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突出與臨牀、預防學科結合的病理教學方法的改革

學問君 人氣:3.13W

摘要:目的 探討臨牀、預防學科結合的病理教學方法的改革情況。方法 以2014屆某醫學院113名本科班學生作爲研究對象,根據教學方法分爲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爲61人和52人;對照組採取傳統病理教學法,研究組採取突出臨牀和預防學科結合病理教方法,對比兩組教學效果。結果 在教學完成後進行考覈,研究組局部血循環障礙、炎症、循環系統病症和泌尿系統病症等內容的教學方法效果評分高於對照組,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病理教學中,採取突出臨牀、預防學科結合的教學法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和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掌握病理學知識,實踐意義深遠。

突出與臨牀、預防學科結合的病理教學方法的改革

關鍵詞:病理教學 改革 臨牀預防學科

在病理教學中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適當增加一些典型性病理知識,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調動他們的探究性和主動性,能積極去查閱相關資料,並提出相應問題,表達自己的看法,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體現。爲深入瞭解和掌握病理教學法改革,本文對某2014屆某醫學院本科班病理教學進行探討,報告正文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將2014屆某醫學院臨牀專業本科班的113名學生作爲研究對象,根據病理教學法的`不同分爲研究組(61例)和對照組(52)例,兩組學生的專業、課程、課時、教材等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2、方法

2.1教學方法

病理教學中的內容主要有:組織損傷及修復、局部血循環障礙、炎症、腫瘤,及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及生殖系統等病症。

對照組採取傳統病理教學法,主要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研究組採取基於臨牀和預防學科結合病理教學法。具體操作爲:在局部血循環障礙、炎症、循環系統、泌尿系統及生殖系統等疾病的病理教學中採取和臨牀病例、預防學科充分結合的教學方式及方法,其他內容則採取傳統教學法爲主,基於教材內容開展。在進行疾病概念、發病原因、發病機制、體徵變化及臨牀預防治療等教學後,教師可引入具體的病例進行分析和討論,讓學生透過探討典型病例掌握該病的發病機制、體徵表現及臨牀預防治療原則,能更爲生動直觀的掌握病理知識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另外,也可由教師事先佈置病例,列出討論提綱,指導學生主動去查閱相關資料,然後開展討論,在討論中教師向學生提出針對性問題,同時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以保證討論能圍繞主題進行。在每章節內容教學完成後,一週內進行相關知識的考覈,各項教學內容的分值爲:組織損傷及修復15 分、局部血循環障礙8分、炎症10分、腫瘤7分;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及生殖系統等病症內容的分值分別爲15分、8分、13分、9分及5分。

2.2問卷調查

主要透過問卷調查掌握病理教學效果,調查內容主要有:學生參與討論、學生提出疑問、課堂注意力集中、學生病理學與其他學科知識關係建立等方面。

3、統計方法

應用SPSS12.0軟件對統計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應用均數和標準差(x±s)表示計量數據,用t檢驗,並用X2檢驗計數數據,P<0.05,表示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兩組教學方法的效果對比:

研究組局部血循環障礙、炎症、循環系統病症和泌尿系統病症等內容的教學方法效果評分高於對照組,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教學內容無顯著差異,不具統計意義(P>0.05),具體如表1:

表1 兩組教學方法的效果對比(x±s,分)

三、討論

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在培養學生良好專業理論知識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思想素養,並能掌握一定學習方法及能力[1]。誠然,照本宣科、填鴨灌輸式教學,通常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間、機會較少,對學生思考能力、探究意識及創新力培養帶來不利影響[2]。本研究中,研究組和對照在病理學某些內容採取傳統教學和案例,和臨牀、預防學科間的教學對比,兩組課程的學習效果存在顯著差異,但是兩組另外一些章節均採取傳統教學方法的學習效果無差異。可以看出,與臨牀典型病例教學結合,透過實踐操作知識可以補充教材內容。傳統純理論教學方法的應,教學效果和學習成果屬於非線性的[3]。實際上,完全依賴教師進行學習的學生,接受純理論專業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學生在進行純理論學習中,因工作、記憶能力的侷限,額外資訊透過傳統教學法進行講解可能會導致學生學習效果的降低有,原因是新的知識和理論會產生更大認知障礙。透過突出臨牀、預防學結合的教學,能實現知識的直觀化和具體化,減輕認知負擔,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記憶知識,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秦雯,馬韻,潘紅波.面向臨牀的病理實習課教學改革意義與方法[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14(6):159-162

[2]衛華,史敏,王菊寧.病理生理學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知識經濟.2014,9(14):124-126

[3]劉宏,王曉慧,蔡文輝等.改革病理教學方法――理論與實驗同步[J].黑龍江醫學.2013,9(11):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