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化學實驗教學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1.31W

化學新課程提出:“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爲主旨”,並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維度建立新的化學課程目標體系,倡導“以科學探究爲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等,這些新課程理念在化學教學中的落實,離不開化學實驗,我們不能讓學生按照實驗臺上的藥品與儀器進行“照單抓藥”的實驗操作,而要重新認識化學實驗的教學功能。化學是以實驗爲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進行知識創新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科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新課程實施中就要重視發揮化學實驗在提高學生科學素養中應有的作用。化學是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教學是中學化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環節,新課程倡導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因此,新課程中的化學實驗教學理所當然成爲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

化學實驗教學的論文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用提問、展示實物、播放錄像、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等手段,讓學生進入欲說難於言狀的心理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爲激發學習者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強教育者與學習者的感情交流,是促進認知發展的支柱和動力。興趣,尤其是認知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不培養學生旺盛持久的認知興趣,就不可能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教學中我從實際出發,儘量以生動的實驗來啓發學生,激發、培養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高一學生入學的第一節化學課中,我充分利用化學學科得天獨厚的實驗優勢,創設化學情景,採用並增加了“氯化氫的噴泉實驗”、“鎂帶的燃燒”、“鈉與水的反應”、“向滴有石蕊的水中吹入二氧化碳”、“加熱綠色粉末鹼式碳酸銅”等實驗。充分運用了有關顏色、光、聲、狀態變化等生動而有趣的演示實驗,將學生帶入豐富多彩的化學世界,讓他們瞭解化學世界中根植於現實生活而又絢麗紛呈的“風光”,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在觀察實驗演示中感受到“跳一跳,自己也能摘桃子”的快樂,從而將躍躍欲試的興趣逐漸轉化爲學習動機,使之成爲激發學生決心學好化學的推動力。

資料表明:對同一事物,用語言表達使人識別需2.8s,用線條圖使人識別需1.5s,用黑白照片使人識別需1.2s,用彩色照片使人識別需O.9s,而直接看實物使人識別只需O.7s。可見,看實物比語言描述節省四分之三時間。對於實驗現象,進行典型分析,採取教具、演示、重複實驗、看實驗的教學錄像等方法,易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糾偏固正。

例如,高一教材中在講到“鹵化銀的感光性”內容時,我就採用實驗錄像,聲、形、色、動、靜的景象,既激發興趣、調動熱情,消除質疑過程中的呆板性,又有助於學生理解消化已學過的知識。

二、巧用實驗,獲取知識

教師及時展示教學目標,學生充分感知素材,有利於學生將已經激發起的學習熱情、興趣跟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之間建立起有機聯繫,從而保證教與學雙方在情感和目標上的一致。教師在課堂上按教育目標啓發學生聽、看、想、議、講、做、練,以達到規定的教學目標和最佳的效果。

教材在講述化學概念與規律時都給出相應的演示實驗,然而有時單單依靠教材上的演示還是遠遠不夠的。有的內容,教材僅用文字敘述,學生往往缺乏感性認識,若能增加演示,則學生能從觀察現象中獲得知識,效果會好得多。所謂“聽教師講十遍,不如學生自己看一遍”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我根據學生好動、喜好新鮮事物的特點,配合教材內容的.需要,常常自己設計各種演示實驗,變“聽”爲“看”,增加學生獲取表象的機會。 例如,在“講到氯化氫極易溶解於水”內容時,除了做好噴泉實驗外,我還增加了兩個小實驗:一個是將裝滿氯化氫的試管倒插入水中,略加搖動,讓水充滿試管;一個是把裝滿氯化氫的集氣瓶倒置於一塊滴有水珠的玻璃片上,立刻提起集氣瓶,玻璃片並不掉下。讓學生觀察、思考和說明道理,從而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

又如,在學習“鹵族元素”內容時,有兩個實驗都爲試管實驗,比較簡單,若用演示實驗直觀性較差,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改成了學生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這樣既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又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經過實驗、討論,得出結論:非金屬之間也可由活潑性強的元素的單質將活潑性弱的元素的單質從其化合物中置換出來。接着啓發學生思考,追問:氟活潑,能把氯、溴、碘從它們的化合物中置換出來嗎?然後根據學過的氟氣與水反應的化學性質,指出其特殊性。

再如,在講“原子團的概念”內容時,爲了加強學生對此概念的認識,我將教材上的講解設計成學生實驗,將適量NaOH溶液與CuSO4溶液混合,生成了藍色的Cu(OH)2沉澱和Na2SO4溶液。學生這樣就對反應前後的氫氧根原子團、硫酸根原子團作爲整體參加反應清楚了,對原子團的概念也就掌握了。

三、學生實驗,培養能力

傳統演示實驗總是“教師做,學生看”,我的感受是“教師講十遍,不如學生做一次”。

例如,濃硫酸與蔗糖反應的實驗,由於在初中化學中已用來證明濃硫酸具有脫水性,所以人教版新課程高中化學必修1的“硫酸、硝酸和氨”一節有關濃硫酸性質中,沒有編排濃硫酸與蔗糖反應的實驗。我在進行濃硫酸性質的教學時,爲了讓學生能溫故知新、加深認識,特意安排了由學生演示蔗糖與濃硫酸反應的實驗,並且引導學生分析思考:爲什麼要先將蔗糖用少量水潤溼,再與濃硫酸反應?這一步實驗原理是什麼?二者反應後,爲什麼變成疏鬆多孔的炭,並能聞到刺激性氣味?學生透過親手做演示實驗從中領會到:先將蔗糖潤溼是因爲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正是利用濃硫酸吸水時放出的熱來促使蔗糖與濃硫酸反應;有黑色物質生成證明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反應後有特殊氣味的氣體產生並能使生成的炭變得疏鬆。透過這個實驗,使學生體會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四、改進實驗,增強效果

新課程教材淡化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的界限,把大量的實驗分散在“科學探究”和“實驗”之中。由於教學資源和化學實驗資源等條件所限,化學實驗教學主要還是以演示爲主,但我們現行的是大班制教學模式,一個班幾十個學生,若按以往的演示實驗方法,要想使每個學生都看清楚整個實驗過程是很難的,爲了改良演示實驗效果,發揮化學實驗應有的作用,可利用電腦攝像頭把演示實驗的過程透過液晶投影儀投影在屏幕上,讓每個學生都能清楚看到實驗的全過程,使學生感受到做實驗的樂趣,從而增強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培養了學生動手做實驗的興趣,爲學生動手做實驗開闢了廣闊的空間。

以往的實驗都是教師按着教材的要求準備好實驗儀器和藥品,學生按着實驗臺上的實驗用品和教材上的實驗步驟進行“照方抓藥”式的實驗操作,學生的實驗基本上屬於一種純技能的訓練,停留在表觀層面,缺乏足夠的思維訓練。針對上述現狀,在新頒佈的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的目標是“能在教師指導下或透過小組討論,根據所要探究的具體問題設計實驗方案。”所以化學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從過去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就教學內容進行平等交流,真誠溝通,互相借鑑,取長補短,在合作的氛圍中各自構建自己的知識和認識。

對於一個實驗課題的設計方案,在實施過程中思維方法有多種,究竟哪一種更合理、更完善,會有很大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充分發揮組織者的作用,將學生分組,討論出不同的方案,然後教師將每一組設計方案列在一起,再讓學生分析、比較,在積極商討過程中,學生自由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向他人的主張挑戰,勇敢地修正自己的觀點,加深了對自身經驗的理解。

當然,課程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任重道遠,我們廣大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創新的精神投入到實驗教學中,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讓學生透過實驗能夠有效地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