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馬克思的本體論思想及其特徵

學問君 人氣:1.48W
試論馬克思的本體論思想及其特徵
【內容提要】馬克思沒有拋棄本體論,而是完善和重建了本體論。本體論作爲追問“所是(者)”“ 是其所是”的學問,內在地包含着“是其所能是”和“是其所當是”。它給出了本體論 的超驗視野和人學維度。馬克思以實踐作爲本體論前提,從而找到了本體論的邏輯完成 和歷史完成的內在根據和表徵方式。由於建立在實踐基礎之上,馬克思的本體論獲得了 不同於一切舊本體論的特點和優點。
【摘要題】本體論問題研究
【關鍵詞】馬克思/本體論/實踐
【正文】
  馬克思究竟有沒有本體論?如果有,其內容和特點怎樣?目前學術界對此還有不同看法 。就此作進一步討論和澄清,將有助於人們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和領悟馬克思哲學的 實質,以祛除過去在解釋馬克思哲學時存在的誤讀成分。
  一、馬克思有無“本體論”
  馬克思有無本體論是一個帶前提性的問題。本文的回答是肯定的。毋庸諱言,馬克思 未曾在闡發其哲學立場的意義上使用“本體論”,但這不等於他從未使用過這個詞,也 並不必然地意味着他沒有本體論思想。這完全是兩回事。判斷一種思想的性質,是看它 的命名還是看它的實質?是看它已經說出來的還是看它沒有說出來的?如果不拘泥於名稱 ,不囿於已經說出的東西,那麼就可以肯定地說馬克思雖無本體論之名但有本體論之實 。重要的不在於它“說”了什麼,而在於它“做”了什麼。我們只有透過已經說出的東 西來領悟沒有說出的東西,透過與哲學家一起運思,才能做出恰當的判斷。在一定意義 上,馬克思的本體論與其說是“說”出來的,倒不如說是“做”出來的。因爲馬克思的 運思方式是本體論的。馬克思從未宣稱和標榜自己的哲學“是”什麼,只是透過實際的 運思來表徵和確證自己的本體論思想。這恰恰是馬克思哲學的一個特點,也是其優點。
  有的學者從學理層面上明確否認馬克思有本體論思想,認爲“馬克思主義哲學並沒有 本體論,而且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史上所實現的變革,正在於對本體論所進行的批判 ”。這種觀點並不符合馬克思的思想實際。馬克思從未拋棄本體論,只是完善和重 建了本體論,從而改變了本體論的歷史形態。儘管他不再使用“本體論”這個稱呼(因 爲這一術語本身的確本然地帶有“邏輯”的和“思辨”的色彩),這正是由於他已經把 “本體論”真正融入了歷史,從而使得它不再表現爲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任何一種特定 的本體論模式。人們之所以否認馬克思有本體論,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過分拘泥於本體 論的形式特徵,遺忘了它的實質。由於本體在本體論的展開中具有某種功能性特徵,我 們應該從這一角度來辨別它在不同哲學家富有個性的語境中被賦予的不同名稱所掩蓋着 的實質。那種在本體的命名上過於看重具體稱謂,以至於變成一種單純的語義分析和語 言翻譯問題的傾向是不足取的。我們不應把本體論的某種歷史形態當作本體論的惟一可 能的形態獨斷地裁決任何一種思想,然後得出判決性的'結論。馬克思真正終結了以往歷 史上本體論的知識論向度,使它重新回到了人學視角。倘若把知識論意義上的本體論當 作一種自明的判斷尺度,就將既誤解馬克思,又誤解本體論。
  “本體論”(Ontology)作爲關於on(英文tobe)的學說,有人主張應將其譯成“是論” 。一般地說,本體論就是對“所是(者)”“是其所是”的內在理由的追問,亦即揭示事 物“是其所是”的學問。Being(譯做“在”、“是”或“有”)含“肯定”之義,它構 成使beings(譯做“在者”、“所是”、“是者”)成爲可能的內在理由。當然,任何實 證科學意義上的認知也都是尋求事物“是其所是”的理由,但它同哲學的追問有着本質 區別。一切科學所試圖揭示的不過是各個具體的所是者“是其所是”的內在理由,哲學 揭示的則是一切可能的所是者構成的總體“是其所是”的內在理由。由“所是”進一步 追問並過渡到“是”本身,就是本體論的實際建構。本體論與形而上學內在相關。就“ 是”對“所是”的超越而言,它是形而上學;就透過“所是”對“是”的探究來說,它 又是本體論。“是其所是”很好地表達了“是”(“在”)賦予“所是”(在者)以理由從 而使其成爲可能的關係。這種關係本身隱含着對作爲經驗存在的“所是”的超越,即邏 輯在先的那個超驗的理由——“是”本身。“是”與“所是”構成海德格爾意義上的“ 本體論的區分”(ontologicaldifference)。當然,這一區分早在亞里士多德那裏就已 經提出來了,例如他所謂的“作爲存在的存在”。這一自覺劃分標誌着形而上學視野的 自覺確立。所謂“作爲存在的存在”,既是一個本體論問題,又是一個形而上學問題。 任何真正的哲學總是一種本體論建構。正因爲如此,才能保證哲學的形而上學性質。這 也是我們判斷馬克思思想是不是一種哲學的最根本的判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