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及其原因剖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3.22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及其原因剖析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及其原因剖析論文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及其原因剖析論文 篇1

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事關中國的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但是究竟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爲什麼要使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這是我們受限必須弄明白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這兩個問題進行探討,進一步理清這兩個問題,以更好的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實踐;世界性哲學;中國革命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概述

1、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涵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關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在學術界的不同學者都有着自己的觀點:有些學者認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相結合,批判地繼承歷史文化遺產。也有一些學者認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相結合。並引用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的那段著名論斷去加以闡發,即“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透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着必須有的中國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運用它”,這當然是對的,但還應進一步具體化。多數學者則更爲“全面”,認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既要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又要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相結合,在內容上加以充實和豐富,在表現形式上具有中國特色、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還有學者進一步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除了上述“一般涵義”之外,還包含有具體化、民族化、通俗化的“特殊涵義”。所謂具體化,就是對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進行哲學概括,把馬思主義哲學具體化爲具有中國特色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化爲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羣衆路線等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思想路線、工作路線、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所謂民族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觀點、方法批判繼承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哲學遺產,總結現代中國人民奮鬥的經驗,賦予馬克思主義哲學以中國作風、中國氣派。所謂通俗化,就是用人民羣衆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範疇、原理,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成爲羣衆手裏的尖銳武器,實現哲學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還有一些學者認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學,爲中國的實際發展服務。

綜合各家所長,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具有雙重內涵:一是指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普遍原理用於指導中國的社會生活實踐,使之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開花、結果,爲中國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智力支援。用理論來指導實踐。二是指不斷總結、概括中國社會生活實踐中涌現出來的正反兩方面的新鮮經驗、教訓,從哲學的高度予以昇華,並用哲學範疇的形式進行表達,據以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用實踐來檢驗和發展理論。總之,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既要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又要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相結合,還要與中國的具體實際情況相適應。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同時代特徵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由觀念形態向實踐形態不斷延伸和轉化的過程。

2、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提出

最早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的是艾思奇,他在1938年4月寫的《哲學的現狀和任務》中明確提出“,現在需要一個哲學研究的中國化、現實化的運動。過去的哲學只是做了一個通俗化的運動,把高深的哲學用通俗的詞句加以解釋,這在打破從來哲學的神祕觀點上,在使哲學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接近,在使日常生活中的人們也知道注意哲學思想的修養上,是有極大意義的,而且這也就是中國化現實化的初步??然而在基本上,整個是通俗化並不等於中國化現實化,因此它也沒有適應這激變的抗戰形勢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因爲整個並沒有做到中國化現實化,所以也不夠充分的通俗化。”這表明哲學的中國化和現實化,既是前一段哲學大衆化、通俗化的繼續,也是抗戰的需要。此後,艾思奇還提出了馬克思哲學中國化的兩個原則“,第一要能控制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熟悉其表現方式;第二要消化今天的抗戰實踐的經驗與教訓。”艾思奇提出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哲學和中國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思路是可取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由艾思奇率先提出,而毛主席則影響最大。1938年10月,毛主席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中是這樣說的“: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透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於它是和各個國傢俱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繫的。對於中國共產黨說來,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環境,成爲偉大的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的共產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着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爲全黨亟待了解並亟須解決的問題”。在毛主席看來,馬克思主義要在中國生根開花,不僅要把它與中國的實踐相結合,而且需要透過一定的民族形式使之“中國化”。繼毛主席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論述之後,如劉少奇、和培元、楊松等一些人士也發表了意見,進行了多方的闡釋。

隨着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相繼誕生三大理論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原因剖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能夠中國化有其深刻的原因:

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能夠中國化,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而中國哲學中存在着悠久的樸素唯物主義和樸素辯證法傳統,更重要的是這種樸素唯物主義和樸素辯證法達到了統一,形成一種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傳統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某種一致性。

正因爲中國哲學中存在着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傳統,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傳入中國後很容易被先進的思想家接受。從理論上看,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能在中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同中國哲學中的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傳統密切相關。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樸素辯證唯物主義既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得以產生的重要的歷史文化基礎,又構成了中國人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便利的思想橋樑。不同民族哲學都有其獨立性,但卻可以相互吸收、相互融合。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樸素辯證唯物主義是兩種不同形態的學說。我們既要看到中國傳統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某種一致性,又要看到二者有不一致的方面,要有自覺的批判意識。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標誌着人類達到了對辯證唯物主義的自覺。因此,要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樸素辯證唯物主義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就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分析、批判中國傳統哲學及其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對之進行創造性轉換。然後,再用經過分析、批判的中國傳統哲學及其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去創造性地理解、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使其具有“民族形式”,並在這個過程中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

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世界性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世界歷史發展規律和必然趨勢的科學把握,是一種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世界性理論。因此,中國化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普適性決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世界性哲學”,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武器,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但它沒有也不可能指出世界上每個民族的具體特點和發展道路。列寧指出:“對於俄國社會黨人來說,尤其需要獨立地探討馬克思的理論,因爲它所提供的只是總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於法國,在法國不同於德國,在德國又不同於俄國。”所以,依照列寧的觀點,探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首先是馬克思主義自身的內在要求。作爲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只有同各個民族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透過一定的民族形式,轉化爲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才能真正發揮其改造世界的功能。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各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才能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勝利。

3、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中國革命的需要

綜觀中國近代歷史進程,中國社會始終存在着“中國向何處去”的歷史選擇,始終沒有找到解救中國的真正出路。十月革命使中國人民認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中國需要馬克思主義哲學。因此,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救中國的歷史選擇。中國革命不但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而且尤其需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毛主席指出“: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着必須有的中國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爲全黨亟待了解並亟須解決的問題”。

4、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中國現實發展的需要

在當代中國,一個更爲重要的方面是時代的發展迫切要求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發展着的實踐不斷實現新的結合,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與時代的脈搏緊密聯繫在一起。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和所面臨的形勢同過去相比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無論國際還是國內都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這些不斷變化着的新的實際要求我們必須自覺地把握世界歷史進程及其發展趨勢,切實瞭解中國在世界格局中所處的地位,以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揚長避短,爭取主動。而且只有既把握世界歷史發展潮流,又掌握本國的實際,才能找到適合中國自己的獨特發展道路,才能對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特色”給以全面的、辯證的理解。因爲我們所講的“特色”,正是從世界歷史中獲得規定的,是從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總體關係中發展出來的。列寧在晚年已經明確地意識到這一點,認爲在兩種社會制度並存的環境裏“,社會主義共和國不同世界發生聯繫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況下應當把自己的生存同資本主義的關係聯繫起來”。後來的實踐尤其是當今經濟發展全球化的進程表明,孤立地、封閉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是很難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是與世界不斷髮展着的'實踐密切聯繫在一起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應當建立在世界與中國的連接點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我們一定要用聯繫、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把這一過程既看作是理論引導社會實踐不斷走向勝利的過程,又看作理論不斷創新的過程。

5、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哲學能夠中國化

改革和建設的偉大實踐,充分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科學理論。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且取得了巨大成功。這充分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同樣具有生存和發展的土壤,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完全切實可行的。

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要想在中國發展必須中國化,必須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既要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又要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相結合,還要與中國的具體實際情況相適應。同時中國的發展也需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指導,需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及其原因剖析論文 篇2

經典科學的世界觀認爲,世界的本質是有序的,無序屬於事物的現象。科學認識的目的是透過紛亂的現象去挖掘和掌握事物本質的有序性和規律性。經典科學的方法論認爲,現象的複雜表象可以從某些簡單性理論出發加以解釋,事物的多樣性也可以從某些簡單的元素出發加以理解。簡單性理論由於滿足了人類對於確定性和穩定性的需求和渴望,同時也由於其帶來物質文明的極大進步,從而成爲近代以來解釋世界的權利話語。儘管簡單性理論爲經典科學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成果,但它在解釋經濟、政治、文化等複雜人文社會科學系統時卻常常陷入重重困境。這就容易導致兩個極端:“化簡和割裂”。這種以簡化事物的複雜性以及孤立地看待事物間彼此聯繫爲表徵的簡單性思維方式往往既不能描述現實世界的真實圖景,也不能正確反映研究對象所固有的根本屬性。如何突破簡單性思維在面對複雜的研究對象時所造成的侷限性,是科學研究不得不考慮的重要的問題。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複雜性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主體層面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由人在“化”,其主體是多元的,不是單一的。作爲主體的“人”,其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的思想、行爲既受外界各種環境的影響,也受自身認知水平和情感意志的影響,充滿了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多元化的主體由於實際需要、成長背景、興趣特點等方面不同而呈現出明顯的個體差異,使得他們在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問題時的切入點、研究途徑、表現方式、理論探索、實踐運用的結果會有所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主體的異質性極大地增加了正確解讀、表達和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複雜性和困難度。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文字層面看:其複雜性主要體現在缺少統一的哲學文字,沒有一部全面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的“聖經”。這使得人們對它的理解、表達、運用和發展變得更爲複雜。雖然在很多文字中有體現其哲學思想,但並沒有一部系統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的文字。各種哲學思想因論述對象不同以及所面臨的實際情況差異而表現出不同的內容和色彩。當我們談論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更多的是從馬克思、恩格斯某一文字中的某一思想出發,但部分不等同於整體,這並不能涵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全部思想。究竟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一百多年來,在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中一直沒有統一的觀點,使得人們對它的誤讀、錯解甚至歪曲得以可能。不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對馬克思主義不同時期、不同文字的哲學思想進行取捨,並對其作出不同的解釋與重建,由此造就了所謂的“人本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實踐主義”、“實證主義”等多樣化的哲學理論形態,進一步加劇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在理論提煉上的複雜性,且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主體的理論素養水平及明辨是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走向複雜性: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思維轉向

“複雜性理論的方法首先在於承認人類所處環境及實踐活動的複雜性”。在複雜性理論視域中,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呈現出主體、馬克思主義哲學文字以及歷史進程的異質性、動態性、開放性、非確定性、非線性等複雜性表徵,就不可能約化爲簡單性的線性思維去處理。

當我們反思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和實踐時,可以看到:過去很長一個時期,強調的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全部思想的中國化,而是其中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的中國化,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主體的各種主觀因素、客觀條件等複雜情況和重要作用考慮不夠;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核心內容,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的複雜性情況也缺少分析;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進程看得過於簡單、機械。這種以簡單性理論爲指導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文字,對待異常複雜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主體以及中國國情,把極度複雜的社會問題簡單化,在帶來一定研究成果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偏差和失誤。

三、立足現實:貫穿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起點要求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一個時至今日仍在繼續的理論和實踐過程,它不僅涵蓋了馬克思主義者從時代主題、現實需要、中國國情出發所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而且還涵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如何運用這一動態過程。一方面,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文字解讀以獲得其中的真諦,離不開馬克思、恩格斯所在的社會現實、歷史背景;另一方面,形成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領導無產階級進行革命實踐、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理論總結,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運用離不開中國的基本國情,任何脫離中國社會現實的理論,都不可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最終將逃脫不了曇花一現的命運。

四、超越“話語平移”: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本土路向

在20世紀大部分時間裏,與前蘇聯的關係是中國社會生活中的一個極爲重要的內容。前蘇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診釋幾乎等同於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而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又將前蘇聯哲學的著作奉爲經典,尤其是斯大林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影響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解、表達與運用,並在一定程度上使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成爲前蘇聯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試驗田,陷入了“話語平移”的尷尬境地。這種過分誇大“蘇聯模式”與“中國模式”的同一性,忽略兩者間的異質性,忽視甚至無視兩者之間對立和張力的線性思維,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孤立於中國獨特的文化土壤和社會實際之上,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化過程中喪失了其解釋張力和生命活力。

五、尋求動態生成: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本真圖景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一個動態、開放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主客體之間、主客體和外部環境之間不斷髮生資訊交流與碰撞,難免發生非對稱的癥結。另外,各種不確定性、隨機現象或是偶然事件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意味着可能性要多於可實現性”。這也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過程中充滿開放性、靈活性、創造性、生成性。

總而言之,複雜性理論不是要全盤否定簡單性思維的作用,而是旨在引發我們更多地關注複雜性思維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啓示與訴求。借鑑複雜性理論的思維方式,認清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主體的主觀性和侷限性,針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的複雜性以及中國國情的特殊性,用複雜性理論去解決複雜性的問題。方法上、視角上的這種變化會把我們的研究帶入一個嶄新的境界,會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和實踐推向一個新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