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析三種價值論的交集

學問君 人氣:2.39W

論文關鍵詞:勞動價值論;效用價值論;均衡價值論;需求

論析三種價值論的交集

論文摘要:商品是實現了交換、滿足人們需要的勞動產品,它的價值量是由根據社會需要來分配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從物對人的需要的滿足這個角度來看,勞動價值論和效用價值論是有交集的。需求和供給可以劃分爲宏觀層面上的社會需求和供給以及微觀層面上的市場需求和供給。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看,勞動價值論和均衡價值論也是存在交集的。因此,總的來說,雖然三種價值論的研究立場、視角以及前提假設均不相同,但是從需求的角度來看,三種價值論還是存在交集的。

一、勞動價值論中價值的實現與決定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開篇中就這樣說道:“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佔統治地位的財富,表現爲‘龐大的商品堆積’單個的商品表現爲這種財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們的研究就從分析商品開始。,y馬克思發展了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方面,他從“商品的二重性”出發,揭示出創造商品的“勞動二重性”,進而提出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他認爲各種商品能夠有效地進行交換,其中必須包含一個“共同物”,這個“共同物”就是商品的價值,即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值作爲商品經濟的一個核心範疇,其本質在於它是一種特殊的生產關係,即商品生產不同主體之間一種特殊的勞動關係,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它“首先是一個外界的對象,一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爲使用價值。具體勞動創造的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使用價值是構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係。

作爲商品的自然屬性的使用價值雖然不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但馬克思從未忽視過對它的研究,也從不否定商品的使用價值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勞動產品之所以成爲商品,首先是因爲它的有用性,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否則,它就不是商品,而僅僅是勞動產品而已。“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它的交換價值的前提,從而也是它的價值的前提。”生產商品的目的是用來交換,是要將產品轉到把它當做使用價值的人的手裏,即只有實現了交換的勞動產品纔是商品,纔有價值可言。因此在研究商品價值時,不僅要研究商品的價值決定,還要考慮商品的價值實現。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時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所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的勞動時間。”這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第一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它是指物質生產領域內生產某一個使用價值所花費的平均勞動時間,反映了同一部門內不同生產者在生產單位產品的勞動耗費上互相比較的關係,它強調一定條件下,某一部門單位商品的部門平均勞動耗費。“事實上價值規律所影響的不是個別商品或物品,而總是各個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獨立的社會生產領域的總產品;因此,不僅在每個商品上只使用必要的`勞動時間,而且在社會總勞動時間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類的商品上。”“只有當全部的產品是按必要的比例進行生產時,它們才能賣出去。健就是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中所說的“另一種意義的必要勞動時間”。它反映了社會勞動在各個部門不同的分配比例問題,即資源配置的實現問題。社會的總勞動時間在各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應該與社會對該部門的勞動需要量相適應。

“說商品有使用價值,無非就是說它能滿足某種社會需要。當我們只是說到單個商品時,我們可以假定,存在着對這種特定商品的需要,—它的量已經包含在它的價格中,—而用不着進一步考察這個有待滿足的需要的量。但是,只要一方面有了整個生產部門的產品,另一方面又有了社會需要,這個量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考慮到商品的需求,從而來研究商品的價值。第一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從生產供給的角度來分析的,而第二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正是在第一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基礎上引人了需求這一必然要素。生產商品的勞動的社會屬性決定了商品是社會化的產物,研究商品必須從生產過程和流透過程的統一來考察。第一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從物質生產的領域來界定的,而第二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則將研究視角拓寬到了流通領域,從兩個過程的統一來考察部門總量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第一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直接決定商品的價值量,第二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透過決定價值實現,以其爲中介從而間接影響價值量的決定;決定價值量的第一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透過部門內部諸供求關係之間的競爭形成的;而第二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由部門之間的供求競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