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英美文學教學模式探討

學問君 人氣:4.62K

【摘 要】從當前英語專業文學課程教與學的現狀分析入手,認爲理性教育泛化、功力思想失衡、教學方法單一等因素是造成文學教學中不和諧關係的癥結。本文旨在探討優化文學教學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構建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模式。
  
  英美文學課是高等學校英語專業的必修課和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目的在於培養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可是近年來英語專業普遍存在着文學教與學相互脫節、文學教學與語言實踐的相互脫節、文學理論研究與英語教學實踐的相互脫節等難題,使英語文學課孤立於語言課之外。如何改變學生對文學經典敬而遠之,如何完善文學課教學方法?現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觀點。

英美文學教學模式探討

1 教學問題的成因
  近年來,英美文學課在英語專業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趨尷尬,不少學習者將文學課或文學作品閱讀看成可有可無的科目,學習文學的意義對於他們來說更多的是在於獲得學位。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可以歸納爲以下幾點:

1.1理性教育泛化
  理性主義教育理念在中國有堅固的基礎,它具體體現爲:重知識輕經驗,重科技輕人文;重視人文學科的工具功能,忽視人文學科的綜合功能;迷信書本知識,忽視生活知識;只強調掌握知識的數量和精確度。

1.2功利思想失衡
  隨着市場經濟觀念的普及和廣泛接受,人們一方面對外語的作用越來越重視,另一方面也把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思想映射在外語學習之中。商務英語,經貿英語,旅遊英語,和法律英語等實用性很強的專業應運而生,此類“生存英語”(survival)立竿見影,故較多學習者對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熱情。這種實用主義風氣,“重技能,輕人文”的.弊端衝擊着文學課教學,助長了學習者輕視與人文修養有關的課程,助長了他們對文學“敬而遠之”的傾向。

1.3教學方法單一
  “下課對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完全忘記”這種景象不是英美文學課教師所願意看到的現象。因受課時有限等客觀因素的制約,教師要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對英美文學有個基本瞭解,教師不得已採用單向輸入模式,向學習者提供或灌輸大量文學史知識;長此以往,學習者表現出更多的惰性,學習經典作品成爲應付考試不得不完成的任務,他們難以真正走“進”作品之中,久而久之,教與學雙方勢必產生某種不應有的距離和隔閡。單一教學模式在傳授文學知識的同時也在降低甚至扼殺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冗長的背景介紹,缺乏與實際相關的分析,以及相對陳舊的教學理念等多方面元素,妨礙着大多數學生直接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和作者的激情。這種模式有礙於引導學習者的發散性、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更不利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名著選讀”教改課題組認爲,單一教學模式在傳授文學知識的同時也在降低甚至扼殺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此種教學模式過多注重傳授相關知識,卻忽視了以下特點:文學作品類屬藝術範疇,文學作品的創作凝結着作家的激情;文學作品不但有其社會公用,還要給人愉悅。但冗長的背景介紹,缺乏與實際相關的分析,加之文化差異以及相對陳舊的教學理念及方法等多方面元素,妨礙着大多數學生直接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和作者的激情,加劇他們的陌生感乃至畏懼感。此外,師生之間“給予”和“接受”的人際關係使教師無形中扮演了一種貌似權威的角色,它有礙於學生自尊心和獨立性的發展,有礙於引導學習者的發散性、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更不利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應該說,理性主義教育的泛化直接導致了學習者的功利思想;教師採用單向輸出的教學方法,也折射出文學教學中所存在的三方面不和諧關係:即文學課的教與學脫節、文學課與語言實踐脫節、文學教學理論的研究與外語教學實踐脫節。這說明英美文學教學還缺乏一種更爲行之有效的模式,傳統教學模式需改革優化。

2 教學模式優化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