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如何學習《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學問君 人氣:2.22W

選修課程《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反映的是對人類歷史進程產生重要影響的中外重大改革。這部分內容時間跨度大,也沒有一條清晰的線索,在學習中學生感到不易把握,這部分內容在高考中出題又比較靈活,透過教學實踐,我認爲要學好這部分知識,需要從宏觀上讓學生把握以下三個方面。

淺析如何學習《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一、首先對九大改革進行分類

歷史上的改革無論古今中外,無非屬於這三類:大變、小變、大小變。

第一類:大變,即改變社會性質的變革。像商鞅變法,處於春秋戰國那樣一個大動盪、大變革的時代,他順應時代潮流,打擊奴隸主貴族利益,維護新興地主階級利益,使秦國由奴隸社會過渡到了封建社會。還有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後,被漢族先進制度和文化所吸引,爲加速本民族封建化進程而進行的一場社會改革。再有戊戌變法,雖然這次變法失敗,中國的社會性質並沒有發生變化,但改革者的初衷是想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在中國實行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代表的是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

第二類:小變。沒有改變社會性質,但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屬於這一類的有梭倫改革、王安石變法。這類改革都站在當時統治階級立場上,維護自身統治而進行的變革,是在原有社會體制框架之內進行的。

第三類:大小變。改變了社會性質,但保留了原有制度的大量殘餘。歐洲宗教改革、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屬於此類。這三大改革,使歐洲一些國家、俄國、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殘餘,改革具有不徹底性。

二、每一次改革要把握六大問題

1.改革的背景。每一次改革都是有特定的時代背景所決定,就是改革的必要性,是有特定的社會矛盾所導致的,並且矛盾雙方是可以調和的。比如梭倫改革,主要就是當時雅典貴族和平民之間的矛盾所導致,貴族在政治上擁有特權,經濟上對平民經剝削,最終導致平民的不滿。這時要向學生講清楚,在當時的雅典,除了貴族和平民還有廣大的奴隸,貴族和平民的矛盾屬於是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梭倫改革只是一場調和奴隸主階級內部矛盾的一場改革。所以對改革的背景掌握準確,也有助於掌握改革的內容,理解改革的性質。

2.改革的目的。這個問題比較簡單,直接目的是解決社會矛盾,根本目的都是維護統治。因爲改革通常都是由統治階級中的有識之士利用政權的力量,採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爲革除社會制度中的弊端,緩和社會矛盾,推動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而採取的重大舉措。

3.改革的內容或措施。這個是要學生特別注意把握的問題,也是在學習過程中要學生花時間進行理解記憶的內容。這個不光要記憶每次改革的具體內容,更要透徹掌握每一條措施所產生的作用。4.改革的結果。這個問題也較容易掌握,結果無非兩種,成功與失敗,但有時也並非那麼好區別。比如商鞅變法,很多同學都知道商鞅後來被車裂的'事情,所以就會誤以爲商鞅變法的結果是失敗的。要正確判斷一場改革成功還是失敗,要看改革措施產生的實際效果。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迅速增強,從“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國”,並最終消滅東方六國,建立了統一的秦王朝,並且許多措施,對日後中國的發展也有重大影響,像推廣縣制、統一度量衡等措施,所以說其結果是“商君雖死,秦法未敗”。

5.改革的性質。在學完每次改革的背景和內容後,要引導學生概括出這次改革的性質,看這次改革是站在哪個階級立場上的。

6.改革的評價。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是高考當中極易考查的內容,也是要重點讓學生掌握的內容。一定要用一分爲二的觀點評價問題,要把握每次改革在化解社會矛盾,推動社會發展方面雖起的重要作用,但改革有時又是“改良”、“不徹底”的代名詞。

當然這六大問題之間又是互相聯繫的,把這六個問題融會貫通,就會全方位的掌握好每一次改革。

三、改革給我們的啓示

啓示問題是教材當中沒有的,但又是考卷上出現最多的,也是最能考出學生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問題。要培養學生從這些重大改革中透過對比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來。要從成功的改革中總結經驗,從失敗的改革中吸取教訓。要想改革取得成功,無非需要以下幾個條件:第一,改革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順勢時代潮流,要順應民意。第二,改革家要具備一些優秀品質。像百折不撓,堅毅,有社會責任感等。第三,要有統治者的支援。把這三點掌握住,就可以去解析這類考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