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析音樂網絡傳播與音樂創作觀念的變化

學問君 人氣:1.8W

摘要 :音樂的網絡傳播已成爲當下音樂藝術傳播的全新手段,並對音樂藝術的創作、表演、接受等帶來深刻的影響。文章探討了音樂網絡傳播對音樂創作觀念的影響和變化,旨在使人們能正確認識網絡傳播與當下音樂藝術發展的關係。

探析音樂網絡傳播與音樂創作觀念的變化


關鍵詞 :音樂藝術 網絡傳播 創作觀念
  
  一
  
  音樂的傳播既是音樂得以產生和生存的原動力,也是推動音樂藝術不斷髮展的重要因素。隨着國際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運用,音樂的網絡傳播已成爲當下音樂藝術傳播的全新手段。與傳統媒介相比,網絡傳播具有海量資訊和高速傳播、綜合性傳播手段、整合傳播模式、多元化傳播者以及跨國傳播等重要特徵,並已滲透到人類生活的諸多方面,形成了新的傳播模式和文化理念。作爲網絡傳播子系統的音樂網絡傳播,在傳播實踐中除了傳播音樂作品外,還傳播音樂的創作、演奏、製作技術,傳播各種音樂新聞、音樂學術論文、音樂思想,以及提供各類音樂軟件的共享性服務等。這種音樂的傳播方式,把每一個人所面對的計算機世界,變成了一個音樂的虛擬大社區。
  音樂的網絡傳播,既具有上述傳播共性,也具有自身的個性和特點,即:“即時性、反覆性、時差性、主動性、交流性、自由性”(曾遂今語)。此外,我們認爲,基於網絡傳播的強大效應,以及複製技術的廣泛運用,導致“文化的生產被驅回到一種精神空間之內,但這種空間不再是舊的單個主體的空間,而是某種被降低了的.集體的‘客觀精神’的空間”(弗·傑姆遜《後現代主義,或後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又如阿多諾所批判的“標準化和僞個性化”,藝術的審美深度、個性價值、歷史感等“經典”標準逐漸“削平”,大衆娛樂功能和商品消費功能得到大大加強。再者,由於傳播技術、使用環境、欣賞心理等因素的存在,使得音樂網絡傳播只能以在線獲取(pull)爲主,而非在線欣賞(take),如曾遂今所講的只不過是“音樂複製的自來水效應”罷了。由此必然帶給人們音樂審美觀、價值觀的變化,並最終使得整個音樂藝術範式發生革命性的變革,給當代和未來人類的音樂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
  
  二
  
  如上文所述,音樂的網絡傳播將給音樂藝術的創作、表演、接受等帶來深刻的變化,促進當代音樂藝術的發展和範式轉換。對音樂藝術創作觀念而言,其影響和變化具體表現爲:
  首先,創作觀念的豐富性、前瞻性。網絡傳播的海量資訊和高速傳播,資料、資訊獲取的廣泛性和即時性,導致了音樂創作觀念的豐富和前瞻性。互聯網絡爲人們構築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虛擬現實”世界和資訊寶庫,使得藝術創作可以坐享科技進步帶來的各種便利,迅速獲得當今世界不同風格、各種類型的藝術資訊和音樂作品。可以說,當今藝術創作者的視界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開闊和廣博。反過來,一部音樂藝術作品只要問世,就有可能隨着網絡和其他數字多媒體傳遍世界的任一角落,藝術創作者可以很快聽到、看到受衆的評價,與他們展開雙向的交流和藝術觀念的碰撞。與不同地域、不同專業、不同目的的人們的交流和互動,將極大促進創作觀念的豐富性和前瞻性。但不容忽視的是,這種交流帶來的藝術創作的觀念和創作意識的趨同,對藝術創作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
 其次,創作觀念的個性化、技術化。網絡是一個自由空間,網絡的創作和傳播具有極大的自由度,每一個創作者都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藝術激情,隨心所欲地進行藝術語言的探索和創造並直接進行自由的傳播。過去傳播中的人爲導向、人爲干擾基本消失了,創作者也不必考慮爲了博得某些組織、評委的肯定和愛好,其個性化創作思想、創作觀念得到極大解放,將會創作產生大量不同特色、獨具一格的網絡原創音樂作品。另外,在音樂網絡傳播中,技術對音樂創作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許多以前難以實現的個性化藝術構思和設想,透過網絡及數字多媒體技術與電子音樂製作技術的協同配合,現在已經可以做得乾淨利落、無懈可擊了。如利用計算機動畫製作、音樂製作、音頻處理的技術優勢,創作出現了大量的flash音樂檔案,把音樂創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但同時,技術的進步和使用也加深了人們對技術的依賴性。
  再次,創作觀念的生活化、娛樂化。作爲大衆傳播的強勢媒介,網絡傳播在引導大衆的藝術接受、消費過程中,促進了藝術與大衆之間的相互親近,藝術不再是少部分人的精神領地,而成爲當代大衆可以共享的日常生活對象。這種藝術與大衆日常生活的廣泛對話,直接促使音樂創作走向生活化、娛樂化。比如《東北人都是活雷鋒》《特務小強》《芙蓉姐姐》《老鼠愛大米》《兩隻蝴蝶》等網絡歌曲,多數作品以通俗易唱的生活化曲調和趣味幽默、娛樂搞笑的歌詞爲主(歌曲常被稱爲“口水歌”;歌詞如“翠花,上酸菜”以及“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等),表達的是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自娛自樂,展現的是藝術的消費功能和大衆娛樂功能。從宏大敘事到日常生活、從心靈審美到感官消費,音樂藝術的創作觀念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最後,創作觀念以大衆(受衆)爲本。“當代藝術不僅僅要求觀衆證明自己,而是要激發觀衆,並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觀衆的支援”,“今天的作品並不需要成爲絕對權威或受人頂禮膜拜,它們把觀衆作爲朋友”( 杜夫海納《當代藝術科學主潮》)。在網絡傳播和網絡藝術中也是如此。雪村、香香、龐龍、楊臣剛等歌手及其演唱的歌曲一夜走紅,無不是網絡大衆的點擊和支援所賜。同時,網絡傳播非常強調受衆的主觀能動性、參與性,強調溝通。這種傳播過程的交互性和大衆評價的巨大威力,使得創作者(藝術家)爲了贏得更多的支援率(點擊率),將會盡可能地從大衆的層面出發,以大衆的審美標準爲本,創作更多適合大衆藝術情趣的作品,即所謂的“民間性情之響”。從這個意義上說,以大衆(受衆)爲本的創作觀念,與接受美學的基本立場、觀點相一致,延續了文藝理論從“作家創作——作品文字——讀者接受”的歷史演進,也進一步提升了網絡傳播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
  
  結語
  筆者認爲,網絡傳播爲音樂創作觀念帶來的變化具有普遍的意義。這種從經典到通俗、從審美到娛樂、從精英到大衆的變化,已逐漸成爲當代音樂藝術的基本範式。爲此,我們有必要在理論上重新審視,在實踐上作出更爲有效的探索。
  參考文獻 :
  [1]曾遂今.音樂網絡傳播與當代人的音樂觀,《中國音樂》,2006年第4期.
  [2]王德勝.大衆傳播與當代藝術狀況,《現代傳播》,2004年第2期.

 

論文出處(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