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讓數學考試評價變爲學生前進的動力

學問君 人氣:2.28W
讓數學考試評價變爲學生前進的動力
        提及考試,我想大家與此同時聯想最多的一個詞語可能是“作弊”,這種併發行爲的出現,並非在於我們的學生喜歡犯錯誤,而是來自於他們對於分數的關心,試想有誰不希望自己的表現更好一些呢。但是如果作弊現象出現的面較大,甚至就影響到了我們對於自己教學活動的反思,不能正確的組織以後的教學,同時也給同學們形成一個“分數得來太容易”的想法,勢必造成惡性循環。
        每當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本人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淨化考試環境,爲能做好公平公正的評價做好鋪墊:讓學生認識到作弊是一種嚴重的偷盜行爲以及由此而可能產生的後果,同時,老師也鄭重下好自己的保證,絕對不以分數高低論英雄。“約法三章”中一定有如此一條:因爲個人作弊後的試卷可以自主選擇不上交,由自己負責完成對本部分知識的評價,如果濫竽充數上交作弊試卷的,老師有權利不做批改,參與作弊與幫助作弊者以“滿分”論處(類似的試卷直接在其上面寫100分)。有令未必能立行,中間必然出現少數同學管不住自己,但是如果紅色的100分出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會無動於衷,這樣的同學會因爲自己的不勞而獲變得羞愧,最多兩次平日測驗以後,當同學們看見成績差並沒有被老師另眼相看的時候,自然也沒有讓那不屬於自己的“滿分”出現在自己試卷上的必要了。
        以上是爲公平考試做下的一些準備工作,畢竟考試的目的就是爲了評價。新課程改革中倡導的“四位一體”的評價機制外,對於用心的老師來講,還有許多事情可做,畢竟有道是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學評價也是這樣,能夠讓同學接受並且能激勵學生在評價機制下有所提高,這樣的評價效果應該是大家樂此不疲的。在命題的要求上要體現出基礎性、綜合性、現實性、探究性和開放性考試內容方面,書面考試要考察學生的知識技能的理解與掌握,還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數學思維方法和數學交流等方面能力的考察。除了這些原則外,從考試結果看要創新方式,評價出學生的自信和激情。
        ⑴測驗分數和等級描述的是學生學會的行爲和目前所具有的水平。
        ⑵分數或等級提供的是對學生數學學習成效的一種估計,而不是確切的標誌。
        ⑶單獨的'一次數學測驗分數或等級不能作爲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評判的可靠依據。 
        ⑷數學測驗分數或等級表明的是學生數學學習中的行爲表現,而不是解釋表現的原因。
        日常教學中,對考試成績的理解應堅持幾個原則:1、成績非成績較差的同學“世界末日宣言書”;2、成績不應是優生“奔向天堂的通行證”;3、成績不能是“劃分等級的分水嶺”。       記得剛教學數學的那一年,因爲教學業務的不熟練,本人遭遇到了令人難堪的尷尬,半個學期下來,到期中考試時,本班數學成績不能用差強人意幾個字就可以形容得了,簡直應該叫做不堪入目,以前學習差不多的兩名同學平行分班後,在我班級的同學與別人相比居然有天壤之別。如此差距讓人心急如焚,但是偏偏那些“頑劣的學生”不能體會老師心中的急切,一次平日的單元測試,我辛辛苦苦批改完之後,卻發現一切依然如故,灰心至極。無奈之餘,只能“死馬當作活馬醫”了,花費了一天的時間,在每位同學的試卷空白處,都留下了自己的“墨寶”,其中不乏對成績好的同學的鞭策與不足的指出,也有對成績較差同學的鼓勵,還有對某些同學身上的閃光點的不盡讚美之詞。評價完畢,分發完畢,一切如故。接下來的事情卻是意想不到的發生了,課堂上,竟然那位自居第一名的武林第一高手的同學居然不見了那傲氣十足的眼神,那位成天一聲不響、生怕跟人接觸的小姑娘居然第一次在數學課上舉手回答問題了,那位全班公認的“馬大哈”居然做起了筆記……“可怕的事情”一件接連一件,一切都來自於那一天的文字評語。短短的2個多月,短短的半個學期,這個班級的數學成績竟然成了全年級的第一名。時隔多年,每每想起,不僅不暗暗竊喜於自己雖然沒有教好學生之能,卻有觀察學生仔細之功,並且能用如此近距離的形式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指導,誰又敢說數學教師就不能適當的發揮一下自己那拙劣的小文筆呢?
        偶爾的一次反常態的試卷評價得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從那以後,我認識到,除了教學之外,學生有多麼需要老師發自真心的讚美以及中肯的建議。在以後的教學中,這種評價經常出現在我的學生的試卷上,爲了節省時間不耽誤評講,很少全部評價,但是總會找一些短期內需要的同學的試卷,認認真真的送上自己的大作,言語是老師們評價學生常見的,但是用到具體學生身上個人自認爲是貼切的,收到的結果卻往往是意想不到的。
        有人說,數學考試就應該這樣,重點不在於“考”而在於“試”,不應成爲甄別與選拔的“考具”,而應成爲激勵與進步的“試紙”,“考”有上對下的壓力,學生無選擇,更多的是被動與緊張;“試”,有下對上的努力,學生有選擇,更多的是主動和快樂。平日測驗的效果與功效大概應是如此的。不管怎樣說,我們主張數學考試不應該成爲學生前進的負擔,相反,只要我們正確利用,無論從哪個環節上講,它都應該成爲學生前進的一種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