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理論與實務的探討

學問君 人氣:1.9W
關於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理論與實務的探討
摘要:二十世紀中期以來,經濟效益審計在西方一些企業得到快速發展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相比而言,我國企業的經濟效益審計起步較晚,尚處於初步探索階段,迫切需要開展經濟效益審計的理論與實務的研究。本文擬探討經濟效益審計概念與內涵; 經濟效益審計與財務審計和經濟活動分析的關係;經濟效益審計的技術與方法;經濟效益審計的評價指標體系;經濟效益審計的依據和標準;經濟效益審計的程序,以促進我國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審計 經濟效益 理論 實務 探討


任何社會的經濟活動都離不開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就是以儘量少的勞動消耗和勞動佔用,取得儘可能多的符合社會需要的勞動成果。

審計作爲經濟監督的一種工具,其最終的目的也是爲了提高經濟效益。但在很長的時間裏,審計僅停留在單純的財務審計基礎上,透過查錯防弊來間接地提高經濟效益。直到二十世紀中期,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生產組織發生重大變革,在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時,生產關係也表現得更加錯綜複雜。這時西方一些企業開始注重健全自身的管理體制,大力推行職能管理和行爲科學管理,以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提高內部工作效率。企業管理者對審計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審計工作的重心從傳統的查賬轉到健全和完善企業管理機制,提高經濟效益的軌道上來,由此相繼產生各種以提高經濟效益爲目的的審計形式,如管理審計、業務經營審計、績效審計、綜合審計等等。這些審計各有側重,適用性有所不同,且名詞的提法也不盡統一,但是核心都是以經營管理活動爲對象,以提高經濟效益爲目的,這些審計在我國通常稱爲經濟效益審計,可定義爲:獨立的審計機構或審計人員,利用專門的審計方法,依據一定的審計標準,就被審計單位的業務經營活動和管理活動進行審查,收集和整理有關審計證據,以判斷經營管理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評價經濟效益的開發和利用途徑及其實現程度。

一、經濟效益審計的內涵

經濟效益審計不論稱爲管理審計、業務經營審計、績效審計,或是其它的詞彙,其內容則都包括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即通常所說的“3E”審計。那麼,什麼是“3E”審計的含義呢?英國國家審計署在1983年公佈的《國家審計法》曾經做出如下解釋:
1.經濟性,是指對一項活動,在關注保證其質量的前提下將其資源消耗量降到最低水平。
2.效率性,是指產品、服務或其他形式的產出與其消耗資源的關係。
3.效果性,指既定目標的實現程度,以及一項活動的實際效果與預期效果的關係。
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三者之間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缺一不可的。這三者最終都要以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爲根本目標,透過從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者之間的相互關聯中進行的審查和評價,足以表明和確定企業經濟效益的優劣,從而得到客觀、公正、的審計結果。

要正確理解經濟效益審計的涵義,首先要弄清楚經濟效益審計與財務審計的關係。經濟效益審計與財務審計之間既有同,又有異。它們的相同之處表現在都是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經濟性的監督和評價。它們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象不同,經濟效益審計的對象是各種經濟資料和有關的技術經濟資料、經營管理活動;而財務審計的對象僅僅是財會資料和財務收支活動。
2、目的不同,經濟效益審計透過審查各種經濟資料和技術經濟資料,評價單位的經營管理活動是否經濟,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益,並提出改進意見;而財務審計則審查財會資料是否真實正確,審計財務收支是否合理合法。
3、職能不同,經濟效益審計具有建設性和防護性職能以建設性爲主;而財務審計具有防護性和建設性職能,以防護性爲主。
4、依據的標準不同,經濟效益審計的標準是有關法律、財經法規和制度,以及計劃、目標、定額、技術經濟指標、同行業同類指標;財務審計以有關法律、財經法規和制度爲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