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民間美術的教育價值

學問君 人氣:1.38W

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祖國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民間美術教育價值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淺談民間美術的教育價值

摘 要:傳統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切美術的基礎。然而,隨着我國經濟的全球化和社會的現代化發展進程加快,民族文化資源卻在逐漸消失,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民間美術教育成爲傳承民間美術遺產的主要途徑之一。

關鍵詞:民間美術;教育;價值

一、前言

隨着經濟的全球化和社會的現代化,我國文化遺產生存環境漸趨惡化,保護現狀令人堪憂。作爲非物質文化的民間美術,由於其自身的民族性和文化性,受到社會各個領域的關注越來越多。教育是人類文化遺產可持續的重要橋樑,也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對於社會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祖國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我國勞動人民運用集體的智慧賦予這些紮根鄉土的藝術濃郁的民俗風情和絢麗的地域色彩。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所形成的重要表現形式,經過數千年的繁衍與交流,記載着我國文化的發展歷史。隨着時代的變遷,優秀的民間藝術在創作者潛心研究中推陳出新,形成了各自富有時代特徵的獨特藝術風格。隨着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民間美術創作題材新穎、內涵豐富是民間文化的藝術形式和形象載體。民間美術紮根於中國傳統文化,它強大的生命力在於勞動者在創作中所融入民族藝術精神和氣質,並注入了自己的熱情與信念,是中國特有融實用性與審美性爲一體的藝術。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的民間藝術形式,既是藝術之源,也是藝術之流。在課程教學中對民間美術的產生與發展作深入的解析,讓學生在接觸瞭解我國的傳統民間美術文化的同時,培養學生保護和傳承民間美術的意識,培育民族精神弘揚傳統文化,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思想傾向和行爲方式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透過民間美術教學的內容以生動活潑地形式寓教於樂,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感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獲得知識,規範日常行爲,提高觀察力並具有良好的文明禮儀。對傳統民族藝術的瞭解和認同,更能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弘揚民族精神。

三、反映歷史生活狀態提高藝術修養

民間美術的特徵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在藝術造型、色彩、圖案中從側面反映出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衣食住行、審美意識等等,是作爲歷史研究的有價值補充,它濃郁的生活氣息、審美趣味對學生藝術修養的培育也起着積極地作用。透過對民間美術作品的分析和學習,使學生在課程教學情景中掌握一定的美學規律,提高藝術修養。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要爲提高民族素質奠定基礎,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創造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傳統民間美術的發展不斷創新,既可提高人們日常生活質量,亦提高着青少年學生的藝術修養。

四、應用於現代社會培養具有想象力和創造性的人才

在現代社會,創造性勞動將培養學生應變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各個領域傳統民間美術都發揮着他的作用,要保護和開發傳統民間美術其中人才培養和創造力的激活是關鍵。許多現代藝術的設計也來自民間美術,開展民間美術課程,豐富傳統民間美術的形式與內容,透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啓迪着學生從民間美術中汲取着營養,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魯迅先生曾說民間美術是“生產者”的'藝術,傳統的民俗活動蘊含着民間美術的內容,在傳統民間美術作品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很多創造性的表現,山東濰坊自清代後期,每年清明節前後就舉辦風箏節。濰坊風箏彩繪雅緻,構圖飽滿,色彩鮮豔,吸引了世界各地旅遊人士的觀光,被各國推崇爲“世界風箏之都”,促進了當地的旅遊業發展。民間美術以其特有的親和力,實現了創作者自我主觀和個人情感的體現,出口的瓷器、繡品等傳統的民間手工藝爲中國獲得了經濟效益與世界榮譽。他們用樸實、直率的方式,簡單直接地表達自己的願望,不以科學理性的眼光看待對象,更多地溶入了自己的主觀情感,而這些正是創造性的表現。把思想理性內容溶入藝術形象中,以創造教育和基礎教育相結合,發掘教材的創造因素,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因此,學校基礎教育中合理地進行民間美術的課程設定,能更好的培養適應於現代社會的綜合性人才,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地現實意義。

五.結語

隨着全球一體化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經濟變革與文化交流的便利,使民間美術賴以生存的土壤受到了嚴峻的衝擊。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導致人們思維方式的轉變,西方文化現代派藝術的涌入,影響着人們的審美視角,民間美術的傳承和保護意識匱乏,這些都是導致民間傳統文化藝術逐步消亡的原因。民間美術的市場逐漸退居到藝術與生活的邊緣,以至於有很多老藝人開始轉行,這就不可避免的使民間美術後繼乏人,造成了部分民間藝術形式的消亡。這些僅是民間美術目前的狀態,不能說明民間美術毫無價值、喪失了其生命力,當今保持其生命力的方式是要向發展變化的事物那樣,破繭成蝶。民間文化遺傳是民族精神情感、道德傳統、凝聚力和親和力的載體,學校課程是教育教學的主流方式,可見美術課程的設定有利於民間美術的傳承發展,它應承擔起傳承與保護民間藝術的責任。從基礎教育入手樹立對民間藝術的正確認識,使青少年學生透過學習,認識到民間美術的精神與價值。領悟到傳統民間美術的藝術內涵,在教師的引導下進主動參與傳承和保護這些古老的民間美術文化。喚起青少年學生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自覺性,是發展先進文化的精神內涵及不可或缺的民族根基。

參考文獻:

[1]撖學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高校美術教育——關於原生態美術的思考[J].寧夏社會科學,2006年11月 第6期.

[2]唐家路.民間藝術的文化生態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崔錦,王鶴.民間藝術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