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問題與解決措施

學問君 人氣:8.01K

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開展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爲支撐,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關於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現狀探究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借鑑。

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問題與解決措施

 摘要:經濟效益審計涉及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層面,對企業進行經濟效益審計,可以找出影響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的原因,有利於進一步改善企業經營決策、優化配置企業資源、強化企業風險控制、增強企業持續發展能力。本文對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企業;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指標;審計方法

一、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現狀分析

經濟效益審計是指具有法定資格的獨立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採用專門程序和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經濟效果和效率,以及經濟活動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進行審計,客觀評價被審計單位經濟效益和經營狀況的一項經濟監督活動。我國對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研究與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在諸多方面存在不完善之處,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經濟效益審計法律保障不健全

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開展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爲支撐,雖然我國現行的《審計法》爲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據,但從實際情況上看,《審計法》中的法律條款並未對經濟效審計的實施細則進行明確規定,同時,國家已經頒佈出臺,並落實實施的審計準則與審計規範中,都沒有全面、系統的經濟效益審計規範和評價標準,由此給審計工作的開展增添了一定難度。由於相關法律、規範的缺失,致使經濟效益審計中,審計人員常常是以經驗判斷爲主,審計風險隨之增大。

(二)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

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是經濟效益審計的重要依據,但是從當前情況來看,該指標體系往往由被審計單位的管理當局設計,而審計人員只能按照這一標準對企業經濟效益進行評價,使得評價指標的建立與應用喪失了獨立性。同時,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侷限性,與企業戰略目標沒有建立起緊密的聯繫,難以透過評價指標如實地反映企業核心競爭力。具體表現爲:重視財務指標、忽視非財務指標;重視綜合性指標、忽視單項指標;重視歷史數據評價、忽視未來預測數據評價等等,難以達到經濟效益審計的目的。

(三)經濟效益審計方法缺乏系統性

在企業經濟效益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經常採用的審計方法有審閱法、調查法、分析法、盤存法等等,由於這些方法的系統性不足,加之缺乏完整的理論框架體系和操作指南,致使審計人員在開展經濟效益審計時,都是憑藉自身的經驗來選擇相關的方法,因不同的審計人員選用的方法不盡相同,從而使得同一個審計項目,會出現不同的審計結論,由此進一步增大了經濟效益審計風險。此外,傳統的審計方法雖然可以在經濟效益審計中進行應用,但從實際情況上看,卻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如審閱法、調查法等,不利於審計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四)經濟效益審計人員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是一項複雜性、綜合性較強的工作,審計工作水平和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從我國目前審計人員隊伍的組成結構上看,多以財會和審計這兩大基本專業的人才爲主,他們雖然對傳統審計技術的掌握比較熟練,財務審計經驗也相對比較豐富,但對現代審計技術的瞭解卻有所不足,加之缺乏經濟效益審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及實踐經驗,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二、加強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對策

(一)完善經濟效益審計法律法規體系

經濟效益審計因與經濟相關,所以相關工作的開展必須嚴格依據有關法律規範進行。爲了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效率,應不斷完善經濟效益審計法律體系,從而使具體工作的開展有法可依,有規範可執行,這樣才能確保提出的審計建議更具科學性。首先,應對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法律地位加以明確,並對相關內容進行統一規定,如審計流程、方法、報告等。同時應對經濟責任追究制度加以完善,並適當加大執法力度,對造成巨大損失事件的責任人應當追究其經濟責任。其次,可對國外成功的經驗進行借鑑,並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形成能夠指導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規範性檔案。如可在審計準則體系的操作指南中,對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程序、方法、標準、內容等進行規範,使之形成指導性檔案,由此不但能夠減少審計過程中技術操作的偏差,而且還能確保經濟效益審計更加規範化、制度化。

(二)完善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企業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應當結合運用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構建起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確保評價指標具備動態性、可控性、指導性的特點,使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更加全面、客觀。在財務指標中,主要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償債能力、持續發展能力,其中盈利能力的評價指標可包括淨資產收益、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成本費用利用率等指標;資產質量的評價指標可包括應收賬款週轉率、總資產週轉率、流動資產週轉率、不良資產比率等;償債能力的評價指標可包括資產負債率、現金流量債務比率、利息倍數速動比率等;持續發展能力的評價指標可包括銷售利潤增長率、資本保值增值率、總資產增長率等。在非財務指標中,主要評價企業的管理效益,要求非財務指標必須與企業發展戰略有着緊密關係,評價指標可包括戰略管理指標、發展創新指標、經營決策指標、風險控制指標、基礎管理指標、人力資源指標、行業影響指標、社會貢獻指標等,透過這些非財務指標可以對企業長遠發展能力作出客觀評價。在審計人員透過評價指標計算出相應數值後,要結合企業所處行業的特徵,與標準值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差異產生的原因並提出解決建議。

(三)改進經濟效益審計方法

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因素具有複雜性和多樣性的特徵,從而使得經濟效益審計方法必須具備綜合性和廣泛性的特點。對企業經濟效益進行審計的最終目的是真實評價企業當前的經濟效益,所以,選用的審計方法應當有利於審計工作的開展。鑑於此,應當對傳統的經濟效益審計方法進行改進和完善,使審計方法更加科學,審計結論更加準確,有助於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增強及經濟效益的提升。首先,要克服傳統方法的侷限性。由於傳統審計方法在經濟效益審計中存在一定的侷限性,致使審計效率和質量受到影響,針對這一情況,可採取一些措施克服方法的侷限性。如審閱法的侷限性可透過以下途徑進行克服:提升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對會計處理過程加以規範、強化執法、健全會計監督制度、加大違法違規的懲治力度、確保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其次,運用先進的審計方法。可將計算機審計方法應用於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當中,由此不但能夠減輕審計人員的工作強度,而且還能提高審計質量。此外,可對國外較爲先進的審計方法進行合理應用,如層次分析法、數據包絡法、因素分析法等等。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除了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之外,審計人員還應遵循經濟性、效果性的原則,並按照審計事項來選擇最適宜的方法。

(四)建設高素質經濟效益審計人才隊伍

爲了確保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建設起一支高素質的審計人才隊伍。首先,應不斷完善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在對審計人員進行招聘的過程中,除財會和審計專業的人才之外,還應廣泛吸納工程管理、物資設備等相關專業的複合型人才,並透過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構建經濟效益審計諮詢委員會。按照經濟效益審計的工作需要,合理配備專業的審計人才,組成知識覆蓋面廣的審計團隊,以此來提升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其次,要逐步提升審計人員自身的綜合素質。審計職能的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審計人員素質的高低,所以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因此,審計人員應當不斷學習財會、審計、管理、計算機等方面的知識,能夠對現代審計技術熟練應用,並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經驗。同時,要加大對審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力度,培訓的重點可放在專業技能和思路拓寬上,藉此來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爲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爲此,我國應當積極研究適合我國國情的經濟效益審計體系,引入現代審計技術方法,構建起科學規範的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建設一直高素質、具備專業勝任能力的審計人才隊伍,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充分發揮經濟效益審計的職能。

參考文獻:

[1]耿建新,杜美傑.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探討的新視角[J].審計研究,2012(10):79-81

[2]張嵐.作業鏈視角下企業經濟效益內部審計創新探討[N].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3(2):47-49

[3]雷達.新公共管理對績效審計的影響及對我國績效審計發展的啓示[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1(10):66-68

[4]吳青川,郡志娟.現階段經濟效益審計程序的四大特點[J].市場週刊理論研究,2013(4):92-94

[5]施青軍,陳華,薛新華.經濟效益審計標準的選擇和確定[N].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2(11):77-79

[6]彭華彰,周鐵銳,賀明明.國外效益審計的啓示與開展中國特色效益審計的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14(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