獲得較好的自我感覺,並因此而更加自信,同時,自我概念也改進了。自我評價是對自我所做的某種判斷。事實上,自我評價與自我概念始終是聯繫在一起的。自我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就有自我評價成分的融入,而自我感念形成後又爲自我評價提供了框架 。心理學有效地促進了個體對自我的認識。

二、心理學有利於教學

心理學研究證明,參與教學活動的心理分爲認知因素和情感心理因素兩大類,正確處理這兩大類心理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進行。教師在教學時採取符合學生學習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學方法,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古代的教學是夫子在上面講晦澀難懂的古文,之後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固守條條框框、缺乏自己思想的麻木者。現代的教學則吸取教訓,充分研究學生的心理,在教學時採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法。例如魏書生先生的“六步教學法”,首先給學生進行“定向”,明確方向,使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第二步讓學生“自學”,學生根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自學習教材,獨立思考,自己作答案,這些答案都充滿了學生自己獨特的思想;第三步則進行“答疑”,此處的答疑首先是學生之間互相解答疑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思考了更多問題,答案也集中了全班同學的智慧,對於學生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在給予解答;第四步“自測”,顧名思義,學生根據“定向”中指定的目標來檢測自己,進行自我評定, 檢查學習效果;最後一步“自結”,學生自己總結本科學習的收穫,再選取在自測中成績優秀的同學進行系統的總結,使知識得到強化。這種教學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慾,認識求知的重要性,並在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效率,體驗了獲得知識的歡樂和幸福。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與學生透過互動進行情感交流,使學生情況得到及時反饋,教師可以因此調整教學進度。學生具有獵奇心理,教師在教學中不時地展現一些圖片、案例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則可以使教師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時複習,鞏固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三、心理學使人更好地工作

心理學在工作中運用極爲廣泛,有助於企業更好地展開工作。我們平時見到的.商場工作人員就是利用消費和廣告心理學的知識重新設計櫥窗、陳設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顧客,如大街經常 “打折”或“瘋狂大甩賣”店鋪,再如企業中總管利用組織與管理心理學的知識激勵員工,鼓舞士氣,促進員工積極工作,等等。心理學在工會工作中的作用則在2010年富士康“13連跳”後得到充分體現。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國有企業要關注職工的心理健康,富士康依此透過定時對員工進行心理諮詢、緩解員工工作壓力等方法來促進員工心理健康。員工心理健康了,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自然提高。

四、心理學使人際關係更和諧

人際交往總會存在一些心理效應,如刻板印象、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暈輪效應等,這些效應會影響到我們的人際交往。心理學家根據這些效應提出一些合理的交往法則,例如匈牙利傳播學家拉希爾提出了一個拉希爾法則,也稱爲人際交往第二法則,核心思想是:人際交往尊重爲本。這個觀點與我國儒學大師孟子的“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相似,這些思想多多少少都能給我們一些啓發,促使我們與他人友好相處,是人際關係更加和諧。

五、結論

由此,心理學涉及每個人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凡是人,不論幼兒或老人,正常人或精神病患者,都會運用到心理學,終身受其影響。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作用,並積極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來造福自己,使自己更完善,學習更輕鬆,工作更順利,人際更和諧,讓生活更加豐富。

對心理學的認識論文2

1 患者就醫心理

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爲了長壽有病就要看醫生,首先是考慮去哪家醫院、找哪位醫生?他一定選擇有信譽的醫院,找技術高超的醫生就診。他要向周圍人羣詢問打聽一下,聽聽對某醫院或某位醫生的評價,因此可以說凡是曾經來我們醫院或經我看過的患者都是我們的宣傳員,宣傳他滿意的,也宣傳他不滿意的,醫生服務的好壞,有關醫院的信譽。

到了醫院接觸醫生無非要求①診斷正確及時;②選擇最好的治療方案;③花費合理。各階層人們的就醫要求也不一樣,農民患者想找一名中醫老大夫,他願意接受傳統的中醫中藥,對診斷什麼病名他並不介意,他關心的是能不能治好,需要花多少錢?叫他入院住院有時他很爲難,經濟拮据?脫離不開家? 城鎮居民患者平均文化較高,對衛生常識瞭解得多,他關心的是,診斷什麼病?怎樣治療?預後怎樣?要求醫生向他交代明確,刨根問底,富裕的人不考慮花錢多少。

經醫生診斷明確的患者,要問得病的原因是什麼?能不能治好,需多長時間?需要打針或服藥的患者,他要問這藥的作用能達到什麼治療目的?有什麼副作用?看了藥物說明書以後要問醫生這麼多副作用能吃嗎?需要手術的患者,關心手術的效果及安全性,問開刀時疼痛嗎?誰爲他們做手術,這位大夫人品及技術怎樣。

經醫生初診不能確診的患者,或者病者對診斷有懷疑,有時還要到其他醫院找其他大夫在診斷一下以資對照。有條件的患者還要求去大城市醫院就診。要問醫生:去那個大醫院能解決我的病?掛什麼科的號?

重危患者及家屬關心的是生命安危。搶救效果怎麼樣?能有機會轉院嗎?接到病危通知書以後,有的家屬放棄搶救措施,要求出院回家,怕老人死在外邊,或怕人財兩空。老人病危,他的子女問醫生:“我的哥哥在外地明早八時能趕到家,醫生,老人能挺到明早八時不能?讓父子見最後一面。”這是考驗醫生能不能準確估計患者死亡時間。

臨終患者心理較爲複雜,考慮後事,急於減輕軀體痛苦,甚至想安樂死。越是年高老人越怕死,人之將亡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

2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是透過解釋、說明、支援、同情、相互之間理解,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的交流方式,來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達到消除患者病態心理所造成的痛苦,我們普通醫生在臨牀醫療實踐中也要利用心理治療方法解決患者的病態心理,如果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是正常的心理反應要求儘快治好病或減輕痛苦,醫生應全力支援他,儘量滿足患者要求,如果他心理反應不正常,不合乎正常邏輯,醫生要分析其心理動機耐心說明解釋,從同情角度糾正其扭曲的心理,使他對自己的疾病有個正確的認識。比如一位患者要求醫生爲他處方一種“靈丹妙藥”吃了就能治癒,醫生應該向他解釋現代的醫學水平是達不到的科學道理。又有一位患者是疑心病,認爲自己肚子裏有蟲子作怪,醫生在他腹部只切開皮層,縫合數針,術後拿一條蛔蟲給他看,蟲子取出來了,他的疑心病立刻就好了。內科門診常遇到患有心因性疾病的患者最容易接受醫生的暗示,在取得神經官能症患者的信任以後爲他開處方“非常好使”的藥,並說,吃了這種藥肯定他的病一定能很快治癒。使他把治癒的希望寄託在服藥上,果然他的病就好了。

心理治療的前提是要讓患者知情,用大衆的言語科學的解釋他所患的疾病,儘可能講出病因,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職業的患者用其能夠理解的比喻使其瞭解疾病的起病過程及歸宿,對知識分子可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學的原理解釋疾病,對工農人衆要用其生產實際現象或日常生活現象解釋疾病,如把心臟比作水泵,周圍血管比作管道來解釋循環系統。

對於患有癌症等不治疾病的患者,不可直接說出不良預後,應逐漸暗示其疾病的嚴重性,先說:“你患的是某某良性疾病,但也不排除或待排除某種腫瘤。”使其有個思想準備,再說:“先按預後好的疾病治療,以觀察其效果以資鑑別。”當然,應揹着患者本人將真相適時告知其親人,在患者臨終前應囑咐家屬告知其患的是不治之症,使患者死個“明白”。

3 心理治療對醫生的要求

心理治療成功的前提是醫生必需取得患者的信任,他才認真的接受你設計的治療方案,遵照醫生的醫囑按時服藥、打針、建立治癒的信心。作爲一名醫生怎樣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呢?

首先,要有高尚的醫德,仁愛之心,對患者一視同仁,文明社會是人與人協作共同創造的,互助共存時,處世要多諒解,多同情,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醫生要爲患者全面着想,疾病預後,經濟條件,家庭關係,社會地位等等。

其次,是要有淵博的醫學知識,要有進化論的科學觀,對待“萬物之靈”的“人”除掌握醫學知識臨牀技術以外,還要了解當今和諧社會的政治經濟及人文狀況,瞭解當地人羣的風俗習慣,語言信仰多方面知識。

再次是良好的作風,醫生的作風在心理治療方面影響很大,醫生要有忠厚仁愛的儀表,樸素莊重的穿着,在患者面前表現對治病胸有成竹,言詞有信,話語中肯。爲患者處方開筆一氣呵成,假若患者買不到醫生處方中的藥,醫生又換了另一種藥,患者吃了病沒好,患者就想,“若是服了前一種藥,病一定能好。”沒釣上來的魚都是大魚。

醫生收紅包接受患者的饋贈也帶來了患者的心理的錯覺,過去某醫院有一位患肝硬化的患者,三次住院,第一次、第二次都見好,腹水消退了,第三次住院不見好,他愛人找院長反映說:“我前兩次都給經治大夫送禮了,第三次住院我經濟困難,沒送禮,可能大夫就沒盡心,病不見好。”大家都知道,肝硬化病情只能一回比一回重,與送禮無關,這是患者家屬的心理錯覺。

婦科病房一間住了四位患者,一位家屬反映說:“那三個患者都給大夫送禮了,他們病癒都先後出院了,我沒送禮,我愛人病就好的慢”。這些事例說明醫生作風對患者及家屬的心理有很大影響。

醫生是修理人體的工程師,比起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偉大,更光榮。重任在肩,要有良好的醫德,技術及作風,才能勝任我們的醫療任務。患者對醫生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非常敏感。醫生對患者有好的心理影響,也有壞的心理影響,醫生要有一個好的態度好的作風就是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